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终端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kV终端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
××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二○××年×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电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____级
学生姓名: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110kV终端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电气主接线设计;
所用电设计;
短路电流计算;
导体和设备选择设计;
配电装置设计;
过电压保护及防雷规划设计;
继电保护配置规划设计;
绘制电气主接线图;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断面图;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编制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签字)
主管人:(签字)
设计题目原始参数及其它
一、变电所的建设规模
1、变电所类型:地区终端变电所;
2、变电所一次设计并建成,计划安装两台容量 2 ⨯31.5MVA 有载调压变压器。
二、变电站与电力系统连接情况
1、待设计变电所接入系统电压等级为110 kV,距系统110 kV变电所 50 km;
2、变电所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系统阻抗标幺值:110kV系统为 0.13,基准容量Sj=100MVA;
3、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供电范围如图所示。
三、电力负荷水平
1、35kV出线 10 回,距离 28 km,每回线的输送容量 3500 kVA,II
负荷,cosϕ = 0.82 ,Tmax=3500h以上;
2、10kV出线共 12 回, III 负荷,cosϕ= 0.80 ,Tmax=3000h;其中 2
回线路为电缆出线,距离 3 km,每回线路的输送容量 1400 kVA;其余
为架空线,距离 8 km,每回线路的输送容量为 1400 kVA;
3、35/10kV侧无电源;要求负荷的cosϕ从0.8提高到0.9;
4、所用电负荷统计为 63 kVA。
四、环境条件
海拔< 1000m;本地区污秽等级2级;地震裂度< 7级;最高气温36︒C;最低温度-2.1︒C;年平均温度18︒C;最热月平均地下温度20︒C;年平均雷电日T=56日/年;其他条件不限。
五、其它
设计时间为五周,时间安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设计成果和其它要求等见“毕业设计指导书”。
正文目录
前言--------------------------------------------------------------------------------------------------6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6
二、电气设计的地位和作用------------------------------------------------------------------------6
三、本次设计的题目及参数------------------------------------------------------------------------6
四、对本次初步设计的要求------------------------------------------------------------------------6
五、对毕业设计题目的分析------------------------------------------------------------------------7
六、对本次初步计算的基本认识------------------------------------------------------------------7 第一章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9 第一节电气主接线设计知识概述------------------------------------------------------------9 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的方案设计---------------------------------------------------------------12 第三节确定电气主接线图---------------------------------------------------------------------16 第四节主变和站用变选择---------------------------------------------------------------------17 第五节变电站站用电设计---------------------------------------------------------------------18 第六节无功补偿设计---------------------------------------------------------------------------19 第二章短路电流计算---------------------------------------------------------------------------21 第一节短路电流计算概述-------------------------------------------------------------------21 第二节短路电流计算-------------------------------------------------------------------------22 第三节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28 第三章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29 第一节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概述--------------------------------------------------------29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与校验-----------------------------------------------------------------32 第三节电器设备的选择和校验-----------------------------------------------------------37 第四节电器主接线成果图------------------------------------------------------------------47 第四章变电站配电装置设计-----------------------------------------------------------------48 第一节配电装置设计知识概述-------------------------------------------------------------48 第二节配电装置设计-------------------------------------------------------------------------52 第三节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57 第五章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设计------------------------------------------------------------59 第一节变电站防雷和接地概述------------------------------------------------------------ 59 第二节避雷器的配置与选择----------------------------------------------------------------60 第三节避雷针配置设计----------------------------------------------------------------------61 第六章继电保护配置规划设计---------------------------------------------------------------66 结论------------------------------------------------------------------------------------------------68 设计总结与体会------------------------------------------------------------------------------------69
谢辞-------------------------------------------------------------------------------------------------70 参考文献--------------------------------------------------------------------------------------------71
附图
1、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A1)
2、高压配电装置平面图(A1)
3、高压配电装置断面图(A1)
4、变电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关键词]
110kV 终端变初步设计
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高压设备配电装置防雷保护继电保护
前言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的进一步系统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年函授学习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
课本基础理论、方法是树立正确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基本依据,电气设计手册、设计规程、典型的电气工程设计实例资料等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
经过毕业设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将得到相当的运用和实践,这将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到一定的运用层次,为完成实际工程设计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电气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电气设计在发变电工程设计的各个阶段中都起着主导作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做好设计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费用和建成投产后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电气一次设计的最后方案是安排工程建设项目和组织施工安装的重要依据。
三、本次设计的题目及参数
依据电力学院成教部的统一计划,毕业指导教师的具体安排,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本人承担的课题为《110kV终端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任务书给定的具体设计参数如下:
1、待设计变电所为110 kV终端变电所,距系统50 km;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系统阻抗标幺值为0.13,基准容量Sj=100MV A。
2、电力负荷水平:35kV出线10回,距离28 km,每回线的输送容量3500kV A,II负荷,cosϕ=0.82,T max=3500h以上;10kV出线共12回,III负荷,cosϕ=0.80,T max=3000h;其中2回线路为电缆出线,距离3km,每回线路的输送容量1400kV A;其余为架空线,距离8km,每回线路的输送容量为1400 kV A。
3、35/10kV侧无电源;要求负荷的cosϕ从0.8提高到0.9;所用电负荷统计为63kV A。
4、环境条件:海拔<1000m;本地区污秽等级2级;地震裂度<7级;最高气温36℃;最低温度-2.1℃;年平均温度过18℃;最热月平均地下温度20℃;年平均雷电日T=56日/年;其他条件不限。
四、对本次初步设计的要求
根据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并初步分析原始数据资料后,基本明确本次变电设计任务,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10kV终端变初步设计。
最终得出以下成果:初步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合订本一份;完成以下设计图:推荐方案电气主接线
图一张(#1号);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一张(#1号);配电装置断面图一张(#1号);防雷布置图一张(#3号)。
五、对毕业设计题目的分析
①、本次设计变电站要求的程度为初步设计。
②、变电站的建设规模:2×31.5MV A 110kV终端变电站,变电所一次设计并建成,主变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③、在系统中的地位:本次设计的变电站为110kV终端变,在电力系统中,终端变划分为一般变电站。
④、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情况:本变电站连接的系统容量3000 MV A,本站容量占系统容量的:63 MV A ÷3000 MV A =2.1%(<15%),本变电站在该系统中不是重要负荷。
⑤、电力负荷水平:35kV出线10回,均为II类负荷,10kV出线共12回,均为III类负荷。
⑥、对所给设计参数做进一步分析计算,可得以下具体参数:
35kV侧负荷总容量:10回×3.5MV A×0.82=28.7 MV A,
10kV侧负荷总容量:12回×1.4MV A×0.8+0.063 MV A(站用)=13.5 MV A。
本站总负荷容量:28.7 MV A+13.5 MV A=42.2 MV A,
本站总负荷的70%时容量:42.2 MV A×0.7=29.5 MV A(< 单台变压器容量31.5MV A),
常年经济运行容量取总容量的70%时容量:2×31.5MV A×0.7=44.1 MV A,(经济运行容量一般取总负荷容量的0.6~0.8,这里取为0.7)。
10年后总负荷容量:取负荷自然增长率为4%时,10年后总负荷容量:42.2 MV A ×e10×0.04=62.9 MV A。
(《发电厂电气部分》P35公式L=L0e mx)
以上结果说明:
1)、本站常年经济运行容量与供出负荷容量基本持平,本站能保持常年经济运行。
2)、满足当一台变压器停运,另一台变压器要能承担本站总负荷的70%以上容量的要求。
3)、10年后本站变压器容量将全部被带满。
六、对本次初步计算的基本认识
1)、待设计变电站为一般变电站,在系统中不是重要负荷,负荷水平均为II类负荷以下。
根据《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的相关规定,对待设计变电站可靠性要求不高,对经济性要求相对要高些,这是本次电气主接线初步设计的基本原则点。
2)、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毕业(初步)设计,重在设计过程、设计分析、设计思路的清晰和完整,重在撑握和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
3)、由于初步设计只是解决方案问题,所以,不要求做得很详细具体,很深入。
但初步设计内容必须完整,初步设计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①说明书,②计算书
(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选择),③图纸(主接线图、总平面布置接线图、断面图、主要设备材料汇总表),④工程概算(由概算人员完成,对工程的费用做近似估计)。
4)、主接线图
这是最重要的一张图纸,是所有其它图纸的依据。
主接线图除了要表明各种电气设备有相互联系以外,还应表明设备的规范,防侵入电波及感应雷的措施,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的配置等。
5)、总平面布置接线图
总平面布置接线图上应清晰表明各种电气设备的相互距离,其中包括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两种,纵向尺寸反映从围墙起经各种设备、道路、变压器、室内配电装置、出线构架,直到另一围墙为止的距离。
横向尺寸表达各并列间隔内部以及间隔和间隔之间的距离等。
6)、断面图
根据主接线和总平面布置方式的不同,应有相应的断面图,一般包括出线间隔、进线(即变压器回路)间隔、母联间隔、分段间隔、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间隔、所用电间隔等
7)、对变电所设计的要求
(1)、设计要符合各项技术经济政策。
(2)、设计要做到节约用地,不占良田,少占农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质量。
(3)、要积极推广和采用经生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设备,并尽量采用标准化构件和系列产品。
(4)、设计要考虑到发展的可能性,其规模应按5~10年远景来规划。
为节省一次投资,可根据实际负荷增长的需要分期建设。
第一章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变电所主接线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并根据本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进出线回路数、负荷情况、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条件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电气主接线设计,一般分以下几步:
1、拟定可行的主接线方案: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出若干可行方案,内容包括主变压器型式、台数和容量,以及各电压级配电装置的接线方式等。
2、经济比较:依据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论证各方案的优、缺点,淘汰一些较差的方案,保留2 3个技术上相当的较好方案,进行计算,选择出经济上的最佳方案后,确定最优主接线方案。
3、短路计算:依据所确定的主接线,进行短路计算。
4、设备选择:依据短路计算结果,选择设备。
5、绘制电气主接线单线图。
电气主接线一般按正常运行方式绘制,采用全国通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并将所用设备的型号、发电机主要参数、母线及电缆截面等标注在单线图上。
单线图上还应示出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的配置及其一次接线方式,以及主变压器接线组别和中性点的接地方式等。
第一节电气主接线设计知识概述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依据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以下列各点为基本设计依据:①根据毕业指导教师具体安排的课题和《设计任务书》要求;②根据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③根据变电站的最终建设规模;④根据变电站负荷的大小和重要性;⑤根据系统备用容量的大小;⑥根据变电所主接线设计的具体参数。
二、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A)可靠性要求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主接线首先应满足这个要求。
对可靠性应注意的问题:应重视国内外长期运行的实践经验及其可靠性的定性分析。
主接线可靠性的衡量标准是运行实践。
主接线的可靠性要包括一次部分和相应组成的二次部分在运行中可靠性的综合。
主接线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可靠程度,采用可靠性高的电气设备可以简化接线。
要考虑所设计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接线可靠性的具体要求如下:
1)断路器检修时,不宜影响对系统的供电。
2)断路器或母线故障以及母线检修时,尽量减少停运的回路数和停运时间,并保证对一级负荷及全部或大部分二级负荷的供电。
3)尽量避免发电厂、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4)大机组超高压电气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的特殊要求。
B)灵活性要求
主接线应满足在调度、检修及扩建时的灵活性。
1)调度时,应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变压器和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要求。
2)检修时,可以方便地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和对用户的供电。
3)扩建时,可以容易地从初期接线过渡到最终接线。
在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新装机组、变压气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并且对一次和二次的改建工作量最少。
C)经济性要求
1、主接线在满足可靠性、灵活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
1)主接线应力求简单,以节省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和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
2)要能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以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
3)要能限制短路电流,以便于选择价廉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
4)如能满足系统安全运行及继电保护要求,110kV及以下终端或分支变电所可采用简易电器。
2、占地面积小: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置布置创造条件,尽量使占地面积减少。
3、电能损失少
经济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种类(双绕组、三绕组或自藕变压器)、容量、数量,要避免因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失。
在系统规划设计中,要避免建立复杂的操作枢纽,为简化主接线,发电厂、变电所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一般不超过两种。
三、6~220 kV高压配电装置的常用电气主接线条文说明
一)单母线接线
1、优点: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
2、缺点:不够灵活可靠,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均需使整个配电装置停电。
单母线可用隔离开关分段,但当一段母线故障时,全部回路仍需短时停电,在用隔离开关将故障母线段分开才能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
3、适用范围:一般只适用于一台主变压器的以下三种情况:
1)6~10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不超过5回。
2)35~63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不超过3回。
3)110~220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不超过2回。
二)单母线分段接线
1、优点:
1)用断路器把母线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有两个电源供电。
2)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和不致使重要用户停电。
2、缺点:
1)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该母线的回路都要在检修期间内停电。
2)当出线为双回路时,常使架空线路出现交叉跨越。
3、适用范围:
1)6~10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为6回及以上时。
2)35~63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为4~8回时。
3)110~220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为3~4回时。
三)双母线接线
双母线的两组母线同时工作,并通过母线联络断路器并联运行,电源与负荷平均分配在两组母线上。
由于母线继电保护的要求,一般某一回路定与某一组母线连接,以固定连接的方式运行。
1、优点:
1)供电可靠。
通过两组母线隔离开关的倒换操作,可以轮流检修一组母线而不致使供电中断;一组母线故障后,能迅速灰复供电;检修任一回路的隔离开关,只停该回路。
2)调度灵活。
各个电源和各回路负荷可以任意分配到某一组母线上能灵活的适系统中各种运行方式调度和潮流变化的需要。
3)扩建方便。
向双母线的左右任一方向扩建,均不影响两组母线的电源和负荷均匀分配。
不会引起原有回路的停电。
当有双回架空线路时,可以顺序布置,以致连接不同的母线段时不会象单母线分段那样导致出线交叉跨越。
4)便于试验。
当个别回路需要单独进行实验时,可将该回路分开,单独接至一组母线上。
2、缺点:
5)增加一组母线就需要增加一组母线隔离开关。
6)当母线故障或检修时,隔离开关作为倒换操作电器,容易误操作。
为了避免隔离开关误操作,需要在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之间装设连锁装置。
3、适用范围:
当出线回路数或母线上电源较多、输送和穿越功率较大、母线故障后要求迅速恢复供电、母线或母线设备检修时不允许影响对用户的供电、系统运行调度对接线的灵活性有一定要求时采用,各级电压采用的具体条件如下:
1)6~10 kV配电装置,当出线回路数较多,当短路电流较大、出线需要带电抗器时。
2)35~63 kV配电装置,当出线回路数超过8回时;或连接的电源较多、负荷较大时。
3)110~220 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为5回及以上时;或其在系统中居重要地位,出险回路数为4回及以上时。
四)增设旁路母线
为了保证单母线分段或双母线的配电装置在进出线断路器检修时不中断对用户
的供电,可在需要的时候增设旁路母线,以便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负荷停电时间,但这会导致投资增加。
第二节电气主接线的方案设计
根据《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的规定,结合第一节相关条文说明及前言对设计任务的分析,在理解设计任务给定参数的基础上,拟订本次设计各电压等级侧适合要求的若干个主接线方案,并进行技术和经济比较,得出最优接线方案。
一、各电压等级侧电气主接线的方案选择
前言中已分析说明了待设变电站的特点,在对设计课题进一步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将待定变电站各电压等级侧能满足规程要求并适合本次设计要求的电气主接线类型依次说明如下。
一)10kV侧:
已知出线12回,考虑要提高功率因素,必须进行电容补偿,需增加2个备用回路;考虑站用电需要,10 kV出线还需增加2个备用回路,共需备用4个回路。
则10 kV侧出线共16回。
根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5条的规定,规定原文“当变电所装有两台主变压器时,6~10kV 侧宜采用分段单母线,线路为12 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
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
当6~35kV 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高压开关柜时不宜设置旁路设施”。
本设计10kV配电装置拟用屋内布置开关柜接线形式进出线,且为终端变,具备停电检修断路器的条件。
因此,首先将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否定。
本次设计的变电站,10kV侧入围的电气主接线类型有单母线分段接线与双母线接线二种。
现将10 kV侧二种接线方案进行可靠性、经济比较如下。
1.二种接线方案可靠性(优缺点)比较如下表:
对于本次要求设计的变电站主接线技术可靠性而言,上述二种接线方案均能满
足接线要求,且双母线接线方案优于单母线分段方案。
但可靠性要求不是本次设计变电站要求的重点,还需进一步做经济性比较后,方可确定最优接线方案。
2.二种接线方案经济性比较
(实际上,双母线接线与单母线分段接线在经济上是不可比的,但为了学习主接线经济比较的方法,将上述两接线议案较牵强的做经济比较如下。
)经济性比较是本次设计变电站要求的重点。
换言之,它是取舍电气主接线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经济比较中,一般有综合投资(包括主要设备及配电装置的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两大项。
本设计中,只对各方案中配电装置不同部分的综合投资进行比较,年运行费用比较因参数不全等原因省略不做。
配电装置的综合投资的计算,是依据各种不同母线接线形式,均按一定规模并计入相应配电设备成本投资后,计算出该配电装置的全部投资(基础值);然后根据实际情况, 再计入增加或减少若干个对应回路数的投资,最终求得各入选方案的全部投资。
比较过程中,采用参考类似接线方案的方法。
参考《发电厂电气设计》P41‘6~10kV屋内配电装置投资’表,取该表对应参考数据如下表:(万元)
本次设计变电站10kV出线共16回, 参考上表数据,分别计算上述两方案的配电装置的综合投资:
单母线分段方案=7.5+(16-6)×0.55=13(万元)
双母线接线方案=15.1+(16-6)×1.0=25.1(万元)
很明显,双母线接线方案综合投资多于单母线分段方案。
也可从配电装置主要设备使用数量上,对上述两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如下表:
同样可以看出,在主要设备的使用数量上,双母线接线方案多于单母线分段方案。
(主要设备的使用数量增加是投资增加的直接原因,也是导致年运行费用增加的直接原因)。
3.10kV侧主接线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在本次待定变电站设计10kV侧,最优接线方案为单母线
分段接线。
10kV母线上一共布置10kV负荷16回,均为III类负荷,功率因素cosϕ=0.80,
=3000h,其中,架空线路出经后续补偿后,可达cosϕ=0.90,线路年利用小时数T
max
线10回,每回线路配电距离为8km,输送容量为1400kVA;电缆线路出线2回,每回线路配电距离3km,输送容量1400kVA;备用回路4回。
二) 35kV侧:
35kV侧已知最终出线10回,根据《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3条、第3.2.4 条的规定,规定原文“35~110kV 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超过两回时,宜采用扩大桥形、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接线。
35~63kV线路为8 回及以上时,可采用双母线接线。
110kV线路为6 回及以上时宜采用双母线接线”;“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35 ~110kV 主接线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
首先将带旁路接线方案否定,理由同10kV侧。
做进一步分析知,扩大桥形、单母线接线方案只适用于出线回路较少的接线中,对本站10回35kV出线而言,显然不宜采用。
因此,35kV侧入围的接线方案只有双母线接线和单母线分段两种方案。
35kV侧两种接线方案优缺点比较同10kV侧,经济性比较也同10kV侧。
这里不重复。
对主接线可靠性而言,双母线接线方案优于单母线分段方案,对经济性而言,单母线分段方案优于双母线接线方案。
到底选谁呢?
从建设终端变电站的根本出发点来看,其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供电负荷的需要,达到多供电、多让用户满意的目的。
这就要求供电必须安全、可靠、稳定,必须保证大多数用户的正常用电需要。
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是以上一切的基础。
本次设计变电站35kV侧10回负荷出线容量:10回×3.5MVA=35 MVA,占本站总容量的百分比为:35÷63=56%,可见,35kV负荷在本站的地位很重,必须首先保证其供电可靠性,才能让大多数用户满意。
因此,本站35kV侧电气主接线选择可靠性占优的双母线接线方案。
35kV侧接线方案结论:
35kV侧电气主接线选择双母线接线方案。
35kV母线共布置35kV出线10回,每回输送距离28km,输送容量3500kVA,均
=3500h以上,本设计中为II负荷,功率因素costϕ =0.82,线路年利用小时数T
max
=4000h。
取T
max
三)110kV侧
需先确定其进线回路后,才可以选择满足规程要求的电气主接线类型。
现将回路确定分析、计算如下。
1.110kV侧进线回路数及导线选择
本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31.5MVA=63 MVA,电源距离为50km,总负荷容量42.2 MVA,全年经济运行容量取全部容量的70%,即:63 MVA×70%=44.1 M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