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ydraulic Technology
354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技术
白 立
(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水利工程属于重要民生工程,工程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为了全面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必须注重工
程项目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
信息化技术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可以改善传统管理存在的不足,优化管理细节。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希望可以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相应加快了现代化建设进度,出现了大量信息技术,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提供便利。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相应改变了水利工程建设特征,整体建设时间跨度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工程量多。
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技术与工程管理的结合度,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益,不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1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1 减少工程损耗
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类别日益繁杂,相应扩大工程建设规模。
在设计规划阶段,必须全面考虑到各项因素,例如施工周期长、建设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
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管理模式。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可以确保不同环节的统筹规划。
比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设计环节,可以确保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工程建设情况,考虑到水文地质与人文等影响因素,确保整个项目的可行性。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程施工环节,可以确保整个计算分析工作的顺利性,选择出最佳施工方式,提前应对施工环节的突发事件。
所以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工程能源与资源损耗。
1.2 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在水利工q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尤其是针对大规模工程来说,建设地点一般在郊区或野外,无法实现工程无障碍施工,且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比较大,如果仅依靠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将会加大难度系数。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开展实时动态化管理与监测,及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便于后期分析。
同时可以判断工程质量问题,有效应对各类安全事件。
管理人员可通过反馈数据降低管理难度。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推动水利工程的科学化发展。
1.3 优化管理功能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不断优化管理功能性。
水利工程建设目的在于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效融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有助于评估水利工程效用。
通过分析调研,可以完善数据修正工作,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的功能性,优化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技术
2.1 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确保工程信息的高效传输。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有效联系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通过网络技术可以使信息快速传输,同时促进水利数据、图像和三维模型的传播。
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数据资源存储管理。
2.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模式分析技术和空间数据,在工程中建立三维空间图形,提供动态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技术属于比较先进的技术,可以综合处理信息数据,具备动态化的预测过程,可以实现空间与时间分析,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管理、传输和分析空间数据,通过科学处理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该项技术可以绘制信息图纸,有效连接不同地区的水利机构,实现水利资源信息的共享。
同时可以高效管理水利工程,确保工程建设的科学与合理,避免产生浪费问题。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绘制江河地形图、水下流域地形图,生成详细的信息数据,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发展。
2.3 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卫星定位技术属于常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长,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
卫星定位技术便于操作,数据精确度高,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三维坐标,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干扰。
在应用卫星定位技术时,可以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持续提供水利建设的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和地理信息。
与无线电定位技术相比较,卫星定位技术具备较高的精确性。
在面临灾情问题时,可以及时定位灾情具体位置,联合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高效流通,全面维护监控效率。
2.4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属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数据结构会决定软件开发模式,有效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数据库技术涉及到建设规划管理、进度仿真分析、质量管理、材料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各类子系统。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原则,优化设计数据库结构。
2.5 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中间件技术属于重要支撑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度高、大规模软件集成的支撑软件开发中,相应提升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
优化整合中间件技术和建设管理系统,可以提升水利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涵盖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水利信息化。
综合分析水利行业特征,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创新式发展。
同时,建立面向水利信息化中间件的服务平台,按照实际功能划分水利系统中间件,包括数据库、管理平台、集成平台、门户集成系统等。
中间件可以有效屏蔽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问题,高度集成不同操作系统所开发的应用软件,确保不同软件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3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3.1促进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发展
与传统管理工作相比较,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维护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的成熟发展,可以为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全面提升工程信息化水平。
在未来发展中,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开展高效的抗旱防汛工作,将技术作为指挥中心的有力支撑,可以维护生态建设、水源检测、环境建设的发展,同时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分类检索支持、精确分析支持、快速传输支持、安全存储支持。
3.2基于专业模型技术,提供信息化应用支持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确保各项决策的有效性,通过灾情与水情分析可以得到准确数据,同时利用专业化模型可以计算各类数据。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相应提升专业模型技术的完善性和成熟度,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期间,必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和研究工程建设特征,选择合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维护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肖霖.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20,12(04):258-259.
[2]吴先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机电信息化新技术推广的实践与思
考[J].湖南水利水电,2019,22(06):102-103+111.
[3]李鹏学,于国斌.“天地图”在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信息化技术中
的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16(07):58-60.
[4]臧猛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
展方向[J].智能城市,2018,4(12):141-142.
[5]巧云,王莉莉,李星.县级小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23(10):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