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
发布时间:2021-10-28T05:35:17.641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5期作者:李俊
[导读]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小学各科教学工作的要求愈发严格,不但要保障语数外等基础的主课教学质量,也要利用美术、体育等课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李俊
贵州省赤水市第二小学 5647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小学各科教学工作的要求愈发严格,不但要保障语数外等基础的主课教学质量,也要利用美术、体育等课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开始不断创新学科的教学方法,制定出更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

如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和生活间的联系不够理想,应当从展示生活实物、设计生活素材作品、构建生活化情境、组织生活化活动、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自由化创作等多方面加以落实,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懂得生活之美。

关键词:生活之美;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有关教育部门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理念,而小学美术则本身就具备发挥出此教育理念的优势。

在生活中蕴含许多美好美丽的事物,若能将其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上,不但能激发出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还对课堂教育的效率有提升效果[1]。

当然这给小学生的审美、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更要主动善于联系生活,摒弃以往固有教学思维和理念,推进美术课堂的优化。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和其他几门学科对比,美术无论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还是创新思维的发展都具备着明显的优势。

同时,小学美术课程也相对能够抓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但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即使是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充满浓厚兴趣,若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还是参照以往的黑板与粉笔的灌输教学模式,便让美术教学变成了临摹学习,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同时,若教师还是仅仅依靠标准化的教材教学,忽视了对生活中美的来源,会让学生仅仅提高绘画技巧,制约了综合素养发展[2]。

上述问题,都无法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还可能打击到学生对美术的喜好和兴趣,让美术课堂的地位不断下降。

为了改变此现状,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利用生活指美开展生活化教学。

二、利用生活之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
(一)展示生活实物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指导和讲述教材时,美术教师要懂得以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让他们能结合课堂所讲的内容进行回忆、感受、挖掘出过程中蕴含的美,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解《各式各样的水果》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些苹果、香蕉、猕猴桃、梨子等水果进行展示,先让学生描述其外形特征,分享自己食用的感受,随后再利用画画或是捏橡皮泥的方式加以展现。

亦或是讲述生活中《常见家具》相关一课程时,则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教室中的课桌、椅子并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其懂得观察生活之美,培养其优良审美能力。

(二)设计生活素材作品调动学生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时,可以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素材进行补充设计,最终形成一个有美感的作品并展示,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如此一来,当学生掌握到生活之美后便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利用身边素材加以创作,其实是对其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有推动效果[3]。

例如,在小学美术中《立体的画面》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一些常见的材料设计,如花瓣、树枝条、毛线、橡皮泥等等,使之感受到材料经过自己的整理变形后重新展示出的美感。

课堂上也可定时组织设计小组比赛,让各组学生用生活素材来设计一些人物画、山水画等,能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

(三)构建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鉴赏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尤其是重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育,以提升其审美素养。

为此,美术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教学工具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从而利于学生观察事物中蕴含着的人文美,并能将场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解《色彩的情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提前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来将校园内不同季节的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处于不同季节状态中,事物色彩所发生的变化。

之后在结合鉴赏课本中《回望》、《生命之树》、《呐喊》等作品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不同色彩来表达出内心情感,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学习成效。

(四)组织生活化活动辅助学生体验
现代化背景下除了教材上内容的教学外,各种生活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

在小学美术中增加一些生活化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感受到生活存在的美感,并培养其细心和善于观察的性格。

例如在学习到《寻找美的踪迹》时,便可涉及到此实践活动。

条件允许下让学生利用手机等设备将生活中遇见的美好人物、景色、事件等记录下来,并将其打印,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同时,美术教师可邀请数名学生对他人所记录下的图片进行观察,分析其色彩、光影、构图中的美。

美术老师也可鼓励学生主动讲解自己拍摄背后的经历,增添人文之美[4]。

如此,便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审美,在改善教学效率时还能促进其良性发展。

(五)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自由化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让尽可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其制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激发出其创新能力。

同时,在进行绘画、手工过程中还能发现自己所创造出的美,有效强化其审美标准。

例如,美术教师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回忆起自己最近最喜欢的游戏后,然后用画笔将场景大致描绘出来,并学会用多种色彩来表达出内心情感。

除了画画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黏土、布艺品等手工制作来创造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并结合丰富色彩展现出美感。

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来呈现各种生活之美,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它不可脱离生活,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俗话说,生活并不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生活中其实可以随时随地挖掘出美术元素,生活本身,才是学生要好好利用的“美术课本”[5]。

为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等,从而引导学生能主动发现美术学科的价值,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季陈茜.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20(73):159-160.
[2]陈丽群.探究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智慧,2020(12):107+109.
[3]薄岚.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0(04):167.
[4]高文文.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的探究[J].科幻画报,2019(11):262.
[5]毛怡文.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J].科普童话,2019(36):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