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练习作业(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3·永兴模拟)以下为世界上四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图,回答1、2题。
1.最接近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四个地点中,有大片荒漠分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
回答3、4题。
3.若此时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下游地区河水水位高B.开普敦温和多雨
C.印度半岛刮西北风D.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晚
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B.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比较稳定
C.图甲正确反映了②山脉的形成过程D.③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2013·枣庄模拟)读某大陆沿5°S地形剖面图(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完成5、6题。
5.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多为内流河B.B处附近的高山是火山
C.B处附近是热带雨林景观D.C处附近为热带沙漠
6.丙处地形的成因是()
A.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B.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C.板块张裂、断层下陷D.人工开挖的运河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
其特点为:①地带性突出。
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
②局限于某些群体。
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
下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不正确的是()
A.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造成的
B.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C我国避寒带纬度较低,主要是季风造成的
D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8.图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读世界季风的地理分布图,完成9~11题。
9.与图中甲处季风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因素是()A.海陆位置B.洋流C.地形D.东南信风10.影响图中乙处的主要自然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洋流D.海陆位置
11.当图中丙地盛行东北风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阴雨天气增多B.地中海沿岸高温少雨
C.天安门广场在6点之前举行升旗仪式D.南极大陆的企鹅正在漫长的极夜中煎熬12.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比较P、Q两个地形区气候特征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P、Q两个地形区地势演化趋势及原因。
13.读下面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20分)(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
(2)为什么③海区7月经常出现浓雾?
(3)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
14.(能力挑战题)读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世界某岛屿面积1.0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80万,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 256米,山区多火山活动。
蓝山山脉在该区域气候上有着重要作用,东坡水热条件较西坡优越。
岛上的咖啡园里出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蓝山咖啡。
材料二该岛屿的示意图。
(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说明该岛的地形特点
并说明理由。
(2)蓝山山脉东坡的咖啡林多选择在阳坡的山
腰部位,并放宽行距,并且要预先营造防护林,
分析咖啡林如此布局的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生产优质咖啡
的自然原因。
世界地理练习作业(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两个三角洲图,回答1~3题。
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
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
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3.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2013·九江模拟)读世界某区域水系分布图,
回答4、5题。
4.图中乙阴影可能为()
A.山脉B.裂谷
C.河流D.海洋
5.图中季节河的汛期最有可能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6、7题。
6.有关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B.夏季时B处的降水比A处多
C.乙海域为比斯开湾
D.甲海域为地中海7.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线路必须经过的海域是()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麦哲伦海峡
读某国家经济活动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影响该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河流B.矿产C.交通D.农业
9.有关该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B.有多个经济区,说明该国是发达国家
C.大型水库的建设,主要是调节河流的径流量D.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2013·银川模拟)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山脉的走向()
A.南北走向B.西北—东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东西走向
11.与图中①③两地比较,有关②地自然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大B.光照最弱
C.气压最低D.气温最低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8分)
(1)比较A、B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差异,并说明造成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据图分析M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你认为该地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
(3)L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甲国计划在a~b河段修建一座大型水电站,请你在图Ⅲ中为该水电站选出最佳坝址(水电站坝址用表示)。
该计划提出后,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如果你是乙地的一名居民,站在本区域的角度,你会持何种态度,说明理由。
13.(2013·温州模拟)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简述A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出M地区自然带类型,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上图中卡维
尔盐沼的成因。
14.(能力挑战题)(2013·赣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20分)
材料一某区域图(图a)和兰萨罗特岛气候资料
图(图b)。
材料二兰萨罗特岛游记摘录:岛上到处都是环形
的山,大片大片的
黑色土壤一望无
际,该岛屿植被稀
少,只有少许棕榈
树和仙人掌,显得
异常荒凉,且经常
性的多发海雾。
岛
上出产葡萄、蔬菜、
谷物等。
这里的葡
萄种植用一种特殊的种
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
单个坑里,坑宽3~4米,
坑深1~1.5米,坑边用石
块垒成半圆形石墙(见图
c:葡萄园里的鱼鳞坑)。
(1)描述兰萨罗特岛的
降水特征,并分析成因。
(2)判断该地区黑色土
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低,并据材料说出判断理由。
(3)评价该地进行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并分析该地葡萄特殊种植技术的作用。
(一)
1、2.【解析】1选A,2选D。
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乌拉尔山附近,乙地区位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地区,丙地位于非洲刚果盆地附近,丁地位于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
乌拉尔山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第2题,南美洲西南海岸30°S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秘鲁寒流影响,多荒漠分布。
3、4.【解析】3选A,4选B。
第3题,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凸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冬季,
①河下游所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河流水位高;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印度半岛冬季盛行东北风;上海日落时间最晚为冬至日。
第4题,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不断缩小;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图甲板块运动方向错误;③海域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5、6.【解析】5选B,6选C。
第5题,5°S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结合图中经度可以判断图示为非洲大陆,A处为刚果盆地,河流为外流河;B处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高山为乞力马扎罗山,属于火山;C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区。
第6题,丙处为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断裂下陷而成。
7、8.【解析】7选D,8选D。
第7题,图中显示世界避寒带大致和纬线平行,多分布于中低纬度,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北部撒哈拉沙漠,原因是该地1月份气温较高,而不是受洋流影响。
第8题,位于撒哈拉沙漠附近的丁地,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没有发展成为避寒胜地。
9~11.【解析】9选D,10选B,11选A。
第9题,从图中信息看,甲处位于非洲的几内亚湾北部,属于赤道以北,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第10题,图中乙处位于东非高原地区,形成了热带草原景观。
第11题,丙地为南亚地区,其盛行东北风时正值北半球冬季,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西北风,进入雨季,故阴雨天气增多;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正是温和多雨的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每天都晚于6点举行;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误区警示】解答该题组易出错的地方有:
(1)误认为该题组所说的“世界季风的地理分布图”所涉及的地区就是季风气候。
(2)对季风的形成原因认识不透,且不会具体地区具体分析。
(3)区域定位不准,以至于不能将图中甲地的季风现象的成因与丙地的夏季风的形成联系起来。
12.【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出P位于巴西高原上,属于热带草原气候;Q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第(2)题,P地形区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地势将变低;Q地形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地势将继续升高。
答案:(1)P:(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Q:(高原山地气候)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强)。
原因:地势高。
(2)P:地势将变低。
原因: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断被侵蚀削低。
Q:地势将变高。
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水平挤压褶皱隆起而升高。
13.【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等高线分布情况及河流流向等判断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和特征。
第(2)题,形成雾的条件一方面要有充足的水汽,另一方面要有降温条件。
第(3)题,④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大;海岸线平直。
(任答两点)
①丘陵;②高原(山地)。
(2)7月沿岸寒流经过,近海面气温低,水汽充足。
(3)全年高温,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干湿季明显。
14.【解析】第(1)题,根据该岛屿示意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由南北两侧河流的长短,可判断坡度的大小。
第(2)题,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中美洲的加勒比海上,受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多,防护林可以防风,减小风速,宽行主要是充分利用光照等。
第(3)题,主要从气候、地形地势、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根据图中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可以判断当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由北部河流短小而南部河流流程较长可以判断南部地形坡度小,北部坡度大。
(2)东坡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山腰部位降水丰富,选择在阳坡并放宽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光照。
预先营造防护林可以减小风速。
(3)该岛距赤道较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潮湿(多雨)、云雾多(光照少);受火山活动影响,火山灰覆盖,土壤肥沃;且地势起伏大,山坡排水良好。
(二)
1~3.【解析】1选D,2选A,3选B。
第1题,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水系特点可以判断甲是恒河三角洲、乙是尼罗河三角洲,在河口地区河流流速变慢、河流泥沙以堆积地貌为主。
第2题,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或者火山喷发引起的巨浪,乙地区在地中海沿岸,没有台风影响,土壤盐渍化不属于气象灾害;而甲地区在夏季由于西南季风强盛,易受风暴潮侵袭。
第3题,恒河三角洲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尼罗河三角洲盛产棉花(长绒棉),故A、B发展的工业部门分别为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4、5.【解析】4选A,5选D。
第4题,图中阴影区两侧河流分别向东、向西流,故阴影区为分水岭,故为山脉。
第5题,根据图中西临地中海,且多季节性河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西亚,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地中海的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汛期。
6、7.【解析】6选B,7选C。
第6题,由经纬网可知,A处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B在42°N以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因此夏季时A处降水比B处要少;甲区域为比斯开湾,乙区域为地中海;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丙山脉为东西走向。
第7题,由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山脉、河流等信息可知,甲海域是大西洋(比斯开湾)、乙海域是地中海,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最短航线必须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方法技巧】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经纬网地图一定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指向标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正北方;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根据一般地图定方向,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9.【解析】8选C,9选D。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主要沿铁路分布。
第9题,该
国家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部,属于发展中国家,该国北部畜牧区为粗放的畜牧业,不属于乳畜业,该地区的河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故修建水库对河流径流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该地区北部处于北纬10°以北,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10、11.【解析】10选B,11选B。
第10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南亚西北部地区,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即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根据图中降水量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第11题,图示信息显示②地降水量明显高于①③两地,阴雨天气多,故光照最弱。
12.【解析】第(1)题,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量及其变化来说明,分析降水量的差异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等角度考虑。
第(2)题,联系工业的区位条件,从原料、水源、交通和能源等角度分析,注意题目只问有利条件。
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开发、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第(3)题,开放性试题,注意先阐述态度,然后说明理由。
答案:(1)A城市夏季凉爽,冬季温和,但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于夏季;B城市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A城市各月均温都低于B城市,年降水总量低于B城市。
A城市受季风环流的控制,而B城市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有利的条件: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为其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水能资源丰富。
避免的问题:避免产业结构单一化;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3)坝址的位置如图所示:
支持,理由:调节径流变化,减少洪涝,有利于旱季的灌溉和航运。
或反对,理由:减少下游淤泥,不利于土壤肥力的补充;下游泥沙量减少,导致河口海岸的侵蚀加剧;导致该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13.【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波斯湾、里海,可以判断该地区为西亚,A海峡为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输出的重要通道。
第(2)题,图中M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联系M地区的纬度可以判断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所以降水少,形成沙漠气候。
第(3)题,结合图示等高线信息,卡维尔盐沼,东部地势较高。
盐沼的形成主要考虑两点:一是多内流河和内流湖;二是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蒸发强,地下水位高。
答案:(1)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阿拉伯海);是世界石油输出的重要海上通道。
(2)热带荒漠带。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干燥,形成荒漠景观。
(3)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河水在低洼处汇集;泥沼洼地,地表水难下渗;蒸发量较大,易形成盐沼。
(任答三点即可)
14.【解析】第(1)题,从图b中可以看出,该地终年降水稀少,是因为其处于20°N附近的大陆西岸的岛屿上,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加上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所以降水稀少。
第(2)题,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表明可能是火山导致的。
土壤的有机质与植被、气温、河流等都有关系。
第(3)题,对葡萄生产条件的评价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葡萄园里的鱼鳞坑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材料二,分析得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终年降水稀少。
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且该地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所以降水稀少。
(2)低。
该地终年少雨,植被稀少,土壤缺乏有机质来源;气温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易于分解,难以积累;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处,且广布环形山,符合火山的特征,黑色土壤成因倾向于火山喷发所致,所以有机质含量低。
(3)评价:终年高温,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火山灰土壤,矿物质丰富;降水少,水源缺乏。
作用:深坑利于收集雨水(雾水),石墙散热快,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并起到防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