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但是,目前的阅读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应突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途径,以激活、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阅读课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22-0031-02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重应试教育等问题,这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与想象力,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那在语文课堂中,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突显学生中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要解放师生的头脑,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的个性、思想、人格,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与关键。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评价标准。

在必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让学生树立自信,勇于接受挑战,变被动为主动,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问学生:“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雁的死亡?”教师原想以此引出这篇课文的寓意。

可是,学生却有很多答案。

有的说,是大雁的伙伴弃受伤的大雁于不顾,导致了它的死亡;有的说,是大雁的心理不够强大所致……他们有的从友情的角度去关注,有的从心理的角度去思考。

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并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这样,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

(二)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许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因此他们形成依赖或是不自信的性格。

这样的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并且有意识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相信在课堂之外,他们也可以做好好多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棉花姑娘》一课的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雪白雪白的()碧绿碧绿的()。

”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课文填上:“雪白雪白的(墙壁)雪白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草地)。

”为了让学生打开思维,自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和父母一起走进超市,观察超市的商品。

于是,学生有了很多新颖的词语搭配:“雪白雪白的(汤圆)雪白雪白的(牛奶)碧绿碧绿的(花瓶)碧绿碧绿的(碗)”等。

在这样的拓展中,学生走进生活,理解知识,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

二、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问题教学,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常见的质疑方法有:比较质疑、逆向质疑、追根质疑、拓展质疑。

质疑方法能帮助学生找到提问的突破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问题教学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游子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古到今,吟诵母爱的诗仅仅是这首吗?为什么这首流传得最广?”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边研读古诗,边积极思考。

通过思考,他们懂得了这首诗是借事抒情,借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场景抒发情感,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教师的提问,不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获得知识的提高,而且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学会提问。

(二)情境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素养。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这样使学生进入文本相应的情境中,与角色产生共鸣,获得对文本的认知与感悟。

这样的情境体验,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更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盘古坚持不懈、勇于牺牲的精神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这段话“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
基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浙江台州市路桥小学(318000)梁金素
阅读·说文论道
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跟着长高”,然后创设情境,请全体学生表演“顶天立地”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表演朗读(每读一遍身体就要向上挺直一点,腿用力往下一点)。

然后,我采访学生:“你累吗?盘古顶天立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最后,我再引读:“一天又一天,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

十年过去了——(学生接读:‘盘古怕它们……’)一百年过去了——(学生接读‘盘古怕它们……’)一万八千年过去后——(学生接读‘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了下去’”。


在这样反复表演、诵读中,学生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激活,深深体会到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树立教育评价新理念
教学评价的本质是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这样的评价,使评价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升学为目标的单一化评价观与学生发展是相悖的,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多元评价理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不可复制的独立个体。

教育评价的新理念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发展提供条件,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形成多元评价模式
统一的教学评价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扼杀了其个性和创造性潜能。

因此,教师首先应以变化的眼光评价学生,并承认其差异性;其次,在新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的评价模式,为创造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机制。

多元化评价模式,就是在评价学生时,打破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的模式,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评价模式;不以考试分数评定学生的优劣,注重因材施教,以多种指标去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每个周末,根据教与学的需要,我相应地推出朗读、阅读、说话、识字、书写、写作等测试,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学生一周的学习成果,并及时收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

每个学期的期末,我会根据成长记录袋里的作品评选出“小作家”“小小书法家”“小小播音员”等。

这样,不以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看到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责编韦雄)
[摘要]散文是高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因此教师很难聚焦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散文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蕴;抓住散文语言,引导学生体悟散文的美,并积累语言;抓住文章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深层次的情感。

这样,能让学生真正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散文教学;教学策略;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22-0032-02
有人认为: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语言必须恰似优美的音乐,具有韵律和节奏。

散文教学对小学生积累语言、感悟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很难聚焦有效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笔者从高年级的典型散文文本入手,浅谈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抓住意象悟情
散文是作者对特定的景、人和事的有感而发,寄托着作者的独特情思。

想要体悟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情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散文的意象。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丁香结》一文,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然后从丁香的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

其实,作者以丁香结这个意象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每个人的人生中,总是充满着挫折和忧愁,就像这丁香结。

但作者一反古人的情感,没有一味地哀愁,更没有抱怨生活的想法,而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正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

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要乐观面对。

散文是最个性化的文体,表达作者最独特的情思,而意象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中,教者不妨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意象,让学生读出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体悟意象所表达的意义。

二、聚焦语言品情
散文教学中,只读出语言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还
浅谈高年级散文有效教学策略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215200)朱俊青
阅读·说文论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