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9: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选择题
1.下列农作物的分组,属于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的是()
A.甜高粱、西瓜、棉花B.大豆、小麦、水稻
C.马铃薯、玉米、番茄D.芋头、水稻、南瓜
2.在北非今埃塞俄比亚地区,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的是()
A.阿克苏姆王国B.马里国家
C.津巴布韦国家D.桑海国家
3.8~15世纪,马里逐步强大,一度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同时,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的马里古城是()
A.君士坦丁堡B.墨西哥城
C.廷巴克图D.特诺奇蒂特兰
4.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D.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5.桑海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到极盛,主要表现在()
①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②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主要力量
③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④攻灭埃及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6.下图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

大津巴布韦是()
A.古代北非文明的代表B.古代西非文明的代表
C.古代东非文明的代表D.古代南非文明的代表
7.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
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8.她们创造了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表意文字,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她们指的是() 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津巴布韦人
9.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作为交易的中心,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

玛雅人()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
10.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掠杀。

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
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
11.古代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浮动园地”有利于()
A.发展畜牧业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交通运输D.城市建筑更精美
12.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产生,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

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

从中可以看出阿兹特克()
A.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B.国王没有实权
C.民主制传统遭到完全破坏D.战争频繁
13.古代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15~16世纪,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是() A.玛雅人国家B.印加国家C.阿兹特克人国家D.桑海国家
14.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包括()
①马铃薯;②玉米;③番茄;④花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5.课题研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课题组的子课题有“阿克苏姆、桑海帝国、大津巴布韦、玛雅文明、印加文明”,该课题最有可能是()
A.古代亚洲文明B.古代非洲文明
C.古代美洲文明D.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非洲有一位对世界全面认识中国形象作出重要贡献的友好使者来到中国,他就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

他在访问中国时写下的游记,留下了非洲人对中国印象的珍贵记录。

——胡锦山《非洲的中国形象》材料二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三14 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个大得没边的城镇。

它的居民有很多骆驼和绵羊,他们每天要杀上百头骆驼。

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

这座城市有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市命名,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

——[美]杰里·本特利等著,魏凤莲等译《新全球史》(上)材料四
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

1324 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

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

图为手持黄金的穆萨。

(1)根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

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

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

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

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

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故A项正确。

【答案】A
2.【解析】本题时空定位在4世纪的北非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阿克苏姆王国,故A 正确。

【答案】A
3.【解析】成为西非重要文化中心的是马里古城廷巴克图,C正确。

【答案】C
4.【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既是酋长又是宗教首领,说明加纳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制度,故A项正确。

【答案】A
5.【解析】桑海原是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西非霸主地位,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B项正确。

【答案】B
6.【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大津巴布韦是古代南非文明的代表,D项正确。

【答案】D
7.【解析】史书记载不是第一手史料,A不合题意;在中国出土的象牙不一定是来自非洲,C错误;伊斯兰教的传入源于阿拉伯,D错误;史学研究最有力的证据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证据更为可信,故选B。

【答案】B
8.【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精美的陶器,表意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由此可知是玛雅文明的成果,故A正确。

【答案】A
9.【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玛雅人以可可豆作为货币,故选C。

材料无法体现“最早”,也无法体现“主要”和“美洲的商业中心”,排除其他三项。

【答案】C
10.【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或祭司
遭到被焚毁或掠杀的悲惨命运,这些均属于文化现象,故B项正确。

【答案】B
11.【解析】浮动园地与农业有关,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每年可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多次收成,故B正确。

【答案】B
12.【解析】材料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个是阿兹特克还保留有原始民主色彩,另一个是已经出现了君主集权,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13.【解析】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帝国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是当时最为强大的印第安人国家。

【答案】B
14.【解析】①马铃薯;②玉米;③番茄;④花生都是美洲人独立培育出来的农作物,A正确。

【答案】A
15.【解析】阿克苏姆和大津巴布韦属于非洲,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属于美洲,故D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访问中国”,材料二信息“瓷器……原产于……中国”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根据材料三信息“很多骆驼和绵羊”“有能力的商人”“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被运到远至埃及和其他地区”概括;第(3)题,根据材料四信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概括。

【答案】(1)中非交往历史悠久;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

(2)中世纪东非国家畜牧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远及北非和阿拉伯地区;手工业发达。

(3)马里黄金资源丰富,控制了黄金交易;与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

17.【解析】(1)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一“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可得大津巴布韦的建筑水平比较高;据材料一“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可得大津巴布韦的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据材料一“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

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可得商品
经济繁荣而且对外贸易发达。

(2)第一小问“看法”,由材料二“‘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可得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

第二小问“你是否同意”,黑格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否定很明显不符合历史史实,所以是不同意。

第三小问“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东非沿岸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西非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他们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所以不能说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和未开化。

【答案】(1)城市建筑水平较高;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

不同意。

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东非沿海曾出现桑给巴尔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西非曾兴起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马里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重要文化中心。

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城市发展,有宏伟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