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2014年1月高中会考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1月厦门集美中学地理会考试题试卷
(出卷人:高二地理备课组)(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25分)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1~3题。

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2.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3.当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 B.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减小 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D.热带范围逐步加大
读图1-2-9回答4-5题。

4.图示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5.此天气系统易造成( )。

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
B.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1—3~7是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寒流
B.都是自西向东流
C.L1是北印度洋洋流,L2是南赤道暖流
D.1月自波斯湾到日本的油轮途径该海区是
顺着L1航行
7.当L1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黄河进入丰水期
C.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D.日本盛行东南风
下表是2012年某四个地区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8~9题。

8.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① 8.② C.③ D.④
9.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8.② C.③ D.④
图2—2—7是某城市地租水平与空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地租水平次高峰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带( )。

A.离市中心较近 B.地处道路交会处
C.知名度高 D.商业活动频繁
11.若该城市计划建立大型高教园区,一般宜选择在( )。

A.①②之间地段 B.④地段 C.③地段 D.②地段1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读图2-4-1,回答13-15题。

13.甲图中①至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技术联系 B.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C.信息联系 D.生产工序上的联系14.从乙图所示的工业联系看,属于这种联系的工厂可能是( )。

A.食品厂 B.纺织厂 C.木材厂 D.汽车厂
15.乙图所示工厂的元器件生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保护环境 B.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C.减轻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图2-5-6中甲、乙两市之间的M跨海大桥2008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于2013年5月通车。

据此完成l6,---17题。

16.建设M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气象 B.科学技术
C.环境保护 D.社会经济
17.M大桥投人使用后,它将有利于( )。

①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②扩大甲市的
服务范围③带动建材工业的发展④扩
大乙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
一。

图2-6-5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
回答18~19题。

18.下列地区中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19.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
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图3-1-4完成20-21题。

20.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1.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图3—3—6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从图中信息分析,该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大气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长江近十几年洪涝频繁的人为原因之一是( )。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B.中游河道截弯取直
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 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图3-5-6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
业的分布。

读图完成24~25题。

14.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
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首先应促
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__(高或低)气压,常出现__________天气。

甲与乙控制下的地区比较,昼夜温差小的是_____________。

和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
原因
A. 55<P<65
B. 25<P<35
C. 35<P<45
D. 45<P<55
27. .读图,回答问题。

(8分)
(1)在图①丁位置弧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①,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正值北半球冬至的是______,日期是____月_____日前后。

(3)图①,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____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快或慢)。

地球运行从甲→乙→丙时段,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______(长或短)。

(4)图②所示正直北半球___________(节气),C地日落时间为______________。

28.右图为阿根廷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7分)
(1)A是阿根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2)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特点。

(3)该地发展此类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多项选择)
A.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 小农经营,商品率低
D. 临近海港,交通便利
29.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图b 与图a 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_趋势。

(2)城市化进程中,该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了_________城和_________区。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具体变现有: ①对生物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右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7分) (1)“西气东输一线”主干道西起_____________盆地(A
地), 东到__________________市(B 地)。

(2)据图甲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 最明显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A →B 分布的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荒漠带、
_____________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_________带。

(4)西气东输工程向东部地区供应了大量的天然气, 对B 市的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1.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

图·卷一5—17是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

读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分)
(1)江苏省三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______ ,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________ 。

(2)图中箭头代表人口和产业转移方向,其中代表人口迁移方向的是 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产业转移方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

我省山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较
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某中学同学针对当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研究。

据此完成32或33题。

(8分) (提示:32、33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32题计分。

) 32.依据实验小组所做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在堆放5厘米厚砂土的模拟土坡上,均匀地浇注水流。

同学们观察到土坡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并不断加深。

实验二:在坡度一致的两模拟斜坡上分别铺着相同的砂土,其中一个斜披砂土上覆盖有草皮。

用装有同等水量的喷水壶分别均匀地将水喷洒在两斜坡上,水流最终分别汇入下方的甲、乙容器中(如图2-16所示)。

(1)实验一模拟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观测到甲、乙两容器中砂土量更多的是_________ (甲或乙)容器。

该实验说明植被具有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你对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有何建议?
33.调查小组在该地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撰写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1)调查小组获取资料的方法可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两种)
(2)你认为该调查报告应从哪些方面阐述?
图2-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