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夏仿刺参病原菌伯麦罗氏弧菌的分离鉴定和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及抑菌活性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及抑菌活性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及抑菌活性孟春英;王茂剑;张健;王共明;刘昕;井月欣;王婷【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6(037)007【摘要】从仿刺参体壁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以鲜活仿刺参体壁为原料,采用5%乙酸浸提法进行粗提,以抑菌活性为指标进行分离.经超滤系统超滤,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采用酶标仪比浊法检测各组分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ternit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活性.采用Tricin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Tricine-SDS-PAGE)检测抗菌肽分子质量.结果表明:通过超滤分离,分别得到分子质量<1、1~5kD和5~10 kD组分,其中分子质量<1kD组分的抑菌活性最高,选用该组分继续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得抑菌活性最高的组分,其Tricine-SDS-PAGE结果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约为4.35 kD.【总页数】6页(P33-38)【作者】孟春英;王茂剑;张健;王共明;刘昕;井月欣;王婷【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0000;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264006;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0000;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烟台 264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1【相关文献】1.革胡子鲶体表粘液抗菌肽的分离与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J], 陈成勋;王晓梅;樊振中;戴伟;王欣2.表皮干细胞标记物在仿刺参正常和再生体壁中的表达研究 [J], 李霞;王微微;李强;秦艳杰3.表皮干细胞标记物在仿刺参正常和再生体壁中的表达研究 [J], 李霞;王微微;李强;秦艳杰4.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分离及抑菌活性比较 [J], 孙龙;冯颖;何钊;陈智勇;赵敏;和锐5.家蝇抗菌肽Domesticin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 [J], 刘进兰;杨雪;李双双;张玉明;柳峰松;唐婷;李红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仿刺参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和肮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仿刺参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和肮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仿刺参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和肮肿瘤活性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抗菌肽是一类分子量在1-10 kDa范围内的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特性的生物活性多肽。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微生物耐药性问
题日益严重,寻找新型抗微生物药物尤为迫切。

同时,抗菌肽的肮肿瘤
活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刺参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沙棘科动物,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成分,其中不乏具有抗菌肽活性的分子。

本研究旨在从刺参中分离纯化
抗菌肽并进一步研究其抗菌和抗肿瘤活性,为新型抗微生物药物和肿瘤
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分离纯化抗菌肽:采用酸性沉淀法将刺参粉末中的蛋白质分离,
再通过硫酸铵沉淀、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多步骤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目标肽。

2. 抗菌活性评价:采用平板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试目标肽对常见
细菌和真菌聚落的抑制活性。

3. 抗肿瘤活性评价: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22和人肺癌细胞A549作
为模型细胞,MTT法测定目标肽对模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将从刺参中分离纯化具有抗菌肽活性的分子,并进一步评价
其抗菌和抗肿瘤活性,预期结果包括:
1. 成功分离纯化刺参中的抗菌肽。

2. 测定目标肽对常见细菌和真菌聚落的抑制活性,验证其抗菌活性。

3. 测定目标肽对模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肿瘤活性。

该研究对于开发新型抗微生物药物和肿瘤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致病性灿烂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致病性灿烂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1 株致病 菌 W 一 1 。 通过微量生化鉴定 管和 茵体 常规形 态特征 、 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 以及 1 6 S r RNA测序分析等进行 综合 鉴定 ; 再通过人 工感染健康 刺参测定 该菌株对 其的半数 致死量( L D ) ; 最后进行 药敏 试验确 定其药敏特性 。【 结果】 致病 菌 w一 1为革 兰氏阴性菌 , 茵落呈米 色, 边缘光滑 , 中间略有 隆起 。序列分析结果 显示 , 该 菌株 与灿 烂弧茵的亲缘关 系最近 , 相 似 率达 9 9 . 8 %, 综合鉴 定该茵为灿 烂弧 茵( V i b r i o s p l e n d i d u s ) 。该 茵对苯唑青 霉素 、 头孢氨苄 、 头孢唑 林、 头孢拉定 、 头孢 呋 新、 菌必治、 先锋 必素、 麦迪霉素、 氟哌 酸 、 环 丙沙星 、 万古霉素 、 痢特灵 、 丁胺 卡那、 庆 大霉素 、 强力霉 素、 氯 洁霉素等抗 生素 高度敏 感 , 对氨 苄青霉素、 羧苄青霉素 、 氧哌嗪 青霉素 、 复达欣 、 新霉素、 四环素等 药物 中度敏 感。 【 结论】 该研 究对防治由灿 烂 弧 茵引起 的海水养殖动物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 刺参 ;灿烂弧 茵;致病性 ;药敏特性 ;半数致死量
王淑娴 , 于晓清 , 魏 鉴腾 z 一 , 许 拉 , 李 乐 , 叶海斌 , 李天保 , 王 勇强
1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 究所 病害防治重点实验 室, 山东 青岛 2 6 6 0 0 2 ;
2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 究所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3 . 青岛市资源 化学与新材 料研究 中心,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0 摘 要 :[ 目的] 分 离鉴定患病刺参( A p o s t i c h o p s a j a p o n i c a s ) 的致病 茵 , 并研究其 药敏特性。 [ 方法】 从 患病 的刺参体 内分 离出

刺参池塘养殖中新型敌害生物的种类鉴定及防控初步研究

刺参池塘养殖中新型敌害生物的种类鉴定及防控初步研究

刺参池塘养殖中新型敌害生物的种类鉴定及防控初步研究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刺参养殖业的发展,刺参疾病多发,新的敌害生物也不断出现,成为限制刺参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刺参养殖过程中引发病害的生物进行鉴定并开展药物筛选,可为养殖刺参病害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本研究对2019年山东和辽宁省刺参主产区池塘养殖刺参中发现的新型生物开展物种鉴定、危害分析和防控药物筛选,以期为刺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刺参养殖池塘中新敌害生物澳洲异尾涡虫(Heterochaerus australis)的鉴定及其危害2019年10月,辽宁省大连市、山东省东营市2家养殖场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出现大量化皮死亡现象,发病特征调查在刺参体表、水体及底泥中均发现一种营自由生活的涡虫类生物。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该涡虫体长0.96~3.26 mm,体宽0.49~1.93 mm,外观黄色或黄褐色,头部钝圆,具一对暗红色棒状眼点,尾部具两条并列的尾垂;显微镜镜检发现其表皮下分布密集的虫黄藻(Zooxanthella),体表周身纤毛,雌雄同体,具有两个生殖孔位于口后。

对该物种COI及18S rDNA基因片段扩增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18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生物与澳洲异尾涡虫(Heterochaerus australis)序列同源性达99.64%。

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并结合18S rDNA 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生物鉴定为澳洲异尾涡虫;进一步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具有避光性,其适宜温度为18~24℃,适宜pH为5.5~8,适宜盐度为24~40;再生实验表明,该物种具有很强的前后轴极性再生能力;该生物与刺参的共培养实验表明,澳洲异尾涡虫对刺参体表表现出很强的趋向性,可以吸附在刺参体表导致刺参苗种溃疡、化皮甚至死亡,但刺参的体腔、肠道、呼吸树内均未发现虫体寄生。

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转录组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转录组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父母和默默支持我的爱人杜慧霞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转录组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学位论文答辩日期: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并同意以下事项:1、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2、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转录组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摘要1 仿刺参的基因组大小测定本实验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内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1867) 的不同组织(体壁、肌肉、肠道、呼吸树)的基因组大小(C值),结果发现用不同组织测出的仿刺参基因组大小均比较接近,最终得出仿刺参的基因组大小为0.878 ± 0.02 pg,即859 Mb(以1 pg DNA= 978 Mb计算)。

仿刺参育苗期烂边病及抗生素选择分析

仿刺参育苗期烂边病及抗生素选择分析

仿刺参育苗期烂边病及抗生素选择分析【摘要】从发病症状较为典型的育苗场仿刺参幼体,分离出优势菌株res-1,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回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均为烂边、胃壁增厚、萎缩、溃疡。

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api生理生化鉴定。

同时,对该养殖场水源、饵料、育苗池水、育苗池底污物及亲参池水和亲参底泥也进行了细菌学分析,结果饵料及亲参底泥中均发现该菌的存在。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新霉素等11种常用抗生素可抑制该病原菌生长。

该实验可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仿刺参;烂边症;病原;灿烂弧菌0 引言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称灰刺参、刺参,是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被誉为“参中之冠”,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辽宁、山东和河北沿海,主产于烟台、威海、长山岛、大连等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逐渐开展了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研究工作,相继开展了刺参人工育苗生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每年生产的刺参商品苗已突破亿枚,甚至高达数十亿枚,居世界首位。

同时,刺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不规范运作也造成了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出现了多种明显病症和大规模死亡现象,部分养殖区相继发生了很多疾病。

苗种培育的成败是决定仿刺参养殖产量的重要因素。

有关海参疾病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多属疾病的调查范畴。

本文对刺参育苗期烂边病及其致病源进行分析,以期为刺参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试材患病耳状幼体取自山东蓬莱某发病仿刺参育苗池,经镜检有明显的烂边症状,体长650-700μm。

以虹吸法抽取适量发病育苗池池水至消毒塑料瓶,水中含患病幼体约1万只,充气,人工感染用健康幼体采自山东蓬莱一仿刺参育苗场,体长650μm-700μm。

1.1.2 培养基及试剂细菌分离用培养基tsa和tcbs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id32e细菌鉴定系统试验条购自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抗菌药物药敏纸片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本文以鲜活仿刺参为原料,以抗菌活性为指标,采用乙酸浸提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仿刺参体壁中的多肽。

选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浸提参数,得到浸提参数的最佳值。

采用超滤法制备出3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并检测其对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

以抗菌活性为指标,进行大孔吸附树脂及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最后选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得到的抗菌肽。

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仿刺参体壁中多肽的提取和参数优化以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浸提液浓度、液料比和离心转速。

最终得到两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乙酸浸提法为:乙酸浓度6.28%,液料比1:1(v:v),离心转速8540r/min,最高得率2.803%,验证此条件下的实际得率是2.78%。

有机溶剂浸提法为:甲醇浓度80%,液料比5.46:1(v:v),离心转速为8081r/min,最高得率为1.87%,验证该试验条件下的实际得率为1.82%。

测定两种粗提物的多肽含量时选用双缩脲法(Biuret colorimetry),结果分别为:2.28mg/mL和1.50mg/m L。

2.结合切向流超滤方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梯级肽及测定梯级肽的抗菌活性采用超滤法将乙酸粗提物和甲醇粗提物分别分成3个肽段,分子量依次为5~10kD、1~5kD和<1k D,而当超滤进行到第4次就可以将分子量不相同的肽段分离。

采用酶标仪比浊法检测各组分对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绘制各菌的24h内的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分的抗菌效果,得到结论为:由乙酸粗提物超滤得到的<1kD的组分对四种菌株的抗菌活性最好。

3.仿刺参体壁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测定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由乙酸粗提物超滤得到的<1kD的组分,选用25%、50%、75%和95%的无水乙醇做洗脱剂,各自得到一个洗脱峰,分别记为F1、F2、F3和F4,同样采用酶标仪比浊法检测各峰的抗菌活性并进行比较,得出F3抗菌活性较好。

刺参养殖池塘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特性

刺参养殖池塘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特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18年5月, 25(3): 567-575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7-10-17; 修订日期: 2017-12-06.基金项目: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 山东省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2014ZZCX062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603022016008).作者简介: 王金燕(1991–),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态学. E-mail: hileon12@ 通信作者: 王印庚, 研究员. E-mail: wangyg@ DOI: 10.3724/SP.J.1118.2018.17383刺参养殖池塘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特性王金燕1, 2, 李彬2, 王印庚2, 廖梅杰2, 荣小军2, 张正2, 牛盈盈3, 宁鲁光31.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3. 山东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 东营 257500摘要: 2014年5月, 在东营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养殖池塘环境中对水样和底泥样品进行了细菌分离和益生菌的筛选, 共获得66株可培养细菌。

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实验, 使用选择培养基对菌株的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进行测定, 筛选获得一株潜在益生菌株——DY-6, 并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对刺参的安全性研究。

结果表明, DY-6对其指示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 )、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4 mm 、22 mm 、27 mm 和37 mm, 对淀粉和蛋白培养基的水解直径分别为28 mm 和20 mm 。

刺参弧菌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刺参弧菌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刺参弧菌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刺参弧菌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刺参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海产品之一,但近年来频繁发生刺参弧菌病,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刺参弧菌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刺参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刺参弧菌病的病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并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刺参养殖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从不同发病地点和患病刺参组织中分离刺参弧菌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2. 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研究
通过对病原菌的生长条件、生长速度、菌落特征、形态学变化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刺参组织病理变化和机体免疫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病原菌的致病机理。

3. 防治措施研究
通过药物筛选、抗菌活性测定和对刺参的毒性试验,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对不同环境因素的调节和加强刺参养殖管理,探索预防刺参弧菌病的可行途径。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
1. 分离、鉴定出刺参弧菌病的病原菌,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2. 揭示刺参弧菌病的致病机理,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 寻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刺参养殖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四、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研究对于推动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海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该研究成果对于相关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为其他水产养殖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仿刺参类硫氧还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pptx

仿刺参类硫氧还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pptx

AjTRX基因的cDNA全长1870 bp,由一个882 bp的编码293个氨基 酸的开放阅读框,一个101 bp的5’非编码区和一个887 bp的3’ 非编码区组成。AjTRX基因预测的氨基酸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 是32.3 kDa和5.52。
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jTRX基因与海胆亲缘关系最近。因此, 结果推测AjTRX可能和其他物种中的TRX同源物具有相同的生物 学上的功能。
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发现AjTRX基因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 表达,这些组织包括纵肌、体腔细胞、管足、肠、呼吸树和体壁。 在灿烂弧菌感染后,AjTRX基因在8小时在体腔细胞中的表达量为 对照组的8.4倍,在48小时时为9.6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AjTRX基因参与到了仿刺参应对灿烂弧菌感染后的 免疫响应过程中。2.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是氧化还原 蛋白家族的重要一员。
本研究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果表明,实验成功 地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过表达的AjTRX基因的重组蛋白(rAJTRX)。 此外,不同剂量的具有活性的rAJTRX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氧化性, 并且在20μ M的实验组中探测到了更高的还原性。
这些结果表明AJTRX可能参与仿刺参的抗氧化反应并表现出很强 的还原性。3.为了进一步探究AjTRX基因与ROS的关系,本研究通 过RNA干扰技术在仿刺参体内、体外敲降AjTRX基因后,通过测定 ROS的生成量来验证AjTRX的抗氧化性。
仿刺参类硫氧还蛋白基因克隆、表达 分析和功能验证
仿刺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最重要的养 殖品种之一。然而,近年来,各个年龄段的仿刺参病害的大规模 爆发对其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深入研究刺参的抗病机制和 有效防治途径已经成为当前仿刺参养殖基础研究中的热点。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王印庚;冷敏;陈霞;荣小军;廖梅杰【期刊名称】《渔业科学进展》【年(卷),期】2009(030)002【摘要】用改良二倍稀释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24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4种重要病原菌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中草药对特定病原菌抑菌效果差异较大,单方中草药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 mg/ml,中草药水煎剂H-5和H-9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最大,达22 mm.单方中草药中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4种中草药对4株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水煎剂对4株病原菌平均抑菌浓度分别为6.25、7.81、5.86和3.52 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7.5、11.3、14.0和11.5 mm.将筛选的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MIC和抑菌圈均显著好于单方,最低MIC降低到0.20 mg/ml.其中复方HC-G和HC-D抑菌浓度最低,效果最好,平均抑菌浓度分别降低为0.54和0.64 mg/ml;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6.3 mm.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穿心莲、大青叶、金银花和川芎=2∶1∶3∶2.该复方可为生产高效专用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为刺参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保障.【总页数】7页(P1-7)【作者】王印庚;冷敏;陈霞;荣小军;廖梅杰【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上海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06;青岛九洋红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8【相关文献】1.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J], 张文泽;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李华;范瑞用2.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J], 张春云;王印庚;荣小军3.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李成华4.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李成华5.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J], 侯文久;杨凤影;王维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菌 ( V i b r i o ) 在 海 洋 环 境 中 是普 遍 存 在 的 , 会 以
鉴定 病原 菌 , 得 到 了 很 好 的 结 果 ] , 但 是 在 水 产 养 殖 动物 的病 原微 生物 检测 上 还 很 少被 使 用 , 仅 有零 星报
( S t i c h o p o d i d a e ) 仿刺参 属 ( Ap o s t i c h o p u s ) , 是 我 国 重
合 群 中 已有 种 类 被 报 道 会 引 起 海 洋 生 物 发 病 甚 至 死 亡[ a - s 3 . 这 一 复 合 群 中 的 弧 菌 其 系统 发 育 特 征 较 为 接
2 0 1 4年 3月
度 夏 仿 刺 参 病 原 菌 伯 麦 罗 氏弧 茵 的分 离
鉴 定 和 特 征 研 究
方旅 平 , 周 宸 , 黄瑞芳。 , 林 琪 , 何 丽斌 , 葛 辉 , 李 少菁
( 1 . 厦 门大 学 海 洋 与 地 球 学 院 , 福建 厦 门 3 6 1 1 0 2 ; 2 . 福建 省水产研究所 , 福建 厦门 3 6 1 0 1 3 )
第 5 3卷
第 2期
厦 门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Xi a me n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Vo 1 . 5 3 No . 2
Ma r .2O1 4
仿刺 参 [ Ap o s t i c h o p u s j a p o n i c u s( S e l e n k a , 1 8 6 7 ) ] 隶 属 于棘 皮 动 物 f - / ( E c h i n o d e r ma t a ) 海 参 纲 ( Ho l o t h u r o i d e a ) 檐 手 目( As p i d o c h i r o t i d a ) 仿 刺 参 科
近, 而 传 统 的生 化 实 验 又 耗 时 费 力 , 因 而如 果 能 利 用 基 质辅 助 激 光 解 析 电 离 飞 行 时 间质 谱 技 术 ( ma t r i x -
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 i o n i z a t i o n t i me o f f l i g h t
产动 物病 原菌 的鉴 定提 供更 为便捷 、 准 确 的鉴 F MS技 术 已在 我 国医学领 域 内用于 快 速
染而患 病 , 其 中最常见 的疾病 是腐皮综 合征, 如 2 0 0 8 -2 0 1 1 年 福建 省养 殖仿 刺参 发 生腐 皮 综合 征 , 虽 然未 出现 大规 模死 亡 , 但 是 这 种疾 病 严 重 威胁 着 南 方 仿刺 参养 殖业 持续 、 稳定、 健 康发 展.
要 的海洋 养殖 对象 . 仿刺 参 为温带 种 , 因此 仿 刺 参度 夏 是南 移养 殖 的关键 问题 , 当进 入夏 季 后南 方海 域 的水
温高 于 2 O℃ 时 , 仿 刺 参 易 于 被 海 洋 环 境 微 生 物 所 感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r y , MAL D I — TOF MS ) , 将 为 海 洋 水
摘 要 :以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度夏仿刺参( Ap o s t i c h o p u s j a p o n i c u s ) 为对象 , 从其体壁病灶处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原细菌. 通
过 传 统 细 菌 鉴定 方 法 对 病 原 菌 的形 态 学 、 生 理 生 化 特征 和 培 养 特 征 进 行 研 究 ; 以1 6 S r R N A 基 因测 序 为 基 础 , 结 合 基 质 辅 助 激 光 解 析 电离 飞行 时 间 质 谱 技 术 ( MA L D I - TO F MS ) 进 行鉴 定 , 结果 表 明该菌 株在 分类 上 属于 伯麦 罗 氏弧菌 ( V i b r i o p o me r o y i ) ; 人 工 感 染 实 验 验证 了不 论 是 注射 感 染 还 是 浸 浴 感 染 , 该 菌株均能导致仿刺参 发病甚至死亡. 此外 , 将 本 次 实 验 获 得 的 伯麦 罗 氏弧 菌 菌 株 S U S ( V. p o m e r o y i S US ) 与伯 麦 罗 氏弧 菌 的其 他 菌 株 , 如 p o m e r o y i L MG 2 0 5 3 7 ( 典 型 菌株 ) 、 p o m e r o y i 9 2 9进行 比较 , 探 讨 了 来 自不 同海 域 的 菌株 生 理 生 化 特 征 与 环 境 因 子 之 间 的关 系. 研究结果 显示 : 伯 麦 罗 氏 弧 菌 为 南 移 度 夏仿 刺 参 腐 皮 综 合 征 的病 原 菌 , 而 且 表 明 MA L D I - T O F MS技 术 结 合 微 生 物 数 据 库 MA L D I B i o t y p e r 系 统 的 鉴 定 方法准确 、 便捷 、 重复性高 , 非 常适 合 于 传 统 鉴 定方 法 易 混 淆 的种 类 鉴 别 , 这 为 南移 仿 刺 参 的 疾病 检 查 和 预 防 奠定 了基 础 .
关键 词 : 伯麦 罗氏弧 菌 ; 仿刺参 ; 腐 皮综合征 ; 1 6 S r R N A; MA L D I - T O F MS
中 图分类 号 : S 9 4 1 . 4 2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4 3 8 — 0 4 7 9 ( 2 0 1 4 ) 0 2 — 0 2 7 3 — 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