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情人走进中学课本 ——语文诗词教学中对中学生爱情观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有情人走进中学课本——语文诗词教学中对中学生爱情观
的引导
摘要:爱情在中学时代是一个敏感而热门的话题。
保守的教育思想让家长老师
们“谈情色变”,实际上,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爱情诗篇,这些诗篇
给青少年的爱情观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作为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好教材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能力,并借此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语文教材诗词爱情观审美能力
一、教材中爱情诗词概况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诗歌的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华章,其中爱情是的数量
庞大,《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爱情诗的比例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但是中国人素来讲求含蓄委婉,因此再过去的教学中对于爱情诗的分析浅尝辄止,课堂学习也是“可意会,不可言传。
”爱情好像成了这个特殊年龄段孩子们的禁忌。
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对爱情的充满了向往,与其避而不谈,倒不如利用课本上的
优秀作品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
学真正结合起来。
在经历了几次新课改之后,爱情诗的比例大有增加。
内容丰富多样,在教材
中的爱情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爱情为核心的诗歌,爱情的主题贯穿全线;另一类是多重解读的爱情诗歌,爱情主题只是多种解读的一种,例如《锦瑟》、《雨巷》等,在这里只做爱情主题的解读。
(一)初见动情,辗转难眠的苦苦追求
《诗经》当中的名篇《关雎》和《蒹葭》几乎是中学生的爱情启蒙诗篇,表
现了男子对女子的强烈爱慕和深切思念,写出了这个正值年少的学生情窦初开求
之不得的焦虑和惆怅。
高中必修一中的《雨巷》也正是如此,“我”对“丁香姑娘”
的追求也反映出青年人面对爱情的迷茫。
对于这样的诗歌,可以结合青春期学生
的心理特点加以作品的引导和解读。
(二)深陷其中,自拔之后的清醒决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选录的《氓》和《孔雀东南飞》是女生成长必读的
优秀诗篇。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即使是两情相悦结为夫妻,婚后也多有被夫
家休弃的悲惨结局。
《氓》的女主人公和《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如此,即便家
境富贵如卓文君,也无法阻挡司马相如的绝情变心。
女生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把握自己的幸福,我想这两首诗歌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女性的情感指导。
(三)长亭送别,此去经年的泪眼追忆
在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课本中选录了柳永的《雨霖铃》,我们看到了长亭兰舟,泪眼相送的痴男怨女;必修四课本里以及《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当中李清照
的《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等诗篇中看到了诗人早期的闺中相思和
晚年的痛苦追忆;选修三李商隐《锦瑟》中的朦胧思念,怅然若失;还有初中课
本当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追忆亡妻,恍若隔世。
从这大量的诗篇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爱情诗歌不同的主题,有甜蜜,也有
痛苦,有生离,也有死别。
不同的诗歌,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中学时代的
青少年大多处于13-18这个生理和心理都快速成长的年龄段,控制和调节情感的
能力尚且不足,语文教学同时也肩负着德育教育的功能,更需要在这个特殊的时
期给予青春期学生情感的引导,让他们尽快走出青春期情感的迷茫,以健康阳光
的心态面对美好的情感需求。
二、爱情诗歌的审美以及德育功能的引导
课堂中每每讲到爱情诗歌或者牵引到爱情话题时,学生们总是更积极地参与
课堂。
从他们或羞涩,或大胆的表达中,可以看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强烈探究的好奇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保守的爱情观早已发生了
变化,但现年龄段的孩子缺少自控能力,与其让他们盲目模仿电影、电视剧和小
说的片段,倒不如利用课本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传递正确的爱情观。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阅读爱情诗歌除了情感体验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是诗歌中传统文化的
魅力。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诗歌常用的技巧手法,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
1、不同的婚俗文化
在《氓》和《孔雀东南飞》中就出现了古代的婚俗文化。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
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
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
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汉民族的传统婚礼,一共有六项内容,也叫做六礼。
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我们可以看到在《氓》和《孔雀东南飞》当中
就有关于男女双方问名和纳吉的描写,通过媒人来交换庚帖,庚帖上写着男女双
方的生辰八字,属相等,在对对方的庚帖进行占卜,看看有无不吉利的预兆。
《孔雀东南飞》当中还有纳征的描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下聘礼。
女方收下
聘礼就意味着作出承诺,不得反悔,对于男子来说,聘礼就是娶妻的重要凭证。
(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本身就带有德育教育的功能。
在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识字断句,更要启发学生感悟美丑,分辨善恶,寻
找人生的价值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在爱情诗歌的学习当中,我们要做的远不止带
领学生欣赏美好的爱情,更要培养学生正确去看待爱情的观念。
1、追求平等的爱情。
《氓》当中的女主人公最后的觉醒,反叛就是对不平等爱情的控诉,在封建社会当中,女主人公也能意识到感情双方是平等的,女子也
有勇敢决绝的一面,这是当时难能可贵的精神。
同时也补充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的爱情故事,学生从中感受不懈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
课上与学生讨论,如果在古代女子和男子有相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那么弃
妇诗会不会发生改变?讨论后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再美的爱情也建立在平等的
基础上,失去了平等,爱情也变得脆弱,不堪一击。
在精心梳妆打扮后,上堂拜见婆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明艳动人的刘兰芝,
更是面对被休的命运时,不卑不亢地维护个人尊严的刘兰芝,正是因为女主人公
对自我价值的维护,才让人物身上闪现着夺目的人性光辉。
2、理智对待爱情。
面对爱情,很多人都容易头脑发热,失去理智。
在爱情的迷雾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行为,也是爱情观树立的重要前提。
《长恨歌》的主人公李隆基,也并非生来荒淫,早年间励精图治,建立了开
元盛世,将唐朝推进了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阶段。
但是陷入爱情
当中的李隆基,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导致国家急剧衰败。
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
荡气回肠,但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李隆基能理智的处理江山和美人之间
的关系,那么还会落得一个兵败国破的下场吗?因此,无论是皇帝还是我们普通人,面对爱情的时候都要有一个理智的头脑。
《氓》中也劝诫了年轻的女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有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爱情固然美好,但是沉溺于爱情,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也会产生不当的行为,反而会破坏爱情的美好,这也是对待感情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有理智清醒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幸福。
结论:
爱情也是人类美好情感的一种。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不应该将它剔除。
面对
好奇多动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以爱情诗歌作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从中学会追求平等和个人价值,以及处理好个人情感、学习、生活之间的
关系。
这是一条还在探索的道路,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个人学习,做好教书
育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埃利希·弗洛姆著,李建鸣译.爱的艺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