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资料:缺铁性贫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资料:缺铁性贫血铁代谢的大致过程:食物中的铁(若为三价则被还原为二价)被吸收→被铜蓝蛋白氧化为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一部分用于造血,另一部分贮存起来。

很多题目的设计均基于对上述过程,以及所涉及概念的深刻理解。

其中有以下几个特别重要的地方:
1.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被称为血清铁。

2.造血之外,用于贮存的那一部分铁,称为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3.要严格区分血清铁和铁蛋白的概念。

4.贮存铁存在于单核吞噬系统。

在缺铁性贫血的时候,机体首先会利用贮存铁,导致铁蛋白减少。

此时,血清铁未必就一定会下降。

根据造血部位,你也肯定能推测出,随着贮存铁被不断消耗,在各贮存铁的部位中,最后被耗竭的是肯定是骨髓单核吞噬系统。

基于对以上内容的理解,你可以做出以下结论:
1.最早反映储备铁减少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铁蛋白。

2.最能反映储备铁耗尽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骨髓可染铁消失。

3.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指标是什么,应该是骨髓可染铁消失。

胆色素代谢
生物化学、内科学中的肝脏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均涉及到胆色素的代谢,历年
考研西综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与此相关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考查频率很高。

再考的可能性仍很大。

这类题切不可死记题目,而应透彻理解胆色素代谢的完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下边以血管外溶血为例,详细说明胆色素代谢的完整过程。

首先应明确:1分子血红蛋白=1分子珠蛋白+4分子血红素。

①血红蛋白→血红素→胆色素。

这个过程在单核吞噬系统内进行。

②胆红素入血,经清蛋白转运,至肝。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胆汁排入肠道。

释放出胆
红素,被还原为胆素原。

胆素原一部分经粪便排出,在该过程中被氧化为粪胆素。

另一部分经肝肠循环重吸收,一部分随尿排出,一部分在肝内继续代谢。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推导出:经尿排出的是尿胆素原+尿胆素。

经粪排出的是粪胆素原+粪胆素,二者是粪便的主要色素。

在阻塞性黄疸的时候,结合胆红素无法排入肠道,二者缺乏,将导致白陶土样大便。

经过肝肠循环重吸收的是胆素原,在阻塞性黄疸的时候,尿胆素原和尿胆素也会降低。

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没有经过足够的单核吞噬系统的处理,可出现血红蛋白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肝脏需要处理的胆红素也增加,所以尿胆原、粪胆原都增加。

因为不涉及肝细胞的破坏,此时所以血直接胆红素并无异常。

这属于源头上的需要处理的原料的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为肝细胞结合胆红素外漏引起,此时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未结合胆红素也升高(肝处理能力下降),此时经胆道排入肠的胆红素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