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然之浙东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送鲍然之浙东的意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君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衍生注释:**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水比作美人的眼波,将山比作美人的眉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浙东山水的美丽姿态。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这里“眉眼盈盈处”既指友人要去的山水秀丽的浙东,也暗示着那里有美丽的女子,语带双关。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一个“才”字和一个“又”字,将惜春之情与送别友人之情相融合,表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友人离去的双重惆怅。
-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是词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美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江南春天的向往与喜爱。
**赏析:**
此词构思新巧。
上片把浙东的山水比喻成女子的眉眼,不仅写出了山
水的秀丽,也暗示出友人此行是前往一个美好的地方。
下片将送春与送君巧妙融合,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又有对友人前往之地的羡慕,同时还蕴含着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词人以轻快的笔调写送别,没有过多的悲悲切切,而是在美好的祝愿中传达出离情别绪,清新别致,富有情致。
**作者介绍:**
王观,北宋词人。
他的词风格清新,多写离情别绪、男女爱情等,善于运用一些巧妙的构思和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其词集有《冠柳集》,名字源于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的词可以与柳永相媲美。
**运用片段:**
**例子1:**
今天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讲到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我一下就被那奇妙的比喻吸引住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哇塞,这古人的想象力也太绝了吧!就像把大自然变成了一个大美女一样。
我转头跟同桌说:“你看,这古人写送别都写得这么有创意,哪像咱们,每次说再见就只是说拜拜。
”同桌也很激动地说:“就是啊,这词人把山水都写活了。
而且你看后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感觉就像是在跟朋友打趣,问他是不是去那美女如云的好地方呢。
”我笑着点头,心想这古人的词里真的是有很多宝藏啊,值得我们好好去挖掘。
我跟我朋友一起去旅行,目的地是浙东。
路上我就突然想起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我跟朋友说:“你知道吗?古代有个人送朋友去浙东的时候写了一首超美的词。
里面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看这外面的山水,是不是真的有点那种感觉呢?”朋友看了看窗外,说:“嘿,你还别说,真有点像呢。
这词人可真会观察。
”我又说:“而且这词里还把送春和送人联系起来了,‘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就像我们现在,刚刚告别了一段忙碌的日子,就又要跟熟悉的地方暂时分开了。
不过就像词里说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我们这次旅行也要好好享受浙东的美景呀。
”朋友大声说:“没错,这次一定玩个痛快!”
**例子3:**
我在写一篇关于风景描写的文章,怎么写都觉得不满意。
这时候我爸走过来看了看,说:“你怎么不看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呢?就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人家把山水写得多美啊,‘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简单几个字就把山水的神韵都写出来了。
”我听了有点不服气,说:“那是古人,我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
”我爸笑了笑说:“你可以借鉴啊。
你看这后面的‘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既写出了地方,又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你写风景的时候也可以融入一点这样的情感进去。
”我想了想,好像有点道理,于是重新开始写,果然感觉好多了。
我们社团组织了一个诗词朗诵活动。
我选择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在练习的时候,我对词里的情感把握不好。
我就去问社团里的前辈:“您说这词里的送别情怎么表现才好呢?”前辈说:“你看啊,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这里面既有对春天离开的那种不舍,又有对朋友离开的难过。
就像你刚跟一个很喜欢的东西告别,又要跟好朋友分开一样。
而‘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呢,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你要把这种情绪从有点低落又转为充满希望地表达出来。
”我听了前辈的话,反复练习,在活动上朗诵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刻了,大家也都说我朗诵得很有感情。
**例子5:**
我和一群驴友在浙东的山水间徒步。
看到这美丽的山水,我不禁感叹:“这简直就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真实写照啊!”旁边一个驴友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就开始跟他解释:“这是一首古代词里的句子,把水比作美人的眼波,山比作美人的眉峰,形容这里的山水就像美女一样迷人呢。
而且啊,古代有个人送朋友来浙东的时候写了这首词,他还有一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说的就是这里啦。
这词里还把送朋友和送春天联系起来,就像我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景色里,也会想到时光的流逝。
不过我们要像词里说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一样,好好享受这里的美景。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觉得这词真的很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