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复习资料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0
康复医学复习资料0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rehabilitation)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者重返社会康复的内涵 1.分别称为: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从而构成全面康复。
康复的服务方式 A.康复机构的康复 B.上门康复服务C.社区康复(CBR)或基层康复需要纠正的是:
康复恢复康复医学定义: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
(二)对象、范围对象:
1 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
2 各类残疾者,
3 各种慢性疾病患者,
4 老年体弱者。
康复医学组成:
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和临床康复。
康复评定特点:
康复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常用的方法:
(1)物理治疗法 PT;(2)作业治疗法 OT;(3)言语治疗法 ST;(4)心理辅导法;(5)文体治法 RT(6)中国传统治疗法 TCM(7)康复工程
1 / 16
RE;(8)康复护理 RN;(9)社会服务 SW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共同组建工作组残疾:
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伤病、残疾、残障。
(区别三者在什么水平的残疾)残损:
指心理上、生理上活解剖结构上的任何丧失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残疾:
又称为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照正常的方式和范围内进行活动。
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
改称为参与受限,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残疾预防(3 个等级的目的)A.一级预防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
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优生优育产前检查预防接种合理营养、用药 B.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
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最新资料推荐------------------------------------------------------ 治疗结核病高血压基本的手术治疗 C.三级预防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减轻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康复医学评定康复评定:
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并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又称为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包括躯体功能、言语功能、心理精神功能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
关节活动度:
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为关节活动度。
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指:
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肌力:
是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缩的力量。
肌肉的分类:
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
3 / 16
肌肉收缩类型:
3 种收缩的特点 1 等长收缩:
是一种静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变,张力增加,又称静力收缩。
2 等张收缩:
是一种动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保持恒定,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1)向心性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
(2)离心性等张收缩:
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拉长。
3 等速收缩:
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依照预先设定的速度运动,而运动中只有肌张力和力矩输出的增加,常用专门设备进行。
影响肌力的因素:
1 肌肉的横截面积、
2 肌肉的募集、
3 肌肉的初长度。
徒手肌力检查 1 手法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了解) 1.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的无力肌肉的替代动作。
2.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最新资料推荐------------------------------------------------------
3.测试时应左右比较。
4.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与肌肉或肌群牵拉方向相反;施加的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段的远端部位。
5.肢体运动时,被检查肌肉附着点近段肢体应得到可靠地固定。
6.中枢神经系统病损,肌张力高时,不宜采用手法肌力检查。
肌张力: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异常肌张力:
1.肌张力增高
2.肌张力低下
3.肌张力紊乱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痉挛:
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被动屈伸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又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强直屈伸肢体时阻力始终增加,又称铅管样强直,为锥体外损害现象。
强直:
5 / 16
亦称僵硬,无论做那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表现为铅管样强直为锥体外损害现象。
平衡功能定义:
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三级平衡检测法静态平衡(一级) 1 平衡自动动态平衡(二级)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三级)2Berg 平衡评定量表:
Berg 平衡评定量表是脑卒中康复临床与研究中最常用的量表,一共有 l4 项检测内容。
每项评分 0~4 分,满分 56 分,得分高表明平衡功能好,得分低表明平衡功能差。
低于 40 分表明有摔倒可能协调功能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协调运动控制的主要部位:
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
步态分析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在此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摆动相和支撑相。
2 支撑相支撑相:
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 60%,包括:
---------------------------------------------------------------最新资料推荐------------------------------------------------------ (1)早期、(2)中期、(3)末期。
摆动相摆动相:
下肢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 40%,包括:
(1)早期、(2)中期、(3)末期。
偏瘫步态:
足下垂,内翻;膝反张步态;划圈步态。
常见于中风偏瘫剪刀步态:
常见于小儿脑瘫帕金森步态:
帕金森病或其他基底节病变时。
六、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深感觉包括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
复合感觉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体表图形觉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运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需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ADL 分类:
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PADL)、工具性日常生
7 / 16
活话动能力(IADL)。
ADL 评定方法有:
Bartbel 指数,PULSES,ADL 功能讦定量表、Katz 指数等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
正常总分 100 分.60 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 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
40~20 分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
20 分以下者为完全残疾。
生话完全依赖。
并且研究表明 Barthel 指数 40 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ADL 评定的实施方法(一)、直接观察:
1)在病人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2)在ADL能力评定中进行(二)、间接评定:
有些不便完成或不易按指令完成的动作,如控制大小便,穿脱紧身衣裤等,可用间接评定方法,用询问病人或家属的方式进行。
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适用于独立生活上有功能缺陷患者的独立生活功能的测是指标.着重测定患者在独立生活方面的个体活动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定内容:包括两大部分(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六大项,攻 18 项内容:
1、自我照料(进食、梳洗、洗澡、上身穿脱、下身穿脱、如厕)
2、括约肌控制(排尿、排便)
3、转移(床椅(轮椅)、如厕、浴盆、淋浴)
4、行走(步行/轮椅\上下楼梯)
5、交流(理解、表达)
6、社
---------------------------------------------------------------最新资料推荐------------------------------------------------------ 会认知(社会交往、问题处理、记忆)FIM 评分标准:
共分 7 级,7-6 级为独立,5-3 级为部分依赖,2-1 级为完全依赖。
18项中每项最高分为 7 分,最低分为 1 分。
总积分为 126 分,最低分为 18分。
七级评分总的原则是功能独立(即自己是否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的目的:
最大限度恢复 ADL 和劳动运动能力,减少残疾和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分类主要按完成动作的主动用力程度分为主、被动两大类。
主动运动:运动时不需助力,亦不用克服外来阻力,整个动作通过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
包括随意运动、助力运动和抗阻力运动运动疗法分类:
被动方式被动运动,主动方式:
辅助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
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维持、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形态 (2)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能力;(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6)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适应证:
9 / 16
1 运动系统疾病;
2 神经系统疾病;
3 内脏器官疾病;
4 代谢障碍性疾病;
5 其他关节运动技术附属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内发生的运动,是关节发挥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运动,通常不能自己主动完成,如关节的分离、牵拉和相邻腕骨或跗骨间的滑动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1 肌力训练会引起一定的肌群疲劳,故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训练出现肌肉练习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2要掌握适应的练习频度,尽量使后一次练习在前一次练习后的超量恢复阶段进行。
常用增强肌力训练的方法:
0 级:
只能进行传递神经冲动练习,1、2级:
帮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即徒手辅助运动,3 级或以上:
让患者将需训练的肢体放在抗重位置上,进行主动运动,4 级或以上:
采用抗阻力运动。
根据肌肉收缩 3 类型分为等张(动力性)、等长(静力性)、等速运动。
等长训练:
肌肉收缩时肌肉的张力明显增加,单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肌肉长度没有变化)又称为静力性收缩。
(优点:
关节不产生活动的情况下增强肌力,缺点:
---------------------------------------------------------------最新资料推荐------------------------------------------------------ 角度特异性)等张训练:
采用等张收缩进行的运动训练。
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由此导致关节发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为动力学收缩。
根据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化的方向可分为向心性等张运动和离心性等张运动等速训练耐力训练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度。
运动强度:
三个指标:
最大吸氧百分数 50%-70%;代谢当量(1METs=Vo2MAX/3.5);靶心率:
(180-年龄)牵引治疗技术主要作用:
1 使椎间隙增大:
2 牵引挛缩肌群,改善血液循环;
3 改变神经根受压程度;
4 制动;
5 缓解疼痛症状牵引方法:
手法牵引;滑轮牵引;电动牵引牵引体位颈椎:
坐位:
前屈 20-30--增大椎间隙;中立位---肌肉放松;后伸5-10--增加寰枢关节稳定性卧位:
头部前屈 20-30 牵引重量:
1 颈椎:
11 / 16
一般为 1/10-1/7;腰椎:
为 1/2 体重至全体重脊髓型颈椎病和影象学检查脊髓,硬膜囊受压及椎管内压增高,炎症水肿期的患者禁用颈椎牵引:对年老,骨质疏松症患者应以轻负荷,短时间为宜物理因子疗法:
指利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因子来治疗疾病,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
作用机制:
1 直接作用;
2 体液调节作用;
3 神经反射作用;
4 经络作用物理因子作用特点:
了解..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TENS)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方法,主要作用是镇痛。
蓝紫光疗法:
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紫外线疗法:
全身照射适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过敏症免疫功能低下、玫瑰糠疹、银屑病水疗法治疗作用:
水温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压力疗法:
用于各种水肿试述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目标和措施?答:
目标---预防褥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尽快的从床上的被动活动过度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恢复
---------------------------------------------------------------最新资料推荐------------------------------------------------------ 期功能训练做准备。
措施---1)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 2)床上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3)被动活动关节 4)床上活动(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桥式运动) 9.试述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目标和措施?答:
目标---运动功能的恢复,重点是抑制痉挛,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增强肌力,促进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翻身,坐起和站起训练;进行步行训练,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4 措施---1)床上活动(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屈曲分离训练,伸展分离训练,髋控制能力训练) 2)翻身训练3)坐位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时身体重心向患侧转移训练) 4)立位训练(站起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5)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扶持步行,改善步态训练,复杂步行训练) 6)上下楼梯训练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8)作业疗法(肩肘腕关节训练,前臂旋前旋后训练,手指精细活动,改善协调平衡训练,认知功能的作业训练) 9)言语治疗步行周期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13 / 16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ADL(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每日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独立的社区活动等方面。
平衡反应指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做出的保护性反应。
康复是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残疾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生存质量(QOL)也称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是指个体生存的水平和体验,这种水平和体验反映了病伤残患者在不同程度的伤残情况下,维持自身躯体,精神和社会活动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
简述运动疗法根据患者主观用力程度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
---------------------------------------------------------------最新资料推荐------------------------------------------------------ 1)被动运动患者不用力,依靠外力。
2)辅助运动在外力辅助下,通过主动收缩肌肉。
3)主动运动无外力无阻力主动运动。
4)抗阻力主动运动克服外部阻力脑卒中的康复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
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方法等。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 l~3 周,相当于 Brunustrom 分期 l~2 期。
脑缺血性脑卒中通常主张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 48小时后开始康复;出血性卒中一般主张发病后1~2 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急性期康复治疗康复目标:防治并发症:
如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废用综合症: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和变形等;误用综合症:
15 / 16
如痉挛加重等;尽快地从床上的被动活动过度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二、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评定共同运动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运动,但由于肌张力增高甚至痉挛,它们是定型的,不能选择性的控制所需的肌群,只能遵循固定模式来活动,所以它又是不随意的。
联合反应指用力使身体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它部位的肌肉收缩。
偏瘫时如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