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 (共28题;共73分)
1. (2分) (2020高三上·扬州开学考) 《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
”由此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是()
A . 知行合一
B . 致良知
C . 人悦易从
D . 随材适性
2. (2分)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墨子指出:对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结论也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
这表明()
A . 墨家文化侧重于认知事物
B . 墨家思想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
C . 墨家认知事物具有偏执性
D . 墨家汲取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3. (2分)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①苏格拉底和孔子都比较注重追求道德境界②文艺复兴着眼于人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种貌似退步的进步思潮③老庄道家和中国的道教均以天地境界作为追求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④世园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人对天地境界的精神追求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4. (2分)(2020·淮北模拟) 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
这反映了()
A . 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B . 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 . 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D . 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5. (2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月考)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6. (2分)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 . “天人感应”
B . 礼法结合
C . “三教合一”
D . 伦理道德
7. (2分) (2018高三下·新津开学考) 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是东西方艺术史上两朵灿烂夺目的奇葩。
下图分别是汉代与古希腊关于车马出行的艺术作品,关于两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古希腊艺术吸收借鉴了汉代的艺术手法
B . 直观反映了古希腊农耕生活落后于汉朝
C . 后者是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产物
D . 两幅作品表现出的内在精神实质不一致
8. (2分) (2018高二下·沭阳期中) 下图是北宋某书法家的作品《寒食帖》。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
黄庭坚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
《寒食帖》的书体属于()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9. (2分) (2018高二下·温州期末) 西晋傅咸赞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夫其为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该项发明是()
A . 印刷术
B . 造纸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10. (2分) (2017高二下·浦北期末)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
这反映了()
A . 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 . 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 . 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 . 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11. (2分) (2017高二上·台江期中) 伏尔泰说:“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
”这反映了他主张()
A . 反对君权神授
B . 维护私有财产
C . 反对专制统治
D . 追求天赋人权
12. (2分)下列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不正确的是()
A . “因信称义”
B . 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
C . 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
D . 国家权力并非神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
13. (2分)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
这说明文艺
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 . 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 .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 .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 .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4. (2分) (2018高二上·平遥月考)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
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 . 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 .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 .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5. (2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启蒙学者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们从“理性”“天赋人权”出发,对未来新国家进行设想,其中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是()
A . 自然神论理性崇拜
B . 三权分立相互监督
C . 自然赋予人类权利
D . 人性解放思想自由
16. (2分)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17. (2分)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
A . 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 . 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 . 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 . 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18.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
”此处的“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是指()
A .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D . 达尔文的进化论
19. (2分) (2020高一下·山西月考)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 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 . 资产阶级与平民实现了完全平等
C . 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 .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20. (2分) (2019高二上·蚌埠期中)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 .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 .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1. (2分) (2018高一下·醴陵期末)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
这反映了()
A .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B . 新通讯技术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生活
C .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的阶段
D .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22.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全国抗战爆发后,华北抗日根据地在实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同时,在财政政策上实施了“统一累进税”,即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且减少征收次数,整齐而不乱。
据此可知,“统一累进税”的征收()
A . 推动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B . 有利于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支撑
C . 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D .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准备了条件
23. (2分) (2017高一上·双流期中)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A . 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B . 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C .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D . 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
24. (2分)(2020·江西模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官制先后突破《周礼》的框架,各成系统;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官制再次发生变化,秦国不断学习三晋,楚国不断面向中原。
“再次变化”反映了()
A . 各国在官制上仍然遵循《周礼》
B .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 . 战国统一的官僚政治雏形显现
D .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5. (2分) (2020高三上·绍兴月考)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著名书法名家的作品。
该书法作品的字体()
A . 通行于汉魏时代
B . 笔画圆匀且富于图案美
C .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D . 体现了作者最高的书法艺术成就
26. (2分) (2019高二上·建瓯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仁宇先生说:“世界上竟有何种名花异卉,会萌芽达三四百年,还不曾开花结果?”不管是王守仁、李贽,还是徐光启、宋应星,不管是海瑞、张居正,还是黄宗羲、王夫之,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涉及由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社会变动。
因为在每次社会变动剧烈之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发出呐嘁,呼吁统治者采取行动。
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经济论述较多的仍是“重本抑末”“减赋节役”“富国富民”等其他
方面。
孰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思想领域的变动还是伴随着社会变革静悄悄地行进。
——摘編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等
材料二:西欧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
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条件下茁壮成长。
“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此,他拥有从公民而来的一切权利。
他可以自由结婚,并让他的儿女自由结婚,他可以随便迁出,随意往来,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遗传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领主的管制。
他的土地可以转让,可以租出和抵押,可以典当,一句话,容易变成现钱,以便促进商业的一切活动。
”
——摘编自布瓦松钠《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有利条件。
(3)并分析这些成长是如何促进16,17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胚胎”发展的。
27. (2分) (2017高二上·重庆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
”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 (19.0分) (2018高三上·广西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外国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他惊呆了:脚下的土地竟然是圆的!其后,走上了研究西学的道路。
更为甚者,徐光启因此还加入了基督教,现在墓前就立有一个白色的十字架。
由利玛窦口译成中文,徐光启用笔记录下来的《几何原本》前六卷译出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今天我们数学课本里常用的“几何”“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相似”等名词术语,都是由徐光启确定下来的。
徐光启编纂的《崇祯历书》,第一次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地球的经度和纬度,还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
1644年颁行后,成为清朝一代通行的历法,成为200多年间中国官方的天文学体系。
徐光启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又研究涉猎了包括兵机、测绘、水利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并不觉得学习西方的长处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认为只有中西学术文化贯通才能超过西方,一直主张平
等的文化交流,有着显而易见的文化自信的底气。
——根据《后学楷模徐光启》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具有“文化自信”的原因。
徐光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
参考答案
一、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 (共28题;共73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
答案:26-2、答案:26-3、考点:
解析:
答案:27-1、
考点:
解析:
答案:28-1、
答案:28-2、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