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九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2018高考模拟)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2.(2018葫芦岛市中学模考)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
这反映了我国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
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完法
3.(2018苏州中学调研)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4.(2018辽宁师大附中模考)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多由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
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C.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5.(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
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 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 93%下降到28. 61%。
材料主要说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6.(2018呼图壁中学模考)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7.(2018台州中学质检)据报道,2016年11月16日,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决取消议员资格的游蕙祯在个人社交网页上表示,中共政府“解释”基本法104条或使《中英联合声明》失效,她已就此致函英国外交部求援。
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伏笔
B.香港可根据需要直接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沟通
C.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D.游蕙祯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只能道德谴责
8.(2018曲靖中学调研)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25页的封面故事,大标题是“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
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于1995年发表的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该杂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发展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9.(2018台州中学质检)日前,台湾媒体发布了一项有关“九二共识”的民调,结果显示:台湾民众认同“九二共识”的比例达37.4%,超过不认同的35.2%,20-29岁的年轻一代认同度达38.1%。
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
A.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B.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C.成为两岸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D.直接推动了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
10.(2018上蔡中学调研)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
”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这表明
A.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11.(2018盐城中学模考)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
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12.(2018西双版纳民族中学模考)阅读下表可知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13.(2018盐城中学仿真卷)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这一规定的直接意图是
A.为了打破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B.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C.为顺利解决香港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D.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4.(2018临川一中模考卷)下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对领袖的称呼,反映了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C.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D.个人崇拜之风在新时期愈演愈烈
15.(2018靖远中学模考)从政治实践来看,新中国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如果有先后,那么是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
从选举实践来看,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
这说明在中国
A.协商民主的地位高于选举民主
B.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主要形式
C.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
D.政协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16.(2018成都中学调研卷)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
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C.社会主义民主的逐步发展
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
17.(2018葫芦岛市中学模考)下图反映了2003-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单位:百万澳门元)变化的情况。
图中现象说明
A.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改革开放促进了澳门本地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案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
18.(2018唐山中学文综)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19.(2018山东中学联考卷)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
这些创新
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20.(2018齐齐哈尔中学模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
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
21.(2018安康市中学模考)下面为我国部分人大权力的首次行使情况统计表。
表格内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经历了逐步完善的过程
C.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D.促进了立法工作的开展
22.(2018长郡中学模考)历史下表为近代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此可知
A.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
B.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
C.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
D.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
23.(2018临川中学联考)1953到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2010年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
这种变化说明了
A.改革开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B.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变
C.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走向平等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4.(2018押题卷)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
欧美同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
鉴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5.(2018北京东城区模考)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C.金田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答案与解析
1.【解析】题干所示时间是1949年7月,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7月时渡江战役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在1949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标志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越来越多,体现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C正确;法律法规贯彻已经落实到位,A错误;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善,B错误;D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答案】C
3.【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可以看出周恩来不主张联邦制,联邦制会增加民族纠纷,故D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排除A;题干没有提及文化的交流,排除C;题干没提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B。
【答案】D
4.【解析】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符合材料和史实,错误;C不符合民国和新中国监察官的选任,排除;根据“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后改为选举产生” 和新中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表明监察官选任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史实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这也表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逐渐完备,所以本题选择A项。
B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C项错在“观念”上;D项错误,与题意相悖。
【答案】A
6.【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不是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而是政府的法制建设在加快,;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简单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而是法治建设在加快,B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7.【解析】1997年中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故C正确,A、B错误;D表述不恰当,错误。
【答案】C
8.【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7年变化反映出“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
【答案】B
9.【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它是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符合民众的意愿,A项正确。
“九二共识”是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不是以书面方式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排除B。
“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并不是“纲领性文件”,排除C。
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九二共识”直接推动的结果,且在“九二共识”达成之前,两岸关系亦有所改善,允许探亲、观光、投资等活动,排除D。
【答案】A
10.【解析】由“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可知,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与1982年,故排除C;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出台,意味着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使命结束,故D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所以选D。
【答案】D
11.【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选B;A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
年,故排除C;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D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2.【解析】表格中反映了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额在迅速增长,反映两岸三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故A项正确;两岸三地之间经济是互利共赢的关系,B项错误;C项错在“决定”二字,用词绝对;“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
【答案】A
1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材料中的规定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
材料反映“一国两制”的实施有法律保障,没有涉及两岸交流的状况,A项错误。
“一国两制”的方针首次是针对台湾提出的,但在香港首先得到成功实践,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
D项是根本目的,与材料强调直接意图是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不符,D项错误。
【答案】B
14.【解析】根据材料“毛主席”到“胡哥”,从“万岁”到“加油”,说明人们对领袖的称呼越来越人性化、民主化,从而说明中国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现,B项正确。
材料反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没有涉及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信息,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是否提高,而是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项错误。
D项与“小平,你好”“胡哥,加油”不符,故错误。
【答案】B
15.【解析】材料“协商在前,选举或票决在后”“候选人都要经过协商提名、讨论之后再行选举”说明在中国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高于”;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解析】表格显示我国五年计划由最初“一言堂”决策、到内部决策以及集思广益决策,说明民主决策方式逐步发展,C正确;我国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决策方式变化,B错误;D中调控减弱是经济控制方式,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7.【解析】澳门回归祖国时间是1999年,柱状图显示从2003年以后本地生产总值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正确实施,正确;A中根本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澳门经济发展不是改革开放结果,B错误;C中世界各国经验不是柱状图体现信息。
【答案】D
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都是新社会阶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不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排除A。
统一战线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B。
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强调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符,排除C。
【答案】D
19.【解析】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A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20.【解析】根据“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协商,并非中国共产党执政,排除A;1949年政治协商会的召开标志政协制度正式确立,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协商,与政权组织原则无关,排除D。
【答案】B
21.【解析】表格显示人民代表大会从“执法检查”“向选民述职”“质询权”“公示制度”变化说明该制度逐步走向了完善的过程,故B正确;表格没有比较和其他制度信息,A错误;创新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错误;立法只是材料一个方面,故D错误。
【答案】B
22.【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期间,民主党派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故可知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A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
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受到挫折,排除B。
表格信息没有涉及重庆与其他地方民主程度的比较,故无法推断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排除C。
表格信息中没有涉及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来源,故无法推断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排除D。
【答案】A
2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故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城乡协调发展,而是强调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排除A。
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反映的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而不是开始走向平等,排除C。
D说法错误,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排除。
【答案】B
24.【解析】由“欧美同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可以看出竞争选举容易造成冲突,所以我国采用了政治协商制度,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的是经济而材料体现的是政治问题;C、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党制度不是法治问题。
【答案】A
25.【解析】材料内容中的技术反应是指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制度的反应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观念的反映指的是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昌机器厂是学习西方器物层面,农工商总局是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是报刊;中国共产党建立属于政党组织建设,故答案选择A。
京师同文馆和轮船招商局属于器物反应,故B错误;金田起义属于农民起义,故C错误;《新民主主义论》不属于观念反应,故D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