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星星变奏曲》导学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重点
1、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
本诗的作者是,原名,生于1949年,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便是江河的处女作,本诗中的“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2、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静谧.()闪烁.()朦胧
..()
憧憬
..()劫.()难凝.()望
颤.()动覆.()盖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4、我能从课文中找出与以下解释匹配的重点词语。
():更加觉得珍贵。
():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安静。
憧憬:向往。
():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灾难,灾祸。
():不清楚,模糊。
5、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是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内容含蓄,它往往借助象征、比
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从而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二、自主探究
1、这首诗多用 的修辞手法, 以 为主要意象,来表现 的主题。
2、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表。
3、用“ ”划出诗歌中反复的一句诗句。
用“ ”划出以下词语或短句。
“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肯定 )
“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 ( 否定 )
4、相似或反复的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分析上述句式,明确前一诗节是 结构,而后一诗节是 结构。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通过听读全诗,想像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小节的朗读处理得 ,第二小节的朗读处理得相对 。
2、分小组自由朗诵,体会意境。
全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 的,一种是 的。
3、这两种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对 否定,对 的热爱与追求。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思维思路:找出意象,抒发情感)
这首诗歌用 等来象征 的理想世界,而用 等来代表 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对 的否定,抒发对 的向往和追求。
(二)深层探究
小组选一句找出最感兴趣的诗句,相互交流你的感受。
(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提问: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意象 特点 联想 光明 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的星星 可怕、寒冷、残酷
(2)“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提问:“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提问:“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提示:从感官上去理解)
(三)归纳总结。
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四、拓展延伸
1、请你积累几句有关星星的诗句,最少两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2014.安徽)
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调皮的明明把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你根据开头四句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诗中补写出两句。
3、(中考预测题)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示例:微风吹过,送过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A.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B. 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C.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D.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