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护理中前瞻性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24期V ol.4, No.24, 2019
46
急诊外科护理中前瞻性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
顾建月,周海英,周丽梅*
(解放军第一零零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 总结并研究在急诊外科患者护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外科治疗的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66例。
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33例)进行前瞻性护理,对照组(n=33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病死率以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
结论 对急诊外科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诊外科;前瞻性护理模式;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4.46.02
医院急诊科护理效果影响患者预后治疗效果的提升。
此次样本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治疗的66例急诊外科患者,总结并研究应用前瞻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现进行具体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治疗的66例急诊外科患者,收入时间范围控制在2017年5月-2018年6月,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3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最高年龄74岁,最低年龄36岁,中位年龄(51.7±3.9)岁。
对照组(n=3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最高年龄73岁,最低年龄35岁,中位年龄(50.5±4.1)岁。
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66例患者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性别上的检验资料都显示出P>0.05的最终结局,没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做好急诊电话接通后的出车准备工作,并对患者进行现场第一时间的伤口消毒、止血等紧急处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入院后的手术准备工作。
试验组进应用前瞻性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a.在接诊阶段,救护车需要在接到急救电话的三分钟内出发,了解患者的病情,禁止患者出现移动[1]。
b.在现场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检查患者的病情,在充分了解患者发病时间以及疼痛程度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镇痛的初步处理,禁止移动患者,检查患者的伤口流血情况,确定出血的位置,并进行止血的相关操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c.转运途中阶段,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安抚患者的情绪。
d.在急诊病房阶段,如果患者出现骨折,在完成过床后需要保持患者处于半坐卧体位,协助患者过床,观察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需要将患者下肢处于抬高30度的状态[2]。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此次样本分析,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出护理满意度以及病死率;选择t检验方式,以(±s)形式表示出患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P呈现出小于0.05的最终结论,拥有讨论价值。
2 结 果
2.1 两组各33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3例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论,探讨分析有效,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组别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满意度
试验组(n=33)1201232(96.97)
对照组(n=33)717926(78.79) x2值 5.1207
P值0.0236 2.2 两组各33例患者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病死率
33例试验组患者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论,探讨分析有效,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以及病死率的比较
[(x±s),n(%)]
组别
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分
钟)
病死率(%)试验组(n=33)76.84±4.38 6.06(2/33)
对照组(n=33)157.92±9.8833.33(11/33)
t值/x2值43.09747.7591
P值0.00000.0053
3 讨 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之一,提升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成为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的一项关键内容。
前瞻性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手段,要求护理人员在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加以充分的结合,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干预[3]。
与传统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不同,前瞻性护理模式更加强调满足于患者的实际需要,将护理干预方法与患者个体差异性建立起直观的联系,使得护理干预的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将临床护理干预的积极影响不断发挥出来[4]。
此次样本分析中,试验组33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97%、病死率6.06%以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6.84±4.38)分钟与对照组33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8.79%、病死率33.33%以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7.92±9.88)分钟相比,形成明显的护理干预优势,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与张兵, 苏燕, 何芸芳等人[5]的研究成果大体一致。
综上所述,对急诊外科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应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池洋,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的急救效果观
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4):153-155.
[2] 黄剑思,陈欣静,林伟萍,等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
理中的效果观察[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1):00182-00182.
通讯作者:周丽梅(下转71页)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24期V ol.4, No.24, 2019
71
类较多,为了保证脱水和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输液顺序的安排尤为重要,不同时间段输入不同液体,有严格限制,做好交接班。
③观察脱水效果,注意观察尿量,24小时出入量和CVP 变化。
注意患者有无腹胀、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淡漠等低钠、低钾的临床表现。
血渗透压降低可加重脑水肿,血渗透压升高可引起高渗性昏迷,因此应准确、及时采集血标本,了解血电解质、渗透压的变化。
2.2.4 高热护理
体温每降低1℃,脑血流量下降6.7%,脑脊液压力下降5.5%,故控制发热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和脑的继发性损害[3]。
采用合理的降温措施,高热寒战时注意保暖,体温升高后给予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因大量出汗导致虚脱。
2.2.5 导管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有头部负压球、深静脉留置针、导尿管、腰穿持续引流管、胃管、氧气管。
遵循无菌、通畅、固定、观察、记录十字护理方针。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头部负压球引流液量增多、颜色鲜红,警惕颅内出血。
控制腰穿引流液的量,引流速度过慢或过快,可造成颅内压骤升骤降,诱发脑疝或颅内出血。
患者于术后第二天拔除导尿管,第7天拔除导尿管、
腰穿引流管,有研究发现[5],各种导管留置会提高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脑脓肿术前术后均易发生脑疝,如果病情观察不及时,延误了急救的最佳时机,预后较差,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动态进行GCS 评分测定,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配合医生的用药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小安.耳源性脑脓肿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4
月,2(7):176-177.
[2] 谢晓清,江静敏,甘朵.手术治疗脑脓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
药导刊,2012,14(S2):675-676.
[3] 邱绪襄,廖文满.颅脑损伤[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289.[4] 蒋红主编.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M].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6.7:75-76.
[5] 金涛.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
学专业),2013,15(2):78.
本文编辑:付常荣
患者的疼痛刺激,促进患者早日恢复饮食,促使其得以早期下床活动,为早期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ERAS 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孙春梅,钟云英.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经皮肾镜术患者围手术期的
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9):7-9.
[2] 周宏霞,刘建民.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经皮肾镜取
石术患者中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45-2147.
[3] 石华琼,陈霞.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围手术期
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11):1713-1716.
本文编辑:付常荣
志,2015,42(04):139-141.
[2] 陆美华.6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
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7):197-198.
[3] 武爱君.Orem 自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J].中
外医学研究,2013,11(33):121-122.
[4] 黄晓祎.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
疗,2013,24(05):1176-1177.
[5] 陈志杰.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2013,6(04):153-154.
本文编辑:吴 姬
[4] 鞠惠,张凤花,袁金丽.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促进疗养院安全稳定发
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06):511-512.
[5] 魏莹.军队疗养院疗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 ].实用医药杂
志,2011,28(11):1050-1051.
本文编辑:吴 姬
(上接56页)
(上接65页)
(上接68页)
参考文献
[1] 王粲霏,健康管理英,吴珂,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7):100-106.
[2] 陆宇晗.护士在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作用及思考[J].中华现代护
理杂志,2018,24(31):3726.
[3] 戴月琴,林丽芳,徐海君.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
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108-110.
本文编辑:付常荣
(上接48页)
[3] 滕遂川,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
用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16, 33(3):621-623.
[4] 麦咏欢,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
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5):148-150.
[5] 张兵,苏燕,何芸芳. 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
用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18(2).
本文编辑:吴 姬
(上接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