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一节 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改革开放后: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五十一页,共72页。
(shèjiāo)
传 统 社 礼交 仪
第五十二页,共72页。
(guānyuán)
清 末 中 外 官 握员 手 致 意
第五十三页,共72页。
(chuántǒng)
清 末 民 初 的 婚传 礼统
第五十四页,共72页。
根据(gēnjù)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 姻有哪些不同?
服饰(fúshì)变化: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是当时(dàngshí)年轻人的流 行说法。
①50年代: 列宁装、布拉吉
中式便服
▲原因: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
中国建设
第十六页,共72页。
前苏联女 专家
(zhuānjiā) 给中国带 来了布拉 吉热
60
(liúxíng)——
绿 军年 装代
的 流 行
第四十四页,共72页。
第四十五页,共72页。
60、70年代(niándài)简
第四十六页,共72页。
现代
第四十七页,共72页。
此外(cǐwài),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 茶几,写字台,穿衣镜,座钟表等,也开
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第四十八页,共72页。
从“住”来说: 以传统的平房(píngfáng)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舒适的楼房为主; 住房状况改善 平房(píngfáng)—楼房—别墅 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 “安居工程”(1995)
周 迅
清朝 传统 (chu ántǒ ng)汉 族女 子服 装上 衣下 裙
汉族(Hànzú)妇女
穿着
第五页,共72页。
清末、民国时期的妇女(fùnǚ) 时装
第六页,共72页。
传统
(chuántǒ
宽松ng肥)旗大袍到称身(chèn shēn)适体、
短袍窄袖
第七页,共72页。
民 国
(Mí ng uó) 初 旗 袍
第二十三页,共72页。
据说健美裤( 踩蹬裤)唤醒了中 国女性的审美和独 立意识,它一度泛 滥于全国各个层面 的女性身上(shēn shɑng),从学校的 小女生到工厂的女 工再到街道大妈, 几乎人人都有一条 这样的裤子。可后 来再也没人问津这 种裤子。
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zhōnɡ ɡuó)
宋庆龄
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1840—1949年) 1、表现: (1)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2)女子:传统旗袍—改良(gǎiliáng)旗袍。 2、服饰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3、变化原因:西方侵略,服饰传入;
政府在变革服饰方面的作用。
第十四页,共72页。
第十五页,共72页。
干 部 装
(sān shí)
海三 女十 性
年 代 上
第八页,共72页。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wǎn rónɡ)
第九页,共72页。
西 装 革 履
第十页,共72页。
(xī zhuāng gé lǚ)
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 (nǎxiē)信息么?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 分立(sān quán fēn lì)的五权分立(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 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 之大义。
第十七页,共72页。
问题(wèntí)9: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 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十八页,共72页。
“文革”中批斗(pī dòu)王光美
第十九页,共72页。
碎 花年 衣代 裳
末 的 时 尚
——
70 (niándài)
第二十页,共72页。
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 1、表现:列宁装、连衣裙、军装。 2、服饰(fúshì)特征:服饰(fúshì)与政治挂钩,单调、呆板。 3、变化原因: (1)新中国成立,受意识形态支配;中苏关系友好。 (2)扭曲的审美观念、严重的个人崇拜、国家经济困难。
重其原点因:)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难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变化(biànhuà)的原
因。
史观:
近代化、城市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
第一页,共72页。
近现代中国(zhōnɡ ɡuó)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主要(zhǔyào)内容:
1. 服饰方面 2. 饮食方面 3. 居室(jū
shì)建筑 4. 习俗风尚
思考: 1、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ɡòu wù)票证 呢? 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ɡòu wù)时又不用这些票证 呢? (教材P66学思之窗: 思考:
) 你2、认为请,导同致学当们今说中国说产在品改丰革富开的主放要前因后素你是家什么? 饮食种类和结构(jiégòu)的演变?谈谈其中 的原因?
第三十八页,共72页。
第三十九页,共72页。
窑洞(yáodòng) 第四十页,共72页。
北京(běi jīnɡ)四合院 俯视图
第四十一页,共72页。
中西建筑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zhōng xī hé bì)(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
完全欧化(花园(huāyuán)、别墅
第四十二页,共72页。
鲁菜(lǔ cài)
鲁菜(lǔ cài)
粤菜(yuè cài)
第三十四页,共72页。
(qūbié)
中 西 餐 的 区 别
区别: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合 理,及营
? 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xīshōu)),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第五十五页,共72页。
从下面这张《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引自孙燕京《满清社会风尚 研究(yánjiū)》)可以看出,新式婚礼较旧式婚礼的进步之处表现在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为恋爱(liàn ài)自由、婚 姻自主 B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转为简约文明, 逐步(zhúbù)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第五十六页,共72页。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shēnghuó)的 第14课 物质生变活与迁习俗的变迁
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考纲要求:动荡中变化(biànhuà)的近代社会生活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婚丧嫁
娶的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biànhuà)及
第二十一页,共72页。
上世纪80年代(niándài)初 ,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 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 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 效应一样。
当时一些地方对喇叭裤的 谴责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穿 喇叭裤成了“盲目模仿西方的 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于是, 就有了“剪裤运动”。
第二十二页,共72页。
第三十页,共72页。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的历 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 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 。寻觅其中,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点点滴滴, 都可以透过不同时期(shíqī)人们的穿衣变化来 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
第三十一页,共72页。
第三十二页,共72页。
• (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第五十九页,共72页。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 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 志,被人讥笑。“豚尾”、“ 半边和尚(hé shang)”,成为 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留美幼童,揭开(jiē kāi)“剪辫易服”序幕。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 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 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
婚丧礼俗。 蓄长辫、女子缠足、搞迷信活动。
日历使用阴历,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了地位低 中下国。近现代习俗(xísú)风尚发生变革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 (2)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3)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第五十七页,共72页。
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qiǎng pò)、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 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 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 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 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
第五十八页,共72页。
丧葬(sāngzàng)礼俗的变化
•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zhōngxī)旧 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
第十一页,共72页。
时代缩影:从溥仪生活(shēnghuó)照看服饰 的变迁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近代中国男子的服饰(fúshì)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十二页,共72页。
民
宋子良
宋美龄
国
花
宋 氏
宋耀如
样 杂
家 族
倪桂珍
陈 的
合
男
影
女
(
宋子文
装
一
九 一
宋蔼龄
七
年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
“服饰是时代(shídài)的外 宋子安 第十三页,共72页。
穿在身上(shēn shɑng)的 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1、表现: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 3、时代特征:解放思想(sīxiǎng)、改革开放、多元社 会。 4、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 (sīxiǎng)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 封闭”走向(zǒuxiàng)“开放”。(个性化)
中国: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
第三十五页,共72页。
1967年江西省布票、临时布票
广东省通用 (tōngyòng)粮票
第三十六页,共72页。
粮食产量提高,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取消票证 倡导“菜篮子工程”,食物种类丰富(fēngfù),讲究营养
第三十七页,共72页。
三、居室建筑(jiànzhù)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chuántǒng)建 筑(北方)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zhōng xī
第四十三页,共72页。
别墅 新式住宅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 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ōu huà)的新式住宅.。 其命名开始改用为“新村”,“花园” ,“别墅”,”公寓“等。
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称他们为“猪尾巴”。这使留美幼童 大伤脑筋。幼童们又极喜欢美国的体育运动,而辫子有时 会带来很多麻烦。一位美国朋友这样描写道:“这许多孩 子们的装饰,除了拖着一根辫子,与我们无异。当他们踢 足球的时候,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候缠在头上,辫子 一闪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 ,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极个别胆大的幼童 索性将辫子剪掉,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但 时间久了,难免不露出马脚。谭耀勋、容揆等人就因为剪 掉了辫子被开除。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wēixiǎn) ,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就以留美 幼童剪辫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清廷将幼童 中途撤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 。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不同时期 社会生活变化的
表现及原因
二、主要时期: ——四大变迁时期
▲1840-1912(清末,近代前期)
1.近代: ▲1912-1949(民国,近代后期)
2.现代:
▲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 ▲1978-(改革开放后)
第二页,共72页。
第三页,共72页。
清代男女 (nánnǚ)服饰
第四页,共72页。
第四十九页,共72页。
四、习俗(xísú)风尚的变化
•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jiùshì)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pò lìnɡ)放足 • 破除迷信
第五十页,共72页。
习俗(xísú)风尚
列举中国旧时期(shíqī)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 命的色彩。20世纪初,青年学生身体力行。孙 中山认为“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 联合起来,……等到(děngdào)全体的中国人 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有一个大多数,是全 世界都知道才行。”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
第六十页,共72页。
辫子与留美幼童 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
问题10:请仔细观察改革开放后的服装图片(túpiàn)。给你什 么样的感觉?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现代(xiàndài)服装
第二十五页,共72页。
第二十六页,共72页。
第二十七页,共72页。
流 行 时 装
第二十八页,共72页。
奥运颁奖(bān jiǎnɡ)礼服
第二十九页,共72页。
第五十一页,共72页。
(shèjiāo)
传 统 社 礼交 仪
第五十二页,共72页。
(guānyuán)
清 末 中 外 官 握员 手 致 意
第五十三页,共72页。
(chuántǒng)
清 末 民 初 的 婚传 礼统
第五十四页,共72页。
根据(gēnjù)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 姻有哪些不同?
服饰(fúshì)变化: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是当时(dàngshí)年轻人的流 行说法。
①50年代: 列宁装、布拉吉
中式便服
▲原因: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援助
中国建设
第十六页,共72页。
前苏联女 专家
(zhuānjiā) 给中国带 来了布拉 吉热
60
(liúxíng)——
绿 军年 装代
的 流 行
第四十四页,共72页。
第四十五页,共72页。
60、70年代(niándài)简
第四十六页,共72页。
现代
第四十七页,共72页。
此外(cǐwài),西式的家具陈设,如沙发, 茶几,写字台,穿衣镜,座钟表等,也开
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第四十八页,共72页。
从“住”来说: 以传统的平房(píngfáng)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舒适的楼房为主; 住房状况改善 平房(píngfáng)—楼房—别墅 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 “安居工程”(1995)
周 迅
清朝 传统 (chu ántǒ ng)汉 族女 子服 装上 衣下 裙
汉族(Hànzú)妇女
穿着
第五页,共72页。
清末、民国时期的妇女(fùnǚ) 时装
第六页,共72页。
传统
(chuántǒ
宽松ng肥)旗大袍到称身(chèn shēn)适体、
短袍窄袖
第七页,共72页。
民 国
(Mí ng uó) 初 旗 袍
第二十三页,共72页。
据说健美裤( 踩蹬裤)唤醒了中 国女性的审美和独 立意识,它一度泛 滥于全国各个层面 的女性身上(shēn shɑng),从学校的 小女生到工厂的女 工再到街道大妈, 几乎人人都有一条 这样的裤子。可后 来再也没人问津这 种裤子。
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zhōnɡ ɡuó)
宋庆龄
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1840—1949年) 1、表现: (1)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2)女子:传统旗袍—改良(gǎiliáng)旗袍。 2、服饰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3、变化原因:西方侵略,服饰传入;
政府在变革服饰方面的作用。
第十四页,共72页。
第十五页,共72页。
干 部 装
(sān shí)
海三 女十 性
年 代 上
第八页,共72页。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wǎn rónɡ)
第九页,共72页。
西 装 革 履
第十页,共72页。
(xī zhuāng gé lǚ)
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 (nǎxiē)信息么?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 分立(sān quán fēn lì)的五权分立(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 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 之大义。
第十七页,共72页。
问题(wèntí)9: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 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十八页,共72页。
“文革”中批斗(pī dòu)王光美
第十九页,共72页。
碎 花年 衣代 裳
末 的 时 尚
——
70 (niándài)
第二十页,共72页。
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1949—1978年) 1、表现:列宁装、连衣裙、军装。 2、服饰(fúshì)特征:服饰(fúshì)与政治挂钩,单调、呆板。 3、变化原因: (1)新中国成立,受意识形态支配;中苏关系友好。 (2)扭曲的审美观念、严重的个人崇拜、国家经济困难。
重其原点因:)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难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变化(biànhuà)的原
因。
史观:
近代化、城市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
第一页,共72页。
近现代中国(zhōnɡ ɡuó)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主要(zhǔyào)内容:
1. 服饰方面 2. 饮食方面 3. 居室(jū
shì)建筑 4. 习俗风尚
思考: 1、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ɡòu wù)票证 呢? 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ɡòu wù)时又不用这些票证 呢? (教材P66学思之窗: 思考:
) 你2、认为请,导同致学当们今说中国说产在品改丰革富开的主放要前因后素你是家什么? 饮食种类和结构(jiégòu)的演变?谈谈其中 的原因?
第三十八页,共72页。
第三十九页,共72页。
窑洞(yáodòng) 第四十页,共72页。
北京(běi jīnɡ)四合院 俯视图
第四十一页,共72页。
中西建筑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zhōng xī hé bì)(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
完全欧化(花园(huāyuán)、别墅
第四十二页,共72页。
鲁菜(lǔ cài)
鲁菜(lǔ cài)
粤菜(yuè cài)
第三十四页,共72页。
(qūbié)
中 西 餐 的 区 别
区别: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合 理,及营
? 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xīshōu)),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第五十五页,共72页。
从下面这张《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引自孙燕京《满清社会风尚 研究(yánjiū)》)可以看出,新式婚礼较旧式婚礼的进步之处表现在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变为恋爱(liàn ài)自由、婚 姻自主 B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转为简约文明, 逐步(zhúbù)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第五十六页,共72页。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shēnghuó)的 第14课 物质生变活与迁习俗的变迁
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考纲要求:动荡中变化(biànhuà)的近代社会生活
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婚丧嫁
娶的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biànhuà)及
第二十一页,共72页。
上世纪80年代(niándài)初 ,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 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 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 效应一样。
当时一些地方对喇叭裤的 谴责还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穿 喇叭裤成了“盲目模仿西方的 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于是, 就有了“剪裤运动”。
第二十二页,共72页。
第三十页,共72页。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段穿在身上的历 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 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 。寻觅其中,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点点滴滴, 都可以透过不同时期(shíqī)人们的穿衣变化来 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
第三十一页,共72页。
第三十二页,共72页。
• (2)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第五十九页,共72页。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 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 志,被人讥笑。“豚尾”、“ 半边和尚(hé shang)”,成为 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留美幼童,揭开(jiē kāi)“剪辫易服”序幕。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 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 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
婚丧礼俗。 蓄长辫、女子缠足、搞迷信活动。
日历使用阴历,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女了地位低 中下国。近现代习俗(xísú)风尚发生变革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主张婚姻自主,解放后,恋爱自由, (2)丧礼趋于简化,土葬为主开始向以火葬为主改革。 (3)民国成立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破除神权、反对迷
信,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也开始步入社会。
第五十七页,共72页。
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qiǎng pò)、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 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 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 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 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
第五十八页,共72页。
丧葬(sāngzàng)礼俗的变化
•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zhōngxī)旧 式新式并存,旧式趋于简化,民间多为旧式 。
第十一页,共72页。
时代缩影:从溥仪生活(shēnghuó)照看服饰 的变迁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近代中国男子的服饰(fúshì)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十二页,共72页。
民
宋子良
宋美龄
国
花
宋 氏
宋耀如
样 杂
家 族
倪桂珍
陈 的
合
男
影
女
(
宋子文
装
一
九 一
宋蔼龄
七
年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
“服饰是时代(shídài)的外 宋子安 第十三页,共72页。
穿在身上(shēn shɑng)的 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
1、表现: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 3、时代特征:解放思想(sīxiǎng)、改革开放、多元社 会。 4、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 (sīxiǎng)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发展趋势是由 “ 封闭”走向(zǒuxiàng)“开放”。(个性化)
中国: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
第三十五页,共72页。
1967年江西省布票、临时布票
广东省通用 (tōngyòng)粮票
第三十六页,共72页。
粮食产量提高,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取消票证 倡导“菜篮子工程”,食物种类丰富(fēngfù),讲究营养
第三十七页,共72页。
三、居室建筑(jiànzhù)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chuántǒng)建 筑(北方)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zhōng xī
第四十三页,共72页。
别墅 新式住宅
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 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ōu huà)的新式住宅.。 其命名开始改用为“新村”,“花园” ,“别墅”,”公寓“等。
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称他们为“猪尾巴”。这使留美幼童 大伤脑筋。幼童们又极喜欢美国的体育运动,而辫子有时 会带来很多麻烦。一位美国朋友这样描写道:“这许多孩 子们的装饰,除了拖着一根辫子,与我们无异。当他们踢 足球的时候,将辫子塞进内衣里,有时候缠在头上,辫子 一闪开,对对手的诱惑过大”。有的幼童将辫子盘在头顶 ,用帽子使劲压住,生怕美国人看见,极个别胆大的幼童 索性将辫子剪掉,见中国长官时则用假辫子蒙混过关。但 时间久了,难免不露出马脚。谭耀勋、容揆等人就因为剪 掉了辫子被开除。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wēixiǎn) ,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就以留美 幼童剪辫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清廷将幼童 中途撤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的留学活动中途夭折了 。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不同时期 社会生活变化的
表现及原因
二、主要时期: ——四大变迁时期
▲1840-1912(清末,近代前期)
1.近代: ▲1912-1949(民国,近代后期)
2.现代:
▲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 ▲1978-(改革开放后)
第二页,共72页。
第三页,共72页。
清代男女 (nánnǚ)服饰
第四页,共72页。
第四十九页,共72页。
四、习俗(xísú)风尚的变化
•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jiùshì)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pò lìnɡ)放足 • 破除迷信
第五十页,共72页。
习俗(xísú)风尚
列举中国旧时期(shíqī)有哪些比较落后的风俗。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 命的色彩。20世纪初,青年学生身体力行。孙 中山认为“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 联合起来,……等到(děngdào)全体的中国人 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有一个大多数,是全 世界都知道才行。”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
第六十页,共72页。
辫子与留美幼童 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美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
问题10:请仔细观察改革开放后的服装图片(túpiàn)。给你什 么样的感觉?原因又是什么呢?
第二十四页,共72页。
现代(xiàndài)服装
第二十五页,共72页。
第二十六页,共72页。
第二十七页,共72页。
流 行 时 装
第二十八页,共72页。
奥运颁奖(bān jiǎnɡ)礼服
第二十九页,共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