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羁旅行役诗(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问: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
• ①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开门惜夜景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 ②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 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8
常见情感
④久戍思归: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以及人民的的苦难生活,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出现明确情感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借景抒情:只有景物描写(纯景) 枫桥夜泊
•①用典抒情。颔联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愿望
•②借景抒情。颔联借“秋风”“寒雨”营造凄清的氛围,含蓄蕴藉地写出诗人
内心的凄凉。
•③拟人。颔联中“教”和“劝”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直言自己想家、
想饮酒,而是“被秋风教”“被寒雨劝”,以含蓄深沉的方式表达诗人不得归的
无奈。
20
12
2、对写(侧面落笔) 常与想象联用,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3
课堂练习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 垂垂雪几茎。
2
1、标题中多 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 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 除夕等节日名。
3
2. 羁旅行役诗(词)常见意象 • 环境意象:月亮、浮云、流水、危栏;孤灯、孤舟;西楼、高楼
、危楼;秋风、秋霜; • 植物意象:衰草、浮萍、飞蓬(漂泊之感)、杨柳、梧桐叶落、
• 特殊意象:家书;桑梓(代指家乡);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 表达思乡怀亲的典故:杜鹃啼血、鸿雁传书、莼鲈之思(莼羹鲈
脍)、鱼传尺素 • 意境: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冷色调)
5
常见情感
①流离孤苦:叙写羁旅漂泊的艰难,抒发漂泊无依的孤独、凄 苦及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 【晚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2019年天津卷)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
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行役诗鉴赏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 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 写下诗篇。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 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城外寒山
3.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1
1、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画面,虚景是诗人通 过联想、想象或借助梦境而虚拟的画面。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落花、黄叶 • 动物意象:鸿/孤雁、归鸟、杜鹃(子规)、鹧鸪、沙鸥、瘦马
、猿啼、寒蝉 • 时空意象:日暮、寒秋、夕阳(斜晖)、暝色;远山、关山、驿站
、阳关、天涯、他乡
4
• 声音意象:笛声、芦管声、角声、鸦鸣声、杜鹃声、鹧鸪声、捣 衣声(砧声)
•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 清明节、社日
6
常见情感 ②思亲思乡: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与自己的孤独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
常见情感
③宦海浮沉: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以及年华老去的悲伤之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
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7
(2019年天津卷)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 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2.请指出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①借景抒情“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之情。 • ②用典“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生不逢时的苦闷。 • “去国同王粲”借王璨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③直抒胸臆“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一个“苦”字表明了诗人漂泊他 乡的哀痛。
B 鱼脸,而弃官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秋日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伴于陆胜宅院内,此地竹树幽深,与辟疆园相似。 B.首联本有感伤之心,颔联又转人思归之情,上下内容转换自然,情感生成合理。 C.“归心”和“旅服”两句上承“秋风”“寒雨”的景象,下启诗人的情感表 达。 D.此诗前四句主要写宴聚的缘由,后四句宕开一笔主要写个人情愿,融合了叙 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18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南史
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因偶辟疆。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注] 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骚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 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
19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南史
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因偶辟疆。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注] 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骚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 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 鱼脸,而弃官回乡。 2.本诗颔联情感表达极为精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孤舍一檠qíng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 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问:词的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南北短长亭”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羁旅之愁; • “年去年来鞍马上”表达了作者多年鞍马劳顿之苦; • “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抒发了作者年过半百却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
14
山寺夜起 江湜
B 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
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
• ①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开门惜夜景 ”,“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 ②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 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8
常见情感
④久戍思归: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以及人民的的苦难生活,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出现明确情感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借景抒情:只有景物描写(纯景) 枫桥夜泊
•①用典抒情。颔联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愿望
•②借景抒情。颔联借“秋风”“寒雨”营造凄清的氛围,含蓄蕴藉地写出诗人
内心的凄凉。
•③拟人。颔联中“教”和“劝”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直言自己想家、
想饮酒,而是“被秋风教”“被寒雨劝”,以含蓄深沉的方式表达诗人不得归的
无奈。
20
12
2、对写(侧面落笔) 常与想象联用,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 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3
课堂练习
南乡子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 垂垂雪几茎。
2
1、标题中多 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 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 除夕等节日名。
3
2. 羁旅行役诗(词)常见意象 • 环境意象:月亮、浮云、流水、危栏;孤灯、孤舟;西楼、高楼
、危楼;秋风、秋霜; • 植物意象:衰草、浮萍、飞蓬(漂泊之感)、杨柳、梧桐叶落、
• 特殊意象:家书;桑梓(代指家乡);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 表达思乡怀亲的典故:杜鹃啼血、鸿雁传书、莼鲈之思(莼羹鲈
脍)、鱼传尺素 • 意境: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冷色调)
5
常见情感
①流离孤苦:叙写羁旅漂泊的艰难,抒发漂泊无依的孤独、凄 苦及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 【晚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2019年天津卷)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
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行役诗鉴赏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 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 写下诗篇。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 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城外寒山
3.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1
1、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画面,虚景是诗人通 过联想、想象或借助梦境而虚拟的画面。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落花、黄叶 • 动物意象:鸿/孤雁、归鸟、杜鹃(子规)、鹧鸪、沙鸥、瘦马
、猿啼、寒蝉 • 时空意象:日暮、寒秋、夕阳(斜晖)、暝色;远山、关山、驿站
、阳关、天涯、他乡
4
• 声音意象:笛声、芦管声、角声、鸦鸣声、杜鹃声、鹧鸪声、捣 衣声(砧声)
•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 清明节、社日
6
常见情感 ②思亲思乡: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与自己的孤独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
常见情感
③宦海浮沉: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以及年华老去的悲伤之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
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7
(2019年天津卷)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 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2.请指出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①借景抒情“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之情。 • ②用典“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生不逢时的苦闷。 • “去国同王粲”借王璨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③直抒胸臆“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一个“苦”字表明了诗人漂泊他 乡的哀痛。
B 鱼脸,而弃官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秋日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伴于陆胜宅院内,此地竹树幽深,与辟疆园相似。 B.首联本有感伤之心,颔联又转人思归之情,上下内容转换自然,情感生成合理。 C.“归心”和“旅服”两句上承“秋风”“寒雨”的景象,下启诗人的情感表 达。 D.此诗前四句主要写宴聚的缘由,后四句宕开一笔主要写个人情愿,融合了叙 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18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南史
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因偶辟疆。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注] 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骚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 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
19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南史
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因偶辟疆。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注] 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骚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 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 鱼脸,而弃官回乡。 2.本诗颔联情感表达极为精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孤舍一檠qíng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 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问:词的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南北短长亭”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羁旅之愁; • “年去年来鞍马上”表达了作者多年鞍马劳顿之苦; • “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抒发了作者年过半百却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
14
山寺夜起 江湜
B 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
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
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