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
课前预习
情景导入
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大峡谷近5 000米高的垂直斜面上,发育着世界上最完整、最神奇、最壮美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带谱,而且还可以看到类似我国海南岛到北极的全部自然景观。

此地,物种珍稀,景色壮观,资源丰富,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景”。

问题:大峡谷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带谱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知识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以水分变化为基础部有规律地更替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带谱越完整海拨越高的地区纬度越低平地带谱相拟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山麓与水平带一致人布的水热状况差异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形成,,,:
课堂互动
重难点突破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概念
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空间尺度大,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小
3.陆地自然带的概念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1)自然带的形成因素: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

(2)自然带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热量和水分组合(气候),以及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3)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长带状分布且有规律地分布在地球表面。

(4)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总是由这一带逐渐转变为另一带。

(5)自然带的命名:多以植物来命名。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定义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成因
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3.主要分布地区
(1)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这个地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明显,其原因是:
①高纬度: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因此苔原带、针叶林带横穿整个大陆。

②低纬度: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这就是热带雨林横穿大陆的原因。

陆地自然带
(2)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地带。

在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有各自独特的地域组合。

①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②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

课堂互动
重难点突破
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定义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性规律。

2.成因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由于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3.主要分布地区
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原因是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

(1)由大陆西岸向内陆
全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逐渐减少。

(2)由大陆东岸向内陆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带和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更替。

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定义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的更替。

2.成因
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分布地区
陆地上许多高大的山脉。

4.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的关系
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因此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拓展延伸
珠穆朗玛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非常典型:从山麓的森林往上依次出现草甸带—冰碛和地衣带—冰川带。

这是由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造成较大的差异引起的;但是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又是由其地处亚热带的纬度位置决定的,因而又带有纬度地带性的特点;同时,其南坡和北坡的自然带分布差异性较大:如南坡自然带层次多,森林分布广且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北坡以草原为主,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低。

这是因为南坡、北坡的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

①南坡高度比北坡大,且海拔较低,自然带层次多,山麓能够生长常绿林。

②南坡是向阳坡,热量条件比北坡丰富;且迎着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降水丰富,多地形雨,因而水热状况比北坡优越得多,能够生长森林。

归纳:可见,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分布也是由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所以,既表现为地带性特征,又兼有非地带性现象,使其地理环境也较为复杂。

总结(知识框架)
学以致用
【例1】下列关于陆地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在同一个自然带中是不存在的
B.自然环境中没有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
C.陆地自然环境在各个方向上的地域分异相互叠加,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D.两个相邻的自然带之间都存在着过渡地带,并没有显著的界线
思路分析:本题从关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空间性方面,简单考查对地域分异的理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有所不同。

即使在同一个自然带中,由于热量和水分组合的差异,仍然会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出现次一级的地域分异现象。

答案:A
【例2】北纬20°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思路分析:北纬2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自然带应为热带荒漠带。

答案:C
【例3】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的正确叙述是()
A.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B.以水分为基础
C.在低纬和高纬最为明显
D.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思路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原因及分布特点,此种分异沿着纬度方向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最为明显。

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带分布,也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C
【例4】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为_____________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

思路分析: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的南北两侧为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的南北两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城分异,它们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纬度从赤道到两极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