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眉县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眉县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一上·会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提到“见义勇为”,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________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见义勇为”。

为国家不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________,勾勒了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宜、合乎情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

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

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脚回家,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正是最可贵的善意。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给人们也带来了温度。

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又流泪”。

助人者不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

人们常说,________易,________难。

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

在他人孤独无助时,不围观、不漠视,该出手时勇于出手,用你我的“在场”温暖人心,用涓涓暖流汇聚出正能量的海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也给社会带来了正气。

B . 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C . 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温度,也给人们带来了正气。

D .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写一封感谢信、作一次回访,也不能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B . 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C . 虽然只是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却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D . 即使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应当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生死存亡气冲霄汉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B . 生死攸关气冲霄汉济困扶危扶弱抑强
C . 生死攸关义薄云天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D . 生死存亡义薄云天济困扶危扶弱抑强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8·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

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富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

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

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

因为市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

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山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 . 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 .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 . 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 .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 .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 .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 .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 .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 .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
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3. (9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子垃圾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

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50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

但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被称为“城市矿产”。

有调查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缺乏型国家来说,这些垃圾只要合理回收和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只是,如果回收不当,电子垃圾中的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就会对水源产生巨大的污染;电子垃圾含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含量不高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非常大,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在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摘编自《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2017年5月16日中国家电网)
材料二: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显示,96.7%的受访者家中有废弃不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其中43.8%的受访者家中有很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受访者对电子垃圾处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如下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担心售卖换新会泄漏个人隐私、觉得扔掉会浪费资源、担心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堆在家里不知如何处理、以旧换新、卖给个体回收者、直接丢尽垃圾桶、通过二手市场卖掉、当作废品卖掉)我国在2011年实施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认定了200多家有资质的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
企业,也将很多电器电子产品列进了回收名录,包括典型的“四机一脑”,即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和电脑,还有手机等。

但从实行结果来看,还存在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途径混乱、负责回收处理的企业因回收原料不足而“吃不饱”、回收市场无序无章和电器电子废弃物进入国家认定的企业难等问题。

91.6%受访者认为需要建立正规、可信任的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渠道。

具体到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问题上,69.7%的受访者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统一回收处理,64.6%的受访者希望向大众科普电器电子产品关键零件的拆卸保存方式,44.2%的受访者建议由产品商家负责回收处理。

(摘编自《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该如何处理?》,2017年9月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产生的所有电子垃圾中只有20%被回收,未被回收的电子垃圾中有约4%被直接扔入垃圾填埋场;其余76%则被不完全处理。

目前我国电子垃圾的回收仅为收集和简单的拆解,无深度处理和回收。

广东省贵屿镇是我国最著名的电子垃圾拆解产业聚集地,但仍然使用原始的“洗金”“烧板”等方式进行提炼,贵屿镇水源、大气、土壤等普遍受到污染。

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子垃圾处理方面回收效率高、产生污染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比如,德国电子垃圾回收超过45%,建立了至少三种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市政处理部门开设的大型回收站、环保公司提供的回收点和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店。

这样健全的回收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商家和公众共同努力。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当下电子垃圾处理中值得提倡的一种解决办法。

苹果公司推出的用于拆解苹果手机的机器人,每拆解十万台苹果6手机能回收1.9吨铝、0.8吨铜等,这些回收的铝将用于制作新苹果产品。

戴尔、惠普等企业也都已建立相对完相回收制度。

中国在电子垃圾管理和处置方面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电子垃圾亟待绿色处理》,2018年4月6日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应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B . 调查显示,通过二手市场卖掉、以旧换新和卖给个体回收者是受访者处理电子垃圾的主要方式。

C .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担心对废弃电子产品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 当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都还在使用原始的“洗金”“烧板”技术,回收效率低,也对环境等造成很大的污
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电子垃圾作为“城市矿产”,合理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能从中提炼出金、银、铜等贵金属。

B . 与其他垃圾相比,电子垃圾含有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和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极大。

C . 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年产量和年报废量都大,但电子垃圾回收途径混乱,回收处理效果不明显。

D . 我国虽然早在2011年就认定了200多家有资质的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但截至2016年,被回收的电子垃圾只有20%。

(3)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12分) (2017高一下·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群山之巅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

乌热松还是回去了。

回家第二天清晨,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

来,磕头。

”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

”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

”阿什库说。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

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

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

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

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

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

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

”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

“没错,是狍子。

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公斤重的大狍子。

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

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

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

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

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着自然的法则。

孩子,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

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

孩子,鄂伦春人该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

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

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

”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

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选自《啄木鸟》。

2016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写父亲莫名其妙地让乌热松请假回家跟他上山学习打猎,这样写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

B . 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什么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C . 小说中阿什库哼起鄂伦春小曲,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小曲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体现出他们的勇敢。

D . 阿什库不射杀追到的狍子,唯一的解释是他看出狍子正处于特殊期,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

(2)小说结尾说“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他们靠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不能打猎了”,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

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三上·南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
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
B .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
C .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
D .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
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环相扣,首尾圆合。

B . 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C . 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 .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5)用“/”给划线的文字断句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②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①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1)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二下·汕头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苟子•劝学》善用比喻说理,如第2段,运用五个比喻后,得出了“________ ,________”的结论。

②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③李商隐《锦瑟》一诗借南海鲛人的典故来表达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一句是“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6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远远滞后。

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

一旦走向社会,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一个“拼爹”的时代是病态的,一个民众都默许“拼爹”的社会是可悲的。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就导致精神生活滞后。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9. (5分)(2018·天津) 中学生刘星写给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

请找出四个有问题的词或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