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初中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练习题(培优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C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C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
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3.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4.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
6.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
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
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7.利用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却没有燃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B.水沸腾后,水不再吸热
C.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在加热过程中,只有水吸热,纸锅不吸热
8.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
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
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
9.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10.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
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
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
11.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铅3281740
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
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
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
12.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关于这种效果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1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与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原因相同的是()A.黄河冰凌B.冰雪融化
C.草叶露珠D.枝头挂霜
14.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若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结果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
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两个体温记录是()
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②和③
15.下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7.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此过程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可以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8.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如图丙是秒表所示时间为___________s。
19.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某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描绘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是 ___________ ℃,其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_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0.浓度为75%的酒精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变凉,是因为酒精在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______。
21.如图,某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雾化片1.7×106Hz的高频振动使得加湿器中的水被抛离水面产生直径为1~5微米水雾液滴飘逸出来,达到空气加湿的目的。
(1)装入加湿器中的水变成飘出加湿器的白色水雾,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
若有,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没有,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
(2)白色水雾飘出后不久,便消失不见,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名称为: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2.(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小清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所示,石块体积是______mL,合______m3;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小球,小球被弹起来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球被弹起来”,说明他们都用到了______法来进行实验的。
(4)小叶同学做探究“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的实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装有“研究对象”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试管故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以及______。
23.在浴室里洗澡,浴室的玻璃窗上会蒙上一层“白雾”,这是______现象,这层“白雾”出现在窗______(填“内”或“外”)侧。
洗完澡过了一会儿,镜子上的“白雾”不见了,这是______现象。
24.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______℃;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合______m。
2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C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 (1)本实验应使用 ______ (水/纸/酒精)温度计;
种类沸点
水银357℃
酒精78℃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 ______ ℃;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
(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 ______ 热,但温度 ______ ,盐水的沸点为 ______ ℃;
(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
26.用车过程中会碰到玻璃起雾的问题,主要因为汽车“外冷内热”,如秋冬季节或下雨时候,车外温度会比车内温度低,汽车玻璃就会起雾,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如果想要从破坏“起雾”的条件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______(填“冷风”或者“热风”)吹前玻璃来除雾。
三、解答题
27.“炖”菜是鸡西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
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
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28.实验室的桌子上有一个敞口的空铁盒,现将铁盒装满温度远低于0℃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看到干冰冒出大量的“白气”,铁盒的外壁出现白霜。
请解释白霜是怎样形成的?
29.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丽拿了两瓶饮料,一瓶热的,一瓶凉的,当她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_____,内能____,温度____,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夏天烈日下,小明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___,在同样受热时,吸收的热量____,因此在相同情况下,沙子的______比海水的大.
(3)对100g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30.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已经在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
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