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脑卒中日宣传资料.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脑卒中日宣传资料
世界脑卒中日宣传资料
篇一
一、宣传活动主题和口号
主题:战胜卒中,再立人生
口号:早诊早治
二、宣传要点
为便于各地更好的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组织编制“世界卒中日”宣传要点,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宣传材料。
(一)脑卒中的定义和特点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不同部位的脑卒中所导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
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二)脑卒中的危害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余万人,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且发病
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每5人死亡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
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控
脑卒中可防可治。
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大家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
(四)脑卒中的识别和治疗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可以说“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之一。
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脑卒中的救治需要多学科联合协同,最适宜是卒中中心模式。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逐步建立起卒中中心工作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以120等急救系统为纽带,各级卒中中心为主体的“卒中急救地图”,打造区域“脑卒中黄金1小时救治圈”。
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可通过“卒中急救地图”,呼叫120,选择最适宜的卒中中心,将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系统化救治的时间大大缩短,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五)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这些就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尽可能的纠正或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可以重返社会。
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卧床可以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问题。
因此脑卒中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
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康复医疗处置、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康复治疗通常分为三级:包括发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复治疗,在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以及出院后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
由此可见,康复治疗贯穿于疾病恢复的全过程,不仅需要康复医师团队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三、活动内容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脑卒中防治的宣传活动,以“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为主题,以“早防早治”为活动口号,围绕活动主题和宣传重点,开展“世界卒中日”系列活动。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各地区卒中中心、学会、协会等团体的优势,共同推进脑卒中防治宣传活动落实。
(二)将“世界卒中日”的宣传活动和日常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义诊咨询、基层医师培训等活动,注重传播信息的专业和规范性,使宣传活动内容生活化,确保信息传播的普及,提高群众参与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脑卒中防控意识。
(三)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
构为“世界卒中日”系列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各地疾控部门要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机构建立长期健康宣教机制,确保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健康宣教的职责落到实处。
篇二
2016年10月29日是第11个“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关注中年人的中风风险”
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发表一份宣言,呼吁设立“世界卒中日”。
这份宣言将提交世界卫生组织。
宣言指出,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世界卒中日由来
“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组织(WorldStrokeOrganization)呼吁设立的,是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
由于“世界卒中日”成立不久,而且在我国的宣传和影响不够,导致我们对“世界卒中日”的了解不足,记者就在网上发现了两个关于“世界卒中日”的版本:6月24日、10月29日,到底谁对谁错?
为了让大家对“世界卒中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特别做了一些调查,收集了一些资料,告诉大家一个更准确的“世界卒中日”。
登录世界卒中组织的官方网站,我们在显着位置看到“worldstrokeday”(世界卒中日)的链接,进去之后我们清楚地看到日期为10月29日。
维基百科上“国际节”中“世界卒中日”条目的日期也为10月29日。
从官方和权威的日期来看,“世界卒中日”就是在每年的10
月29日。
对于“世界卒中日”的误解多来自6月24日,其实这个日期是“世界卒中组织”提出建立“世界卒中日”宣言的日子。
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每年设定一个主题,全世界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篇三
世界脑卒中日宣传知识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常见预兆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危害
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
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脑卒中预防
一级预防如果某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
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级预防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若暂短性脑缺血性
发作,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其为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
所谓早期治疗则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数小时以内既实施的治疗,如对缺血性中风而言,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病残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预防的重要性
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