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世界近代现代史》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
—《世界近代现代史》综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加强,国际关系因此发生巨变。
据此回答1~4题:1.新航路开辟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引起了“商业革命”B.引起了“价格革命”
C.使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构建
2.14和15世纪、16世界、17世纪,在国际关系中起分别支配作用的国家分别是()A.西、葡→西、葡→英国B.英国→西、葡→法国
C.西、葡→法国→英国D.西、葡→英国→法国
3.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期间,复辟王朝推行亲法政策立即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其主要原因是()A.两国的宗教信仰不相同B.法国是英国最大的海外竞争对手
C.两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D.法国反对英国成立封建王朝复辟
4.18世纪中期,英国竭力压制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本国资产阶级利益B.弥补殖民战争的财政赤字
C.削弱北美殖民地的实力D.镇压北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发生的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战争。
据此回答5~8题。
5.一战前夕,巴尔干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焦点和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原因是()A.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B.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
C.巴尔干战略地区非常重要D.沙俄对巴尔干的军事渗透
6.下图是表现一战的漫画《后至之客》,图中后至之者是
美国。
其它依次代表的是日本、英国、法国和国际联盟。
这张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帝国主义列强排斥美国
B.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的远东殖民地
C.美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争夺霸权
D.日本是当时最弱的帝国主义国家
7.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
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
C.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8.当苏俄退出一战后,英国政府以俄国无力保卫中立国地位
为借口,以执行盟国职责,防止德国入侵俄国北方战略要
地为幌子,派军队在俄国北方的摩尔曼斯克登陆。
这说明()
①两大体系矛盾已经成为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
②协约国对苏俄的举动非常仇恨
③协约国开始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④英国力图阻止德国对苏俄的进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以及成熟。
据此回答9~12题。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前后,先后建立起()A.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B.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C.开明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
10.之所以说法国大革命比较彻底,主要是因为()
A.它鼓励资产阶级发展近代工业B.它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障碍
C.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D.它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11.1862年后,德意志俾斯麦进行的军事改革()A.标志着德意志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开始
B.标志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峙的开始
C.“铁血政策”开始影响到社会政治和经济
D.说明德意志实际上完成了政治统一
1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其表现在()A.资本主义金融诚信体系建立B.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根除了法西斯主义生长的社会基础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得以从根本扼制
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据此回答13~16题。
13.下列是四个国家的国旗,其中拉丁美洲第一个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墨西哥D.阿根廷
14.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同点中不包括
...()
印度民族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A.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B.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C.都是农民领导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D.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15.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潮流。
这一时期,打破法西斯“天下无敌”神话的国家是()A.中国B.埃塞俄比亚C.西班牙D.苏联
16.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突出成就。
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促进B.参加会议的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C.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被粉碎D.与会国家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崛起,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据此回答17~20题。
17.14~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A.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政体B.强大的国力和科技实力
C.优越的位置和经济中心地位D.探索新航路成功和殖民扩张活动
18.19世纪晚期,美国和德国开始崛起,其主要成功经验是()A.实现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重视国内经济各地区平衡发展
C.重视科技发展,提高综合国力D.推行积极的对外殖民扩张政策
19.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其原因是()
①斯大林的领导和工业化方针②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打击④民主政治生活的初步建立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世纪60年代开始,除日本之外,亚洲开始崛起于世界。
21世纪被称为“亚洲的世纪”。
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崛起的先后顺序是()A.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中国
B.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泰国、马来西亚
C.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韩国、马来西亚
D.日本、新加坡→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
世界近代现代史是一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而工业化是各国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据此回
答21~25题。
21.19世纪初期,法国工业化的主要特征()A.工业化在曲折中前进B.工业化成就显著,进展顺利
C.工业化主要利益于资本投入大D.工业化进程缓慢,被许多国家超过22.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是()
①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②工业产品行销欧亚非三洲
③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④工业资本大量输出到欧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的经济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其表现为()A.由农业向轻工业转化B.由农业向商业转化
C.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D.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化
24.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工业化的成就突出地表现为()A.开始进入以重工业为主导的阶段B.农业生产工业化水平世界第一
C.某些军事工业技术和产量超过美国D.重工业全面赶超美国,举世瞩目
25.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现代化取得突出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①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②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③国民经济稳步增长④人均国民生产超过美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75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7分。
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3分。
要求:分析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26.(12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1 美国培里舰队到日本图2 武装倒幕形势图
图3 大政奉还图图4 明治天皇重新掌握实权
图5 1872年的日本铁路交通图6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街道
阅后回答:
(1)根据图1和所学知识,分析图2出现的原因。
(3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3出现的前因后果。
图4与图3存在什么关系?(3分)(3)根据图5和图6,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2分)(4)据图5和图6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社会进步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有哪些?(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
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
……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
……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
……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比亚。
”
——马世力《世界史纲》材料三: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材料四:
请回答:
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4分)
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4分)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2分)
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
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情况统计表
根据美国米
切尔《百
年美国经济
发展》编制
(1)材料
一主要反映哪些
趋势?(1分)材料二到1920年,(美国)宪法第19修正案规定了不得以性别歧视剥夺选举权,妇女最终得到平等选举权。
可是各州社会进步的脚步不同,一直要到1964年美国宪法第24修正案规定,不得因未交税而剥夺公民的选举权。
从这个时候开始,黑人和穷人行使公民权才扫除了最后的法律障碍。
1971年生效的关于降低公民选举年龄的第26条修正案等,这26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魏文宪《美国的宪政》
(2)材料二反映哪一主要趋势?(2分)这一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3)根据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所反映的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三20世纪美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统计表
——根据美国米切尔《百年美国经济发展》编制(4)材料三反映哪些趋势?(2分)说明什么问题?(1分)
(5)材料一至材料三各反映了怎样的核心问题?(3分)这些核心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1分)
三、问答题(共3小题38分。
第29小题12分,第30小题13分,第31小题13分。
要求:
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
29.(12分)19世纪60年代,一股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中、俄两国同时进行了改革。
但改革后两国的历史发展的走向却截然不同。
据此回答:
(1)中俄同时进行的改革分别指什么?(2分)
(2)试说明“两国历史发展的走向”、“截然不同”的含义。
(2分)
(3)结合史实分析,导致两国历史发展走“截然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4)两国的改革对你有何启示?(2分)
30.(13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经济经历了哪几次飞速发展?简述德国每次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31.(13分)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地区经历了由弱到强、由强转弱、由弱再强的曲折历程。
据此回答:
(1)16世纪至20世纪早期欧洲国际地位如何?(1分)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2分)
(2)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2分)
(3)二次大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分)请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分)
(4)结合欧洲国际地位的变化,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启示?(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C(题目要求是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故选C。
)2.A(14~16世纪,西、葡是国际关系的主体。
16世纪末,西、葡衰落,英国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直到二战后。
)
3.B(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最根本取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B项最符合题意。
A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C项是客观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
)
4.A(A是根本原因,C是直接原因,B项都是非主要原因。
D项与题意无关。
)
5.C(导致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
客观上这里的战略地区重要。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落只是巴尔干民族运动兴起的原因。
)
6.C(A的叙述是错误的,B反映的图中的现象,C反映的是本质,D与图片无关。
)7.A(使用毒气是在索姆河战役中,先进武器对战局不一定起决定作用,当时美国是科技最先进的国家。
)
8.B(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英国阻止德国只是借口。
)
9.B(英国于1649~1660年间建立起共和国,1660~1688年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9年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
故选B。
)
10.D(A、B、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任务,D项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只有法国大革命得以实现。
故选D。
)
11.C(俾斯麦是容克贵族的代表,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掌权,不能够说明A项中的“开始”。
B项形成于1892年法俄同盟的形成。
D项实现于1871年。
)
12.B(罗斯福“新政”的“新”,其主要含义是由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
A项不符合史实,C项也与题意无直接的关系,D项是错误的表述。
)13.B(美国是美洲第一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拉丁美洲第一个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海地。
)14.C(A、B、D都是两者的共同点。
C项中,印度是由封建王公领导的,是不同点。
故选C。
)
15.A(中国于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天下无敌”的神话,而苏联是在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中对德国实现的。
而30年代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
)
16.B(A项是重要原因,B项是最主要的原因,C项亚非会议的结果,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因为,亚非独立国家大多数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
17.A(C项是客观原因,B项不符合西、葡两国的国情,D项是直接原因。
故选A。
)18.C(A项是前提,B项也与史实不相符合。
C项是最主要的经验,是两者的共同点。
D 项是国家对外政策。
)
19.A(当时,①是重要原因,②是使苏联模式优越性得到积极体现的体制原因,③是苏联经济大幅度发展的客观因素。
④项的叙述不符合国情,在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民主政治生活因大清洗运动遭到践踏。
)
20.A(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开始崛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开始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迅速发展起来。
故选A。
)
21.A(19世纪初期,法国由于正在拿破仑时期,对外战争影响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而复辟的波旁王朝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工业化进程较快。
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第二个工业国。
因此,法国工业化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
22.D(由于当时美国对外政策以美洲为主,因此,其工业产品主要是在美洲、太平洋和亚洲等地有较大的倾销。
美国当时的工业资本主要来自欧洲,而不是大量输出。
)23.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化均表现为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化。
C项发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
24.C(苏联从建国初期就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因此A项是错误的表述。
B项和D项明显错误,由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争霸中占据优势,其军事工业和国民经济与美国差
距缩小。
)
25.D(日本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
其它说法与题目相一致。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7分。
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3分。
)26.(12分)【解题指导】第(1)题,图1中透露出的信息是美国打开日本大门,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所学的知识,包括幕府的腐朽统治,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
第(2)题,图3的因果内容在教材上有叙述,在回答时要加以概括。
分析图4与图3关系时,要联系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的关系。
第(3)题,从火车等近代交通的发展和居住、生活等环境变化,可以得出日本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开始并得到发展。
第(4)题,从材料看,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加快了;从所学的知识看,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取得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最强国,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总之,要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日益腐朽。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受到幕府封建统治的阻碍。
因此,武装倒幕运动兴起。
(3分)
(2)1867年,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明治新政府成立,幕府表面上同意奉还政权,但暗中积极策划反扑,结果被打败。
(2分)正是武装倒幕运动,才使天皇重新掌握实权,才推动了明治维新运动的进行。
(1分)
(3)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加快。
(回答:“日本明治维新后,政治、经济开始近代化”
也酌情给分。
)(2分)
(4)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使日本成为亚洲最强国;日本还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开始对外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4分)
27.(12分)【参考答案】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了这一构想。
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4分)
②国际联盟受到英法等大国的操纵,成为其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导致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4分)
③联合国的宗旨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国际问题,即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2分)
④1971年。
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参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等。
(2分)
28.(13分)【解题指导】第(1)小题是内涵式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美国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呈明显上升趋势。
第(2)小题也是内涵式问题,第一问是归纳材料反映的现象,材料中出示了美国公民选举权在财产、性别、年龄等方面的限制的放宽,说明美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民主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第(3)小题,要从政治的性质是由经济的性质决定的原理着手,分析美国经济的现代化要求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美国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推动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第(4)小题又是内涵式问题,是分析材料三中的表格数据变化,可以得出美国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例、人均寿命、公共文化福利开出逐步在增加,反映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5)小题是总结性问题,从材料一的核心看是美国经济的现代化,从材料二的核心看是美国政治的现代化,从材料三的核心看是美国社会的现代化。
而从三段材料的关系来看,经济现代化决定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又反作用于经济现代化。
【参考答案】(1)美国人均GDP、人均收入呈上升趋势。
(1分)(2)美国宪法对于公民选举权在财产、性别、年龄等方面限制由较严到逐步放宽。
(2分)美国民主制度逐步进步和完善。
(1分)(3)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提高,其民主政治制度也逐步完善。
(2分)(4)美国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例、人均寿命、公共文化福利支出逐步增加。
(2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分)(5)材料一是美国的经济现代化,材料二是美国的政治民主化,材料三是美国的社会现代化。
(3分)经济现代化决定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1分)三、问答题(共3小题38分。
第29小题12分,第30小题13分,第31小题13分。
)
29.(12分)【解题指导】第(1)小题从19世纪60年代这一时间限制,可以推断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俄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
第(2)小题主要是考查两个国家改革的结果上的明显差异,关键词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越来越深地陷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第(3)小题,要从两国改革的经济原因、改革的重点、社会状态等比较。
第(4)小题,在谈启示时要结合两国改革的政治因素,运用政治决定经济、政治对经济具有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的原理分析。
【参考答案】(1)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19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
(2分)
(2)含义:①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中国没能走向富强,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2分)(3)①内驱力不同:俄国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的阻碍,只有废除农奴制,资本主义才能进一步发展。
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中国当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清政府的改革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维护自己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由地主阶级推动。
(3分)②领域不同:俄国改革重点在生产关系方面,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中国改革重点在生产力方面,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军和培养人才。
(2分)③中国受到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外部干扰因素。
(1分)
(4)①经济的现代化必须有政治的现代化保障;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必须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2分)
【评分说明:本题第(3)、(4)问学生不必拘泥于答案叙述,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均酌情给分。
但本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
30.(13分)【解题指导】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中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和20世纪60年代(二战后)的快速发展三个时间段入手分析。
然后结合所学过
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
在答题时,要把每个阶段的发展状态及其原因分成阶段进行叙述,以便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第一次在19世纪中期。
(1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分)普法战争爆发,法德矛盾突出。
(1分)
(2)第二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德国国家的统一;普法战争中得到资金和资源。
(2分)法德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导致一战爆发。
(1分)
(3)第三次在20世纪60年代。
(1分)原因:联邦德国推行政治改革;非军事化;
美国的扶持;政府的正确政策;高素质的劳动力。
(4分)1967年,法国和德国都加入欧共体。
(1分)
31.(13分)【解题指导】第(1)小题,当时欧洲是世界的主导,原因要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进步和先进社会制度的确立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2)小题,虽然当时欧洲在一战中普遍削弱,但由于英国和法国仍然有较大的力量,因此仍然是世界的主角。
但也要看到美国实力的上升及对欧洲的威胁。
第(3)小题,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但随着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欧洲力量又强大起来,并形成与美国抗衡的格局。
原因要从社会改革、共同体成立、经济实力的增强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小题,回答启示要联系国际环境、科技发展、国际联合和及时改革等角度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1)国际地位:取得对世界多数地区的霸权地位,在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导地位。
(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较为普遍确立,对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增强自身的实力。
(2分)
(2)国际地位:受到沉重打击,但仍然在国际局势居主导地位。
(1分)原因:一战中,欧洲两大军事相互残杀,英法被削弱,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德国被抑制;美国逐渐取得经济霸主地位,对欧洲的主导地位形成威胁。
(2分)
(3)国际地位:由丧失国际局势的中心地位到逐步能够与美国等超级大国抗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