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人教 通用)总复习文档:知识清单 夯基固源之文言句式文2015高考语文(人教 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2.被动句
一个动词谓语句,若动词涉及的对象——受事者做主语,那么这个句子即为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3.省略句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省略主语。

如:
a.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b.(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②省略谓语。

如:
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b.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b.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⑤省略兼语。

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4.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放在了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置。

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
a.大王来何操(操何)?
b.沛公安在(在安)?
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如:
时人莫之许(许之)也。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b.惟兄嫂是依。

(依兄嫂)
5.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做状语一般要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
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做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一般都做状语。

如:“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③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做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做补语,一般来说仍做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做状语。

6.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b.石之
..(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c.缙绅而
...(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有时,文言文中,也可以用“中心词+之+定语”的形式表示定语后置。

如:
a.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b.蚓无爪牙之
...(强)。

(《劝学》)
...(利),筋骨之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7.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叫固定格式(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常见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
①“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②“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吧?”或者“莫非……吗?”;
③“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是不是……呢?”;
④“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语气,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⑤“……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哪一个)……”,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谁(哪一个)怎么样”;
⑥“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⑦“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⑧“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办法”,后者可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
⑨“有所……”“无所……”,其中“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二、熟悉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三、重点掌握一些古代常用但现代不常见的词及其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