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专题1 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交流 课件—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河南专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丝绸之路中国段: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丝绸之路中国段经过河
丝绸之 路(河南
段)
南、陕西、甘肃、新疆四个省和自治区。 概
(2)丝绸之路(河南段):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 况
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2014年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
(1)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是东汉皇宫所在地。该遗址代表了东汉
龙门石窟是位于河南洛阳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概 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 况 龙门石窟是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门 (1)雕像方面: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 石 历 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 窟 史 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价 (2)碑刻方面:龙门石窟的碑刻“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 值 (3)认识: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尚;反映了和平方式
一个有文献可考的都城遗址,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
遗址。
安
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
阳
遗址 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
殷
价值 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墟
出土 文物
(1)历史价值: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 整的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 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 安 始。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书体经历了甲骨文、金 甲 阳 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 骨 殷 语法保留下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 文 墟 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认识:与世界上同样古老的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相比,甲骨文是从古代 传承至今的文字,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中华文化、促成 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
殷
(1)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
中国 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
墟
文字 物馆。
博物 (2)位于甲骨文的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馆藏文物涉及甲骨文、金
馆 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
等多个方面。
第1、2、3、12、13、21题 专题一 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交流
专题网络架构 专题知识整合 能力提升新突破
专题网络架构
专题知识整合
角度一 文化中原 老家河南【2020年第1题考查】 河南境内五大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概况来自位于河南安阳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由殷墟
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 地位
下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结果。
反 (1)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体现外来文 映 化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与外来佛 龙 中 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文化 门 外 交流的成果。 石 文 (2)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兼容并 窟 化 蓄,善于学习;这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这 交 种交流方式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文化交流促 流 进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至北魏历代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见证了北魏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大融合所促
生的独特城市文化,展现了城市形制的跨区域、跨时间交流,展现了佛教在中原地区
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
丝 绸 之 路( 河 南 段)
重 要 遗 址
/ 文 物
(2)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主要遗存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 、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该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 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 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 (3)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主要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 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该遗址见证了 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防御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 交流的保障。
(1)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代表是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
的最重的青铜器。与古埃及金字塔相比,二者都体现出当时奴隶社会的
青铜
社会组织严密、王权专制、手工业技术先进的发展水平。
器
(2)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是金文,又称铭文,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反
安
映,保留了当时的真实社会面貌,因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4)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主要包括石灰岩质古道路面、路旁蓄
水设施。崤函古道是汉唐时期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是丝绸
之路长期、长距离交通保障系统的珍贵物证。
(5)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贸交流的佐证。
(1)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
丝绸之 路(河南
段)
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历史
(2)河南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代表了丝绸 意义
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址、门址、关隘遗址、道路遗址等不同的遗产
类型。
(1)“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2010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 (2)“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周、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 地 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古老的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多年形象直观的建筑 之 概 史。 中” 况 (3)“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学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制度 历史 的初创和形制典范,集中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世界性价值。 建筑 (4)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中岳庙和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 群 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 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