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逍遥游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导学案
说明:“课型”指预习课、展示课或反馈课等;导学案采取一案两用,教学案合一。

右侧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

逍遥游导学案课型探究课执笔:何孝银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2012.4 班级:姓名:小组:
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

逍遥游导学案课型反馈课执笔:何孝银审核:
授课人:授课时间:2012.4 班级:姓名:小组:
说明:“课型”指预习课、展示课或反馈课等;导学案采取一案两用,教学案合一。

右侧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

逍遥游导学案答案
预习课
三、道家、老庄、浪漫主义、《南华真经》二、略
预习成果自测1.A 2.D 3.C 4.B 5.B 6.D 8.C
7.(1)往南(2)记载(3)向南(4)饱,吃饱(5)向南飞
探究课
1.
2.第一段,大鹏高飞,凭借的是海运六月的大风,山野间的游气、飞尘、空中的活动之物,也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所以,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作者运用比喻,说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大小、远近等,其实都是相对的,也就是都受到限制,只是它们所依靠的,所受到的限制有所区别罢了。

作者还用行路备粮作比喻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所准备的粮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行程的远近不同。

但无论走多远的路程,都需要准备食物,这一点又是相同的。

所以,它们也都是有所待(依赖食物)。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大的区别,实际上也是相对的。

第一层次侧重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第二层次侧重说明“大知不及小知”,不管是朝菌、蟪蛄还是冥灵、大椿彭祖;不管是蜩、学鸠还是大鹏,都受到“年、知”的限制,只有大小的区别,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

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

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

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在前边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接下来,作者从自然界的小大之辩说到社会上的小大之辩。

第三段宋荣子比这些人高明些,可谓宠辱不惊,但修养还不够。

(笑?)列子比宋荣子更进一步,能乘风而行,不汲汲于利益,但依然有所待。

至此,作者用了一连串故事,说明世界万物都是处在各种限制、各种制约关系当中,只要是“有待”,就不是逍遥,反过来,真正的逍遥,就是“无待”。

(写话略)
3.庄子作品中的大鹏形象非常突出,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试析如下:一、这是一个硕大伟岸、力大无比的形象。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伟岸的形体蕴蓄着无穷的力量。

海运而水击三千里,振翼则抟飞九万里,冲天而起,直图南溟,力不可遏。

二、这是一个胸怀大志、向往光明的形象。

大鹏藏于"幽冥"的北海,原为"鲲鱼",本为"滞弱之虫",但它不肯安于现状,勇于否定自我,毅然离开昏暗的北海,奋翅飞向"启明之方"的南海,成了向明背暗、舍滞求进的大鹏。

庄子借大鹏的形象来阐释道家的"有待"与"无待"这一哲学命题的。

大至九万里高飞的大鹏,小至"枪榆枋"的蜩和学鸠都是有待而动的,都未能达到绝对的自由,惟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至人,才能达到自由无羁
的理想境界。

4.庄子的“逍遥”是指没有任何凭借、没有半点约束和羁绊的绝对自由。

即“有待”与“无待”的区别。

所谓“有待”,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凭借,是指人的某种愿望、要求的实现要受到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谓“无待”,即无所依赖、无所凭借,是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

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只有将“功”、“名”、“己”三者完全抛弃,方能虚无寂寞,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无穷的宇宙万物之中,翱翔于“无何有之乡”,游乎四海之外,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

5.略
反馈课1、略
2、○1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3、○1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

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2看破一切、笑对生死、参悟自然规律、乐观豁达、笑傲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