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自选课题研究论文》
报告名称: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班级: 资勘12-2班
姓名: 庄勇
学号: 3120101136
指导老师: 李赛赛
日期: 2015年7月1日
中国钨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摘要:综述了我国的钨矿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成矿特点和成矿规律,举例介绍了典型的钨矿矿床的类型和主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采集钨矿方面有一定的启发和意义。
关键词:钨矿钨矿床成矿特点成矿规律采集钨矿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时空分布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
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
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
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
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中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成矿条件优越,
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
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
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 成矿主要特点和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
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
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
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
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
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
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
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
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
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中国钨矿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
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
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
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
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
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
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
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成群成带的产出(即许多脉钨矿体一起产出而形成矿体群;按矿体分布疏密程度而分为脉带型矿脉和单脉形矿脉)。
如赣南的西华山、大吉山,
湘南的瑶岗仙,粤北的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特大型、大中型钨矿床中的矿脉,均是成群成带的分布。
这种成群成带的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中国钨矿矿床水平分带规律
在南岭内生钨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这种分带规律在一些成矿区带和矿田、
矿床中均不同程度的显示。
如南岭赣南钨矿成矿区带,王成发(1984)提出赣南脉状钨矿具有区域性水平分带特征,表现以大
余岭为中心的半环状分带,按钨矿地球化学特征划分3个带,依次为:?——钨
锡矿带,?——钨矿带,?——钨多金属矿带。
(5)中国钨矿矿床垂直分带规律
在石英脉型钨矿床(简称脉钨矿床)的矿体形态在垂直空间具有“五层楼”式的变化规律。
这种垂直变化规律的认识,是60年代初广东冶金地质九三二队在勘探粤北梅子窝脉钨矿床时研究总结出来的,形象地称为“五层楼”:即?石英云母线(也叫线脉带)、?稀疏细脉带、?密集细脉带、?平行薄脉组、?单独大脉,即以带、组、脉为基本模式。
在赣南、湘南等地的脉钨矿床的矿脉也存在这类似的垂直分带。
这种“五层楼”式模式,对找矿、勘探和矿床开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但应指出,有些脉钨矿床的矿脉因剥蚀和其他地质因素所致,不一定每个矿床都显现出“五层楼”式的垂直变化规律,有的仅具有三层、四层。
二、矿床类型
石盐为盐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类矿床类型基本反映了石盐的矿床类型。
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时代,盐类矿床分为古代盐类矿床和现代盐类矿床两大类。
根据矿床成因特点及赋存状态,石盐矿床可分为岩盐矿床、地下卤水矿床和现代盐湖矿床三类。
(一) 岩盐矿床类型
(1) 岩盐矿床成因类型
属古代盐类矿床,为第四纪以前形成的固体矿床。
根据岩盐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等因素,通常分为海相沉积岩盐矿床
(简称海相盐矿)和陆相沉积岩盐矿床(简称陆相盐矿)两个成因类型。
1) 海相沉积岩盐矿床
此类矿床的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湾及湖盆地中经过长时期的蒸发沉积而成。
其含盐岩系除滨海湖相沉积为砂泥岩建造外,主要为碳酸盐建造。
海相盐矿具有规模大、埋藏一般较深、NaCl含量高、组分单一、单矿层厚度大、成矿面积大、储量丰富等特点。
含矿面积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盐层厚度
可达数千米,储量规模可达数千亿吨。
代表性矿床如四川境内的震旦纪和三叠纪盐矿、山西临汾和陕西延长的中奥陶世盐矿,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白垩纪—第三纪的盐矿等。
我国海相盐矿的储量约占全国盐矿总储量的85%以上。
2) 陆相沉积岩盐矿床(亦称内陆湖相沉积岩盐矿床)
此类矿床为盐类物质被地表水或地下水携带,并聚集于内陆盆地后,经过长时期的蒸发沉积而成;其含盐岩系均为砂泥岩建造。
陆相盐矿埋藏较浅,矿床规模和分布面积一般要比海相盐矿小,NaCl品位比海相盐矿低一些,具有矿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共生组分多、相变大等特点。
我国陆相盐矿主要形成于侏罗纪以后,集中分布在云南、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省,代表性矿床如湖北云应盐矿等。
(2)据《盐类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我国盐类矿床沉积类型划分为两个含盐建造、6个矿床沉积类型、10个矿石组合分类(表4.8.3)。
(3)岩盐矿床工业类型
按照矿床的工业意义,地质勘探和生产工艺要求,并综合考虑矿
床成因、矿石主要组分和构造变形等特征,我国岩盐矿床初步划分为三个工业类型并含9个亚类。
(二)地下卤水矿床类型
古代与现代均可形成地下卤水矿床。
1.地下卤水矿床成因类型分为三个亚类型
(1)沉积型卤水矿床
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封存于砂粒之间的或在成岩后进入孔隙和裂隙中的古海水,经过浓缩和变质作用,成为矿化度较高的地下卤水(亦称原生封存卤水)。
(2)淋滤型卤水矿床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溶解岩层中的盐类物质或岩盐矿床,尔后聚集形成的地下卤水。
(3)沉积-淋滤混合型卤水矿床由沉积型卤水和淋滤型卤水在地下运移过程中混合而成的地下卤水。
2.地下卤水矿床工业类型可分为古代地下卤水和现代地下卤水两种
(1)孔隙型地下卤水矿床古代地下卤水指赋存于岩盐矿体或含盐组上覆地层(砂岩或砂砾岩)孔隙中的地下卤水。
此类卤水以承压水或自流水为主,动态稳定,埋藏较深;含卤层呈层状或似层状,层位稳定—较稳定,富水性弱—中等;矿化度中等,水化学成分以NaCl为主。
例如湖北潜江地下卤水矿床等。
现代地下卤水指赋存于潮滩沉积物(粉砂层)中及河口滨海相沉积物(粉细砂、中粗砂和砂砾层)中的第四纪滨海地下卤水,埋藏较浅。
含卤层呈似层状、透镜状,层位较稳定—不稳定。
矿化度较高,水化学成分以NaCl为主,富含Mg2+,SO24-,含K+,Br-较高,例如山东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
(2)裂隙型地下卤水矿床指赋存于含盐岩系或岩盐矿体围岩裂隙中的地下卤水。
埋藏较深,含卤层呈层状或似层状,具有层间封存和沿构造破碎带富集、延展的特点。
以承压水或自流水为主,动态较稳定。
矿化度较高,水化学成分以NaCl 为主。
例如四川资中县双河场和自贡邓关构造等黑卤型卤水矿床。
(3)孔隙裂隙综合型地下卤水矿床:指赋存于含盐岩系弱风化淋滤带的溶蚀孔隙和裂隙中的地下卤水。
此类卤水埋藏较浅,含卤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
以潜水为主,富水性弱—中等。
矿化度一般较低,水化学成分与下部固体盐矿基本一致。
例如四川丹棱县柏木桥硝卤矿床。
(三) 现代湖盐矿床类型
矿床的成矿时代均为第四纪。
按矿床的赋存状态,可分为3个类型:
(1)固相湖盐矿床指完全干涸没有卤水的干盐湖和以固体钠盐沉积为主要开采对象的湖盐矿床。
前者如青海察尔汗斯拉图湖;后者如内蒙古吉兰泰盐湖等。
(2)液相湖盐矿床(亦称卤水盐湖矿床) 指没有钠盐沉积或只有不能单独开采的少量钠盐沉积的卤水湖。
例如新疆艾比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等。
(3)固液相并存的混合相湖盐矿床此类矿床的开采特点是固、
液兼采。
例如内蒙古额仁淖尔盐湖、新疆七角井盐湖等。
三、典型矿床
(一) 内蒙古吉兰泰盐湖
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
东至包兰线乌达车站,相距134 km,有铁路专用线相通,南至巴彦浩特相距120 km,有公路相通。
巴彦浩特至银川市约110 km,亦有公路相通。
交通便利。
矿区位于阿拉善隆起吉兰泰新断陷区内,西北有巴音乌拉山,东南有贺兰山。
盐湖呈椭圆形展布,轴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120 km2,其中盐类沉积面积为60 km2。
矿床类型属第四纪全新世至今的现代盐湖矿床。
湖区内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其岩性主要为冲积、洪积黄色砂砾层,夹亚砂土、亚粘土、中细砂层和灰黑色淤泥组成的湖积层等,含盐层产于全新统湖积层之上,为以石盐为主体的盐湖化学沉积层,底部夹有芒硝层,盐层中普遍含有石膏和泥砂。
分布于盐湖中部。
吉兰泰盐湖为固、液相并存的芒硝-钠盐矿床;固相矿体以石盐为主,其次是芒硝;液相矿体有晶间卤水和承压卤水.
1.固相矿体
(1)钠盐矿体位于湖区的北东部,呈椭圆形,长轴近于南北方向,长9.66 km,短轴6.4 km,分布面积37.19 km2。
呈似层状水平产出,厚度一般为3,4 m,最厚为5.94 m。
盐湖中部矿体厚度往四周逐渐变薄,直至尖灭。
矿石矿物主要为石盐、芒硝、无水芒硝、石膏、白钠镁矾等。
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4类:盐盖(亦称卤盖)、石盐、含石膏石盐、石膏质石盐。
矿石具有等粒结
构、不等粒结构、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嵌晶结构等;具有蜂窝状构造、层状构造、块状构造、溶洞构造、镶嵌构造、带状构造等。
矿石主要成分为NaCl、CaSO4 和水不溶物(砂和泥质):NaCl含量为
38.20%,94.32%,平均为74.03%。
富矿(NaCl含量大于75%)主要分布在盐湖的中部、北部和东部。
(2)芒硝矿体呈透镜状水平产出,主矿体位于钠盐层之下,分布于盐湖中部;
较小的透镜状矿体分布于盐湖东部和北部;分布面积为12.16 km2,平均厚度1.35 m,最小0.22 m。
矿石矿物有芒硝、无水芒硝、石膏、石盐、白钠镁矾、淤泥等。
矿石中Na2SO4 含量为32.27%,88.04%,平均品位为57.16%。
2.液相矿体(亦称卤水)
矿区无湖表卤水,有晶间卤水和承压卤水(位于底部)。
晶间卤水主要赋存在钠盐层孔隙中。
晶间卤水的水位为地表以下0.01,0.12 m,卤水浓度为
240?,260?Be(波美度),密度为1.22 g/cm3,矿化度为310,330 g/L,一般含NaCl 270,290 g/L,MgSO4 5,35 g/L,MgCl2 26,30 g/L,CaSO4 1,3 g/L。
承压卤水赋存于钠盐矿层下面的水、细砂层中(砂层孔隙度约25%),承压水位为地表以下
0.10,0.15 m,卤水浓度为230?,240?Be,密度为1.20 g/cm3,矿化度为270,290 g/L,一般含NaCl 180,200 g/L,MgSO4 50,60 g/L,
MgCl2 12,40g/L,Na2SO4 0.35,5 g/L。
承压卤水浓度在200?Be,含水层厚平均为7.03 m,分布于盐湖中部和东部,面积为24.20 km2。
石盐矿石松散,孔隙度平均为31.3%;松散系数平均为1.058,最大为1.198。
原生盐和再生盐的压强均大于5 kg/cm2,可承受采盐机械和运载机械的荷载。
周边潜水和盐层下面的承压水,由于有性能良好的隔水层,因此对矿床无破坏作用。
但在雨季山洪暴发时,湖面积水深度为2,3 cm,最深为6 cm,持续时间由数日至
月余,会溶蚀盐层,对开采有影响,应采取防洪措施。
盐湖周围,尤其是西北部的砂丘,在风砂作用下向盐湖移动,可覆盖盐层,影响开采,需采取防砂措施。
吉兰泰盐场已开采多年,年生产能力为115万t。
产品种类有工业盐、食用盐、金属钠和液氯。
截至1995年末,该盐场已开采盐量为1 582.16万t。
(二) 四川威西盐矿
盐矿位于四川犍为县东北部、荣县西部。
长山矿区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荣县长山和双古两个区,东距自贡市78 km,西距乐山市90 km,均有公路相通。
威西盐矿位于川南、黔北隆起区的威西凹陷内。
长山矿区处于威西盐矿的东南部。
矿床成因类型属古代盐类矿床类型的海相岩盐矿床;沉积类型属浅海-潮坪(氵舄)湖沉积型岩盐矿床;工业类型属碳酸盐岩系型岩盐矿床。
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
威西盐矿区内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自流井组、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
三叠系中统的雷口坡组三段为含盐地层,其岩性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下段下部为石灰岩、硬石膏岩与白云岩;上部为石盐岩夹硬石膏岩。
下段厚度为57.67,107.00 m。
中段下部为含泥质石灰岩,距底部15,20 m处夹有一层云朵状硬石膏岩,为本区见矿的标志层;上部为石灰岩、白云岩及含白云质的硬石膏岩。
中段厚度为86.45,136.35 m。
上段为石灰岩夹白云岩,局部见有呈扁豆体的硬石膏岩。
上段厚55.50,50 m。
威西盐矿为一大型层状矿床,南北长35 km,总面积719.70 km2,南部和西南部尚有可能延伸。
岩盐矿层平面形似乒乓球拍形。
矿区内构造简单,为一向北西倾斜的箕状单斜构造,倾角3?,5?;仅东南边缘有铁山逆断层通过,对矿体有破坏作用。
矿层埋深适中,东部边缘地带为800余 m,西北边缘地带为1 700余 m。
岩盐矿层厚度稳定,一般为15,25 m,最厚为44.48 m,最薄为0.32 m。
厚度变化总的
趋势是向北逐步变薄。
矿层结构简单,为一单纯的岩盐层,一般以无色、灰白色、浅灰色的中细粒石盐为主,局部夹有灰色、烟灰色石盐并含硬石膏团块或斑点。
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主要是石盐(大于80%),共生矿物有硬石膏、白云石、菱镁矿、方解石、少量泥质物和有机质。
矿石类型主要为石盐矿石,含NaCl 大于95%,CaSO4含量小于5%;其次为含硬石膏石盐矿石,NaCl含量为80%,95%,CaSO4含量为5%,20%。
石盐矿石结构以中晶粒状为主,少数为粗晶状或巨晶板状结构。
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其次为条带状构造和“花斑状”构造。
除固相矿体外,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段和四段的白云岩和石灰岩中还赋存有黑卤,矿化度为120,240 g/L,并含K、Br、I等。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砂岩中赋存有黄卤,矿化度为30,135 g/L,含K、Br、I、Ba等。
矿层直接顶底均为硬石膏岩,厚度一般1,1.5m,最厚2.04 m;底板硬石膏岩厚度一般0.2,0.4 m。
盐层顶板为软弱性岩层和含水层,属不稳定类型,对开采影响较大。
盐层底板稳定性较顶板为好,并固位于盐层之下,对盐矿采卤基本上无影响。
矿层顶面埋深800,1 400 m,适于水溶法开采,具优越的开采条件。
矿石工业品级全为?级品,技术加工性能简单,可溶组分比例大于95%,水不溶组分比例小于5%,对水溶法开采是很有利的条件。
威西盐矿先后于1969年和1971年用钻井水溶法开采。
罗城矿区和长山矿区现已成为四川最大的制盐原料卤水的生产基地。
(三) 湖北云应盐矿
矿区位于湖北云梦县和应城市境内,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公路四通八达。
汉(武汉)丹(丹江口)铁路经由隔蒲站(位于矿区内)向西240 km至襄樊市与焦(焦作)柳(柳州)铁路相接,向东80 km到达武汉市,交通便利。
矿区位于江汉盆地东北隅之云应凹陷内,面积为2 214 km2,被北西西向应城—郎君桥断裂划分为南北两个区。
现已探明并开发的大
型岩盐矿床有5个:应城岩盐矿床、省化工一号井田岩盐矿床、省化工一号采
区岩盐矿床、长江埠井田岩盐矿床与隔蒲井田岩盐矿床。
云应凹陷内还赋存有储量丰富的石膏矿床和钙芒硝矿床。
矿床类型属古代陆相沉积硫酸盐-岩盐矿床。
成矿时代为早第三纪。
含矿层位为早第三系云应群膏盐组第三段。
云应群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三组:红色岩组,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组成。
厚约1 000 m。
膏盐
组由下石膏组、下钙芒硝段、石盐段、上钙芒硝段、上石膏段组成,总厚394,1 110 m。
泥灰岩组由灰岩夹粉砂岩和薄层纤维石膏组成,厚3,480 m。
矿区内共有大小盐层500,600层,单层厚度为数厘米至4.84 m,一般厚度为0.2,0.4 m,累计厚度为数十米至180 m。
石盐矿层分段密集,与硬石膏岩、钙芒
硝岩互层组成“盐群”。
盐群之间为紫红色、灰绿色泥岩或粉砂岩,即为间隔层(亦称夹矸,图4.8.4)。
全矿共有80个盐群,每个盐群有1,27层盐。
各盐群厚度一般为2,7 m,最薄
为0.38 m,最厚为14.67 m;各盐群的石盐层累计厚度一般为1,5.5 m,最薄者0.3 m,最厚者8.79 m;含矿率一般为41%,75%,最低为33%;最高达91%。
各盐群之间距最大为32.42 m,最小为0.49 m,一般为2,3 m。
石盐矿体呈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区内构造简单,褶皱、断裂、裂隙均不发育;仅局部地段发育一些正断层。
地
层倾角3?,8?。
矿石矿物主要为石盐,其次为钙芒硝、硬石膏和粘土矿物。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NaCl含量,可分为三
种矿石类型:?钙芒硝-石盐矿石,含NaCl 30%,90%以上,钙芒硝含量与氯化钠
含量成互为消长关系;?硬石膏-石盐矿石。
以上三个类型中以第一种矿石类型分布最普遍。
矿石化学成分以NaCl为主,各盐群的NaCl平均品位为70%,80%,低者为65%,高者为88.65%。
次要成分为Na2SO4、CaSO4和水不溶物,并含少量MgSO4、CaCO3,而K、Br、I等有益元素含量甚微,有害元素Ba、As等含量在允许范围之内。
云应盐矿的石盐层分布面积约为260 km2。
云应盐矿规模大、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井田就有5个,划分为9个采区,其中最早建设的矿山是应城盐矿(1959年)。
现在全矿区9个盐厂(矿)的盐产品年生产能力为145万t。
目前多数盐厂(矿)还在进行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各采区多采用钻井水溶法开采。
(四) 山东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
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矿床位于山东省北部垦利、广饶、寿光、潍县、吕邑、掖县一带。
区内通公路和铁路,往南与胶济铁路、兰烟铁路相接。
莱州湾有海后港、三山岛港、虎头崖港等港口,可通轮船,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渤海南部边缘,地处胶东低山丘陵与黄河三角洲高地之间的凹陷内。
矿床类型为现代滨海地下卤水矿床。
成矿时代为第四纪。
我国渤海的三大海湾——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均发育有辽阔的滨海平原,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
莱州湾滨海平原广泛分布第四系冲积、洪积和海积层。
第四系总厚度由西向东减薄,由南向北增
厚:即在黄河海口以南地区厚度为100,800 m,往东至掖县一带厚度仅数十米,最薄为10.57 m。
环绕滨海地域分布有一条连续的巨大地下卤水矿带,东起莱州沙河,西至黄河三角洲平原,长度达120 km以上;矿带宽度一般为10,20 km,最宽达30 km。
矿区面积超过2 500 km2。
地下卤水矿床呈层状结构,面状分布,总厚度为30,60 m。
矿床埋藏深度与第四系地层有关,一般为0,60 m,最深达70,80 m,局部超过80 m。
卤水层自上而
下主要由3个含水层组构成:潜水卤水层组、上部承压卤水层组、下部承压卤水层组,三者呈垂向叠置关系。
潜水卤水层组内含1,2个含水层,埋藏深度为0,20 m 左右;上部承压卤水层组内含两个以上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为30,45 m;下部承压卤水层组内也含两个以上含水层,埋藏深度为40,60 m。
卤水矿化度一般为90,150 g/L,最高达217 g/L。
矿床呈东西向带状展布。
矿化度总的变化趋势是:带的中间较高,向两侧(即向海、陆两个方向)变低;东部较高,西部较低。
1958年山东掖县莱州盐场就已开始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的开发利用。
山东省的主要盐田多分布在莱州湾沿岸,除莱州盐田以外,还有昌邑(廒里)盐田、灶户盐田、寒亭盐田、岔河盐田、羊口盐田、菜央子盐田、广饶盐田、沾化盐田、埕口盐田等。
莱州湾滨海地下卤水含盐量比海水高2,6倍,比海水制盐大大减少了蒸发量,缩短制盐时间。
现该地区各盐场均打生产井开采卤水,用“井滩晒盐”法制盐。
参考文献:
【1】李俊萌. 中国钨矿资源浅析[J]. 中国钨业, 2009, 24(6):9-13.
DOI:10.3969/j.issn.1009-0622.2009.06.003.
【 2 】孙伟, 胡岳华, 覃文庆,等. 钨矿回收工艺研究进展[J].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0, (1).
DOI:10.3969/j.issn.1001-0076.2000.01.012.
【 3 】卢焕章, 施继锡, 喻茨玫,等. 南岭地区各种类型钨矿床的气液包裹体特征和形成温度的研究[J]. 地
球化学, 1977, (3):179-193.
【 4 】石洪召, 林方成, 张林奎. 钨矿床的时空分布及研究现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 29(4):90-95.
DOI:10.3969/j.issn.1009-3850.2009.04.016.
【 5 】谭运金. 华南地区内生钨矿床的钨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中国钨业, 1999, (5):84-89.
【 6 】张理刚. 华南钨矿床黑钨矿的氧同位素研究[J]. 地球化学, 1987, (3):233-242.
【 7 】魏文凤, 胡瑞忠, 彭建堂,等.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混合作用:基于H、O同位素模拟分析[J]. 地
球化学, 2011, 40(1):45-55.
【 8 】黄广荣, 庞玉蕙. 一个铀钨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特征[J]. 矿床地质, 1993, (1):87-96.
【 9 】汪群英, 路远发, 陈郑辉,等. 赣南淘锡坑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 28(1):35-44. DOI:10.3969/j.issn.1007-3701.2012.01.005.
【 10 】谭运金. 华南地区内生钨矿床的钨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C]// 中国钨工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
1999:84-89.
【 11 】王发宁. 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钨矿床及控矿因素[J]. 地质论评, 2012, 33(5):417-425.
Abstract : the space-tim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ungsten resources in China are reviewed and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for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ical tungsten ore deposit types and the main part of collecting tungsten in China has certain inspiration and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