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兵攻打赵国,赵都邯郸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

平原君选同行之人时,平时没有任何表现的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失败。

毛遂就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

后人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此事之后,毛遂便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优待。

第二年,燕国进犯赵国,平原君便自然而然地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

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

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孔融让梨】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

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便已懂得谦让的美德,吃梨时挑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第19世孙。

性格却没有想象中的温和,反而是带着些耿介豪纵,言行出格的事也是常有的,在同曹操共事的过程中也没少添堵。

碍于他的名气和号召力,曹操一直忍着没发作。

最后终于从孔融曾发表的一段“父子无恩,母子无爱”言论中找到突破点,当时以“孝”治天下,“不孝”是为大罪。

孔融就这样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被处死。

【闻鸡起舞】
晋朝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闻鸡起舞,也因此常被用来激励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或抓紧时间不懈努力。

西晋灭亡后,祖逖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却因战功显赫,遭到朝廷的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

最后,祖逖困于东晋朝廷的明争暗斗,忧愤而死。

北伐大业也功败垂成。

【投笔从戎】
班超出身于以书香传家的班家,父亲班彪学博才高,史学造诣颇深。

哥哥班固是《汉书》的作者,妹妹班昭也是史上有名的才女。

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班超早早便在官府做些文件抄写的工作。

因为确实比较枯燥,看不见未来,班超便索性把笔一扔,说道:“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
呢!”
不久后班超就参了军,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

投笔从戎,便指文人从军。

【悬梁刺股】
悬梁是指东汉的孙敬,为了在三更半夜看书时不打盹,就用一根绳子一头绑着自己的头发,一头系在房梁上,只要一低头,头皮就会疼,也就会清醒起来。

刺股是指战国时的苏秦,也是为了三更半夜看书时不打盹。

只要犯困,就用锥子扎下大腿,通过疼让自己清醒。

悬梁刺股要表达的,正是这种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的精神。

孙敬最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走了学者的路线。

苏秦的人生则要精彩的多。

学成后的苏秦开始游历各国,多年后身佩除秦国外的六国相印,积极组织六国合纵抗秦。

最后,被齐国的政敌派人刺杀。

但他在临死前,以自己的肉身作赌注,让齐王将自己五马分尸,并昭告天下自己是燕国的间谍,以悬赏的名义引诱凶手出来。

计划最终被齐王完美施行,可惜这是一个谍中谍的故事。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苏秦其实是燕国间谍,他的目的只为消耗齐国国力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名将。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三年后,马援凯旋归来,亲友们都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

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马援就不大高兴,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有此封赏,孟翼应该说些居安思危的话来。

于是说:边疆战事未歇,不应想着功名利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革裹尸,即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后来,“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但因梁松诬陷,马援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举案齐眉】
在讲究“孝廉”的东汉初,梁鸿以其高尚节操远近闻名,作为一个潜力股,很多人家都想要与将其招为女婿,但都被他拒绝了。

作为一个长像有些抱歉的剩女,孟家的女儿却只想嫁给有着像梁鸿情操的人。

梁鸿听说后,为表明自己取妻取贤,就向孟家下了聘。

二人婚后,就一起过着清俭的隐居日子,互敬互爱。

因为躲避朝廷的征召,后来梁鸿就躲到皋伯通家打工,给人舂米。

每当梁鸿做工回来,孟光就会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礼仪丝毫不废。

举案齐眉,也因此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皋伯通见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如此守礼,便断定梁鸿是个隐逸高人,于是把梁鸿全家迁进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

此后的梁鸿就利用这段时间潜心著述,成书十余篇。

去世后,皋伯通等人将其安葬在著名刺客要离的冢旁。

孟光则带着孩子回了老家,后不知所终。

【江郎才尽】
南朝文学家江淹,自幼勤奋好学,六岁能诗,十八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

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声。

江郎才尽,即指才思减退。

但除了才尽一说,江郎的仕途却颇为坦荡。

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终。

以致有人认为他:深悟君王的专擅思维,宁可背上“江郎才尽”的名声被后人讥笑,也不愿因文而引火烧身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2
1、明镜高悬
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
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2、约法三章
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3、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中之鳖(biē)。

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

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

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
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

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

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

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

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

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4、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虞姬自刎(wěn)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jiǒng)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5、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

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

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人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

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

”沛县令立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

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

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

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

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县令。

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选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

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

6、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

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