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5例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总结55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对其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发病至就诊时间、镇痛剂的使用、危险因素及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老年组女性占比例大,无痛性AMI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高。
结论:老年性AMI无痛性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我院内科近5年接诊的55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急诊入院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入选条件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55例AMI患者,男52例,女3例;年龄60~79岁,平均66.3±6.4岁;梗死部位:前间壁、前壁及广泛前壁34例(61.82%),下壁17例(30.91%),下壁+前壁4例(7.27%)。
梗死时表现:8例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6例继发于不稳定心绞痛,6例以右上腹痛入院;33例入院后确诊。
心肌梗死前5例有典型心绞痛,心梗后反复心绞痛发作11例,其余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紧闷,压迫感,或气促加重;急性左心衰6例,3例心梗扩展最后发生心源性休克;心脏扩大35例。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右心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部位:下壁26例,前间壁15例,前壁9例。
有5例下壁心梗扩展至后壁、广泛前壁。
心律失常情况:病例均有心律失常。
其中心房颤动13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9例,左前分支阻滞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6例。
治疗与预后: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呼吸兴奋剂,扩张冠状动脉及肺动、静脉药物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抗凝,氧疗等综合治疗。
胸痛剧烈者选用强痛定、杜冷丁止痛。
室性心律失常者,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待控制后改用慢心律或心律平维持。
对于无禁忌证且经济条件许可者,发病12小时内行冠脉造影,并给予介入溶栓治疗。
55例中痊愈35例,加重自动出院12例,死亡4例。
讨论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只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邻近体表部位疼痛等症状,有时心电图无特征性变化,这些都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①老年人的冠状动脉病变多见于小分支而非主支;②心脏传出神经阻断或对痛觉敏感性下降,痛阈增高;③较多较严重的并发症掩盖了胸痛的症状;④老年人心脏对心肌缺血较适应。
因此,对老年AMI的诊断应做心电监测、实验检查、以免漏诊。
老年人心衰、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冠心病病程较长,心肌纤维化明显,心脏储备能力低下,心肌缺血广泛,部分出现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
因此老年人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更易发生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预后差、死亡率高。
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老年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就诊不及时,延误治疗;②患者梗死面积较大,病情较重,心功能基础较差,心脏传导功能受损[2];③一些治疗受到限制,如溶栓、介入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及抗凝剂的应用。
因此,应大力加强对老年人普及冠心病防治知识并干预冠心病的可能因素,提高医患对老年性AMI 临床特征的认识,及时诊断及治疗,减少老年人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刘小平,杨长杰,李冬纯.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7,7(2):168.
2 Lesnefsky EJ,Lundergan CF,Hodgson JM,et al.In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despite successful thromdolysis;the GUSTO-I angiographic experience.J Am Coll Cardiol,1996,28(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