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业务管理效能
太仓市粮食局
近几年来,太仓市粮食局确立了“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的工作思路,从粮食购销与仓储业务管理信息化入手,先后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建立了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相继开发应用了一系列业务软件,并承担了苏州市粮食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与维护任务,为打造“数字粮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发粮食银行管理系统,创新为农服务方式。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快速推进,农民家庭储存口粮的传统储粮模式已不适应现实要求,我们急农民储粮所需,积极探索实践,于2006年首创“粮食银行”新型服务模式。
经过五年多的成功实践,全市共开设“粮食银行”8家,设置服务窗口58家,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市城乡,拥有储户53990户,占种粮农户数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已成为苏州乃至全省粮食工作的一大亮点,获得了全省粮食流通“十佳创新创优奖”,也成为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张名片。
为提供方便、灵活、快速、高效的服务,我们借鉴银行存储基本功能和运作方式,委托专业公司利用现代信息网络
技术,按照“粮食银行”业务流程,从原粮兑换成品粮基准折率的确定、原粮称量验质、吸储入库登记,到提取成品粮油设计各类帐表和操作界面,按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操作、便捷化服务和网络化监控的设计要求进行编程,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管理软件,2008年4月通过技术鉴定验收。
同时,我们在各网点配置计算机终端设备,依托电信网络建立了“粮食银行”信息化管理平台,于5月初全面投入运行。
2009年3月我市“粮食银行”管理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2009年,针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数量逐增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面向土地流转农户,推行了部分土地流转费存入“粮食银行”提取粮食的服务项目。
农户在存入的土地流转费额度内可随时从“粮食银行”服务网点提取日常生活用粮油商品,“粮食银行”据其提取粮食折价抵扣存款,资金余额年底退还,确保失地农民不失粮。
因此,我们又研究开发农民土地流转费储存管理软件于同年9月投入应用。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11630户农户将830万元土地流转费存入我市“粮食银行”。
同年秋季,针对我市合作农场和种粮大户增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面向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推出了“粮食银行”商品粮储存业务,农民将口粮外的余粮,按当日粮食挂牌收购价计算价款存入“粮食银行”,由市粮食购销公司操作,将此粮作为地方储备粮吸储,将节省的收购资金贷款,根据农户提款时间换算成同期的财政贴息支付给储粮农户,作为
其储粮收益。
并实行“一次储存,二次分配”制度,市粮食购销公司若储粮流转经营收益有盈余,则与储户对半共享,促进农民增收;若发生亏损,则由市粮食购销公司全额承担,不影响农民收入。
因此,我们又组织开发了“商品粮银行”管理系统软件,包括商品粮入库、结算业务、大户管理、储户管理、提款业务、二次分配、报表系统、数据管理等基本功能,拓展“粮食银行”服务内容。
二、推广粮食收购管理系统,提高统计结算效能。
粮食收购工作效能是衡量粮食行业管理水平重要标尺。
我们不断改进粮食收购业务操作方法,力求达到安全、准确、高效、便捷的工作目标。
2008年,苏州市政府出台了水稻价外补贴政策,我们依托“粮食银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商品粮收购管理软件”,按照水稻价外补贴政策规定和粮食收购业务流程,从收购数据录入到明细查询、从大户信息录入与核实、从收购数量到收购质量、从价外补贴统计到资金汇总、从售粮农户统计到合同订单收购统计等方面,科学设计各个操作界面和各类业务报表,当年10月完成开发并迅速推广到苏州全市,应用于秋粮收购,大大提高了粮食收购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商品粮收购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突破了粮食收购业务传统的记账、统计、结算方式,优点显著。
一是农户信息、粮食数量、质量、收购价格输入电脑后,系统根据预定的依质论价作价办法一次性自动生成粮食净重、金额以及价
外补贴金额等数据,操作方便快捷,节省农户结算时间;二是系统按库点、按公司、按时间自动汇总数量和金额,工作人员一键操作,便可获得相关数据,简单省力,数据可靠;三是设置了多种查询方式,可查询收购总量,或查询某一个农户的收购数量,并保留了每一笔收购的详细信息,可以随时调出查看,便于追踪溯源;四是可以根据系统授权实时查询权力范围各类数据,实施对收购业务的有效监控。
五是该软件与“粮食银行”管理系统中的商品粮银行业务实现了相关数据交互和报表系统的无缝对接。
三、应用粮食储备管理系统,强化粮情安全监控。
实施粮食仓储数字化是实现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我们从粮食储备数字化管理入手,继而逐步推进粮食仓储数字化管理工作。
2010年,我们按照省和苏州市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从储备粮计划的下达到存储库点的确定,从储备粮收购入库到轮换出库;从数量到质量,从保管合同签订到日常检查考核,从粮情记录到财务统计报表,从资金拨付到资金回笼,严格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要求,引入信息化技术,开发储备粮管理系统软件,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系统部署方案,根据业务情况进行数据采集、查询、分析,实现管理信息化,并可进行远程监控。
储备粮管理软件能全面、客观反映储备粮业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达到高效、准确、规范、安全管理的目标。
一是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库点储备粮存放位置、品种、数量、质量
和保管情况。
二是能够按照储备粮规范化管理要求自动生成各类报表、仓卡,以便快速查询和及时上报。
三是能够真实记录储备粮从计划下达、入库、保管到出库整个业务流程各类数据。
四是能够对储备粮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目前,储备粮管理系统软件在全市各储备粮承储库点推广应用。
我们在粮食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推进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引领粮食流通现代化。
我们将借全省“数字粮食”工程推进会的东风,进一步完善我市粮食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新项目开发和新成果推广应用,打造太仓“数字粮食”,为全省粮食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