2019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5课时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课时练习(三)新人教版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A. 黑色人种B. 白色人种C. 黄色人种D. 混血人种【答案】B【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故选:B【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
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A. 甲B. 乙C. 丙D. 丁(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A. 气候湿热B. 地形平坦C. 交通闭塞D. 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A. 甲地--海上明月B. 乙地--炊烟袅袅C. 丁地--小桥流水D. 戊地--激流飞瀑【答案】(1)A(2)C(3)D【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
(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C。
(3)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0~50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
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流飞瀑的景观,故选D。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如图中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A. 浙江绍兴的斜顶房B. 西亚厚墙小窗民居C. 北极地区的冰屋D. 东南亚的高架屋【答案】B【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浙江斜顶房适宜降水多的气候;西亚厚墙小窗民居适宜炎热干燥的环境;北极冰屋分布在寒冷的地区;东南亚高架屋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
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 九寨沟B. 皖南古村落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D. 青城山—都江堰【答案】B【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3.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A. 武夷山B. 太行山C. 雪峰山D. 戴云山(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A. 防震B. 防风C. 防洪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答案】(1)D(2)B(3)D【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A. 非洲的北部B. 亚洲的东部C. 亚洲的南部D. 欧洲【答案】 A【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多数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都是人口稠密区,非洲的北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美洲东部等。
这些人口稠密地区都处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2.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
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B.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C.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答案】 C【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A不符合题意;B.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B不符合题意;C.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C符合题意;D.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而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的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3.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A. 平遥古城B. 安徽皖南古村落C. 傣族竹楼D. 丽江古城【答案】 C【解析】【分析】解: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高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阿拉伯国家最大的城市是()A.巴格达B.德黑兰C.开罗D.耶路撒冷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乙地居民多信仰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印度教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B.大洋①比大洋②面积小C.甲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③地为印度洋板块4.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的是()A.耶路撒冷B.阿拉木图C.麦地那D.麦加5.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是( )A.乡村属于聚落,城市不属于聚落B.乡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影响,而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C.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乡村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城市的区域差异明显大糯黑村地处云南省石林县圭山镇,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云南省彝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头村寨”。
大糯黑村建筑以水塘为中心,呈环形布置房屋,东西较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如图)。
近年来,大糯黑村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石头村寨”主要是指村寨的()A.历史年代B.建筑用材C.民族文化D.人口规模7.大糯黑村建筑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洪涝C.光照D.风向8.大糯黑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A.建立采石场,发展石材深加工产业B.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深加工产业C.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发展第三产业D.开发水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下图为非洲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9.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居民属于()A.黄种人B.白种人C.黑种人D.混血种人10.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是世界著名的天然野生动物园,在此动物园我们找不到的动物是()A.狮子B.大象C.长颈鹿D.牦牛11.关于甲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能资源丰富B.世界第一长河C.含沙量大D.结冰期长木刻楞房(如图)是某国某民族典型的民居,建筑方法先用石头打基础,再用木头垒墙,两根木头之间垫苔藓。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列四种语言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是()A. 汉语B. 阿拉伯语C. 日语D. 英语【答案】C【解析】【分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故日语不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故答案为:C。
【点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名胜古迹有( )A. 苏州古典园林、天坛B. 九寨沟、颐和园C. 明十三陵、明清故宫D. 长城、杭州西湖【答案】 C【解析】【分析】解:以上这些世界遗产中,苏州古典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九寨沟位于四川省,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明清故宫和长城都位于北京。
故答案为:C【点评】北京著名的景点主要有: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明十三陵、颐和园、北京海洋馆、八达岭长城、北海-景山公园、中华民族园、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等。
其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颐和园、明清故宫、八达岭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十三陵等。
3.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是()A. 国防兵力不足B. 居住条件差C. 交通压力大D. 就业困难【答案】 A【解析】【分析】解: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了60亿大关。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019届中考地理备考复习测试试题: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含答案)

2019中考资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2019年中考考点梳理:2019年 中考命题趋向:1、基础知识考查是重点,如人口和人种的分布。
2、综合能力考查明显增加,如人口问题的表现、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3、学会绘制人口折线图。
4、结合实际生活和热点问题考查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5、通过景观图考查聚落分布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6、关注世界政治局势的发展与变化中的热点区域,如中东地区要特别关注,台湾问题。
本单元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读图分析题、漫画题。
1、重点考查人口的分布特点;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主要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差异。
2、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查明显增多,如人口问题的表现、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3、计算能力的考查有所增加: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与人种考点1 世界人口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①________- ②________2、一般来讲,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③__,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④___。
3、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例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 考点2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四个地区为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位于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稀疏的地区有干燥的沙漠地区、极端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气候湿热的尚未开发的雨林地区、地形崎岖的山区等。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环境恶劣,不适于人类生存。
例2.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欧洲D.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有热带雨林、沙漠地区、高原高山地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考点3 世界人种的分布例3.下列人种的分布和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白种人——南美洲B.黑种人——加拿大C.黄种人——亚洲东部D.白种人——北冰洋沿岸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考点1 世界的语言1、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高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课堂练习及答案

第3讲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2017·云南昆明三中期末)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
读图回1~2题。
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2.下列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区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C.③区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D.④区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解析:第1题,当前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居住在温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而高纬、高山的寒冷地区,沙漠、半沙漠的干燥地区以及冰封的南极大陆内部至今人烟稀少或无人定居,就是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分布的明显例证。
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原比山区多”,D项是正确的。
第2题,①区是东区,日本和中国人口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输出人口比重大;②区是南亚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③区是西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④区是北美五大湖,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是产业转移的转出区。
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2017·安徽名校联考)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
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4.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第3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
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
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第四、五章居民与聚落和发展与合作同步检测要点

第四、五章居民与聚落和发展与合作考点说明一、居民与聚落1、识记人口总数,了解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2、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口分布图,比较、分析人口疏密的状况及原因。
4、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5、认识“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生活等造成的影响。
二、语言和宗教6、在地图上了解世界六种主要语言的分布。
7、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文化传统和分布地区。
三、聚落8、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差异9、运用资料,分析聚落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四、发展与合作10、从相关地图上,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11、查阅资料,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12、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经典例题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4⑴聚落民居是人们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便于就地取材而创造的。
将各地的民居与相应的自然环境连接起来。
⑵图1中是我国陕北典型民居,它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的(地形区)。
⑶关于传统民居的发展,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它代表了一种优秀文化,应全部保护下来B.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保留下来C .全部拆除,重新修建D .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⑷ 选择其中一种民居,分析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评析】本题运用景观图考查聚落形态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答案】⑴ A ——③ B ——① C ——④ D ——② ⑵ 黄土高原 ⑶ B ⑷ 略例2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 图中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是 (填数字代号),这四地人口稠密的原是 。
⑵ 找出图中四个人口稀少地区的数字代号,并对应填入下表。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及原因。
从世界人口图的分布可以看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而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极端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们的生存带来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5课时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课时练习(三)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 第5课时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表是2013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1.A .德国 B .印度 C .埃及D .菲律宾2.与甲、乙两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不符的是( ) A .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B .甲国老龄化严重 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D .乙国经济欠发达1.A 2.A [第1题,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老龄化现象较突出,为发达国家,故选德国。
第2题,读表可知甲国15~60岁占64.3%,劳动力比重较大。
]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读漫画“愁”,完成3~5题。
3.造成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的生育能力大大提高 B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C .世界生态环境的改善 D .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4.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 ) A .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改善B.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C.劳动力增加,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5.当今世界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①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③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问题④人口老龄化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B 4.B 5.C [此题组考查的是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人口问题的表现。
第3题,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地球“愁眉苦脸”,因此选择B项。
第5题,由于发展中国家数量多,人口规模大,其人口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问题。
因而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
](2015·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图为四个国家1960年人口和2011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B.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C.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低而增速最快7.上述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B.美国C.德国D.印度6.D 7.A [第6题,对比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人口总量最大,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小;沙特阿拉伯人口增速最快,德国人口增速最慢。
2019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5课时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课时练习(二)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第5课时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练习1.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 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2.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A.高原、山地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荒漠地区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3.聚落一般分两大类( )A.散村与集村B.乡村和城市 C.集镇和乡村D.集镇和城市4.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6.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7.“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A.农村B.牧村C.渔村D.林场8.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地多竹林,所以就地取材 B.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C.当地降水频繁,较陡的楼顶便于雨水下泻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9.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自然条件的影响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10.有关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点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C.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不影响聚落民居的建筑风格D.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薄窗户大,有利于散热11.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A.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稀少D.气候终年炎热多雨的地区,聚落分布稠密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定有聚落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定为居民点C.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D.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形成、发展的作用不如人文、环境的作用重要强化提高题13.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14.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A.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上层住人,下层不住人B.西亚和北非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户大,屋顶是平顶C.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为了御寒屋内有土坑Array D.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特别牢固15.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16.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它们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B.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C.它们美观漂亮、赏心悦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D.它们是透视古今中外民俗风情的窗口1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18.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D.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读“沙漠中的绿洲景观图”,分析回答19~20题。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区域地理课件+第五讲《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2)气温、光照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A.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 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 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 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 物相互遮挡,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
10%
③读数: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
0~14岁占比约为20%
A: 15~64岁占比约为70%
④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应得数为100%
65岁及以占比上约为10%
4、人种 1)人种分类及其特点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皮肤淡黄 发黑直 面庞扁平 体毛中
肤色眼色发色浅 发呈波浪状 鼻梁高,嘴唇薄 体毛多
水源
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 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较为稠密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 性能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必要 生产力水平 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一定阶段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印度半岛南部
加斯加岛
世从界地非 拉的理洲以居分的 南民布撒 地, 来哈 区分 看布 ,人最种广肤泛色的由是赤白道色澳新向人大几极种利内地,亚亚逐分岛西渐布北变范部浅围、,最这小与的南各是美地黑洲太色北阳人部辐种射的强
度密切相关,毛发和鼻子的大特洋点洲也与气候有关。
巴南西美东洲北南部部
中考地理考点综合练习专题五居民与聚落2(含解析)

居民与聚落1.下图为第29、30、31届奥运会举办地点及当地的开幕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29届奥运会承办国居民主要是()A.白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混血种人(2)第30届奥运会承办国使用的语言主要是()A.英语B.汉语C.法语D.俄语(3)第31届奥运会承办国居民主要信仰()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居住在②地的人们,主要是()A.黑种人B.黄种人C.白种人D.混血种人(2)①半岛的清真寺所属的宗教是()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3)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河流C.气候D.政策3.2022年冬奥会期间,作为志愿者需要为了解各国文化。
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请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于世界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来自美国的印第安人是黄种人②来自印度的印度人是黑种人③来自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是白种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对于各国语言和宗教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信奉佛教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信奉伊斯兰教D.美国人讲英语,信奉佛教4.下面左图为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图,右图为漫画“拖不住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左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2)可能面临右图中所示人口问题的国家是()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5.地理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有趣的地图,该图中A区域分布着世界上5%的人口,B区域同样分布着世界上5%的人口。
读图,完成下题。
(1)该图反映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人口分布不均B.集中分布在高纬度地区C.分布相对均匀D.集中分布在高海拔地区(2)5%的人口居住在B区域,是因为该地区()①自然条件优越②粮食产量稳定③经济水平发达④农业发展较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6.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六省区的人口(2015年)与面积比较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世界的居民与聚落 世界的发展与合作

信息化工业代替传统型工业;工业出口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如计算机飞 机汽车、通讯工具等;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各 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
发展中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从事手工制造,以生产初级加工产 品为主。工业增长快,一般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科技含量 较低。工业出口以初级加工制成品、半成品或原材料为主,如服装、玩 具、石油、煤炭等;从发达国家进口成套设备、高技术产品、精密仪器 等
解析: 1,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国家。甲是埃及,乙是澳大利亚。再根据具体的区 域地理环境进行分析,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苏丹,并不是埃及,排除C;澳 大利亚没有纵贯南北的大河,排除D;澳大利亚不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 运要道上,排除B。 2,埃及不是发达国家,排除A;澳大利亚种植的主要是小麦,排除B;澳大利 亚的经济支柱是工矿业,埃及的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埃及 的长绒棉闻名世界。
北极地区的冰屋由冰 层、冰块构筑,具有 墙体厚的特点。
北极地区终年严寒, 冰层广布,易于取材; 墙体厚,利于保持室 内温度。
新课讲授:聚 落
5.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
传统民居。
课堂训练 1.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交通发达 C.城市主要适应自然环境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7、世界重要国际组织 (1)联合国(UN)
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总部位于纽约曼 哈顿。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
7、世界重要国际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WTO) 重要的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瑞士 日内日瓦,前身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大陆与2001年 12月11日加入。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05居民与聚落-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05 居民与聚落一、单选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
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C.促进劳动力就业D.提高城镇化水平2.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A.I B.II C.III D.IV3.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A.集聚扩大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D.分散迁移【答案】1.B 2.D 3.A【解析】1.据图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方向为从生态功能区向经济功能区迁移,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敏感区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要将生态功能区的聚落迁移到经济功能区,B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应该采取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等措施,单纯的聚落迁移无法增强功能区竞争力,A错误;乡村聚落从生态功能区迁移到经济功能区是所有人群的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说法有些片面,C错误;评价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模式I 图无法判断城镇化水平的变化,D错误。
2.图IV中,聚落从靠近河流向靠近公路迁移,可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D项正确;A项只是单纯的从生态功能区迁移至经济功能区无法看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转变,A 错误;B项只是乡村聚落从山地迁移至丘陵然后又迁移至平原,只体现了受自然要素的影响,B错误;C项小的乡村聚落向规模大的乡村聚落迁移,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本题选D。
3.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所学可知乡村聚落未来发展呈现三大趋势:1.城乡结合趋势;2.土地规模化经营趋势;3.空心村撤并的趋势,故可以判断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从而提高乡村聚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A项正确;有些乡村聚落分布在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不适合原地保护,B 错误;乡村聚落数量多,空间分布不均,均衡布局显然不可能,C错误;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有必要,D项错误,本题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第5课时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下表是2013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1.A .德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菲律宾
2.与甲、乙两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不符的是( ) A .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B .甲国老龄化严重 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 .乙国经济欠发达
1.A 2.A [第1题,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老龄化现象较突出,为发达国家,故选德国。
第2题,读表可知甲国15~60岁占64.3%,劳动力比重较大。
]
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读漫画“愁”,完成3~5题。
3.造成世界人口急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的生育能力大大提高 B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C .世界生态环境的改善 D .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 4.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是( ) A .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改善 B .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 C .劳动力增加,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D .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5.当今世界最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
①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②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 ③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问题 ④人口老龄化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D.②④
3.B 4.B 5.C [此题组考查的是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人口问题的表现。
第3题,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地球“愁眉苦脸”,因此选择B项。
第5题,由于发展中国家数量多,人口规模大,其人口问题成为当今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问题。
因而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
] (2015·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图为四个国家1960年人口和2011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低
B.美国人口增速和增长量最高
C.印度人口总量和增速最高
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低而增速最快
7.上述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B.美国
C.德国D.印度
6.D 7.A [第6题,对比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人口总量最大,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小;沙特阿拉伯人口增速最快,德国人口增速最慢。
第7题,结合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可以判断沙特阿拉伯人口密度最小。
]
8.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图民居与对应的自然条件正确的是( )
A.①——潮湿多雨B.②——寒冷干燥
C.③——降水稀少D.④——冰天雪地
C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了解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结合当地民族的生活特点进行选择。
①是蒙古包,多分布于草原上,易于游牧;②是竹楼,多分布于潮湿多雨的环境中;③是平顶房,多分布于降水稀少的
地方;④是土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等南方地区。
]
(2015·潍坊高二期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国与东盟正由竞争走向“合作双赢”。
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回答9~10题。
9.
①资源优势②市场优势③交通优势④科技优势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10.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性国际组织,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B.区域性国际组织,全部是发展中国家
C.世界性国际组织,大部分国家居民信仰佛教
D.区域性国际组织,大部分国家属白色人种
9.C 10.B [第9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经济、科技水平低于欧盟。
第10题,东盟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区域性国际组织。
]
(2013·高考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B.②
C .③
D .④
11.D 12.C [第11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 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 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 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以上,D 项正确。
第1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图1 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
图2 人口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比例变化
(1)图1、图2和表反映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
(3)解释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_______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______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多选)( ) A .经济状况 B .交通条件 C .历史文化
D .政策法规
[解析] 从图中提供的资料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气候、水源、地形。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温带或亚热带平原地区,并且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
[答案] (1)水源 地形 气候 (2)温带、亚热带
(3)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
(4)死亡率城市
(5)ABCD
14.请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砖四国”分布及主要矿产示意图。
材料二“金砖四国”有关情况表。
(1)
________,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国家是________,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国家是__________,跨两大洲的国家是________。
(2)“金砖四国”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________。
(3)请根据材料一、二中提供的信息,列举“金砖四国”具有的共同点。
(两点即可)
(4)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加工制造业发达国家,对能源和原料的需求量很大。
“金砖四国”中,我国从______进口大量的能源(石油等),从________进口工业原料(铁矿石等)。
你认为我们和这些国家是怎样的贸易关系?
[答案](1)23°26′S俄罗斯巴西巴西俄罗斯
(2)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
(3)国土面积较大;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等。
(回答合理即可)
(4)俄罗斯巴西我国从其他三国进口原料和能源,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