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表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表格)
一、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

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

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

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小男孩乞讨的目的是_______,多尔先生在火车上看到了小男孩的前方是一块公墓,知道了___________。

2.下列对小男孩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是要偷贵妇人的钱。

B.小男孩乞讨是有大人指使的。

C.小男孩的头发脏兮兮的,是很长时间没洗澡造成的。

D.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他喜爱万寿菊。

3.给下面的词语加上拼音。

衣衫褴褛
..(_______)(______)瘦骨嶙.峋.(_____)(_____)
怒喝.一声(_______)
4.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这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全文,用简洁语言填写多尔先生对小男孩情感态度变化。

鄙夷—— 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6.你是如何理解标题“风雨中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
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
..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耸立——(________)拥挤——(________)
2.第一自然中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本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

(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画线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四字词语_________。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船夫________,船的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
了卞和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童年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②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

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

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

有意思的是,母亲把
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晩上睡觉时我钻进去,就是暖乎乎的了。

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

”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③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

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

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

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④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

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是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

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⑤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
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无二
....的。

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⑥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⑦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文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
一.视同仁
...,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

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

她们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这叫作“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独一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视同仁: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的两种用法”指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每空不超过6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第②③段,想一想,画“”的句子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画双横线的句子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用词儿“新鲜”“准确”和“生动”?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母亲和毕大妈朴素的生活中,你得到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①两头猛狮正在远处窥视着野牛群。

它们开始一步步接近野牛群。

忽然,它们加快了步子,纵身一跃。

野牛群警觉到危险在通近,它们四散逃开。

②不知怎的,一只野牛奔跑速度开始减慢,它不幸地被捉住了。

狮子张开它们的血盆大口,露出一排尖锐的牙齿。

不幸的野牛发疯似的用它的蹄子去端,用它的角去顶,不放弃最后一丝生的希望……
③终于,这头野牛使尽全力,从狮口逃了出来。

当狮子反应过来时,野牛已经跑出很远一段距离了。

就在即将逃脱狮子的威胁时,它却突然站立不动,身体一阵抽搐。

在草丛中,一头还粘着胞衣的小牛赫然落地。

然而连为孩子舔去胞衣的时间都没有,野牛妈妈迅速地离开了孩子,引开了已快近前的怒狮……
④野牛群回来了。

一头母牛为小牛舔掉了胞衣。

牛群的首领和几头公牛围住了野牛妈妈的尸体,她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牛母的喜悦。

⑤祭礼似的,每个经过牛妈妈尸体旁的野牛都会向这位牺牲的同伴身上洒上几蹄子土。

那头刚刚降生的小牛静静地站在一旁,眼里满是膜拜的虔诚。

1.请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A.狮子的威胁B.母牛的喜悦C.血色的母爱D.虔诚的膜拜
2.联系全文,对第②自然段中划线词“生的希望”合适的理解是()A.野牛生的希望B.野牛和小牛生的希望
C.野牛群生的希望D.狮子生的希望
3.你认为第③自然段的划线词“终于”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她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牛母的喜悦”中的“她”换成“它”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很多语句写出了野牛妈妈的伟大,请用“_____”画出其中的一句,并在横线上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几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

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①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

②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③那匹小马,也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

④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

⑤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边”。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拍一拍战士的肩胛。

“首长,走……走不动了。

”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棵饼,眼窝里闪着泪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

”另一个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

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

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

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自然段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画“_____”的句子选择一个最确切的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战士感到饥饿、疲劳,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

()
(2)在困难中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十分激动。

()
(3)在危难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

()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

当“他”打开纸包看到几小块青稞饼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首长与战士的什么精神使你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日葵
春天来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绿了。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

他们把玉米、大豆、谷子等优良种(zhǒnɡ zhònɡ)子种(zhǒnɡ zhònɡ)进了责任田,也把乌黑发亮的葵花籽儿,撒进肥沃的泥土里。

一阵春风,一场春雨,玉米出来了,大豆出来了,谷子也出来了。

葵花呢?葵花用它那两片有力的嫩芽举着“人”字形的种子硬壳也出来了。

阵阵春风,场场春雨,向日葵长高了,已经有五六片叶子了。

它像一个欢乐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夏天到了,在这生长的季节里,向日葵已经告别了自己的幼年,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了。

你看,它那舒展的叶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头顶上隐隐约约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小小的绿色的花盆。

它的花盆一天天长大,终于开出了轮子似的花朵。

几十个黄色的花瓣。

花盆中间是密密麻麻的金灿灿的花蕊。

一阵狂风,一场暴雨,向日葵在风雨中摇摆,而它的头却时时刻刻朝着太阳。

早晨,葵花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阳,中午太阳当空,葵花总是扬起那金色的脸庞(pánɡ bánɡ)。

傍晚,太阳徐徐落山了。

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恋恋不舍地和太阳告别。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阳光照进它们的心里了。

秋天来临,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向日葵度过了它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渐渐成熟了。

习习秋风,丝丝秋雨,向日葵的叶子由绿变黄,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谢了。

但是花喷里那些数不清的花蕊下面却结出了饱满的果实——葵花籽儿。

这时,向日葵谦虚地悄悄地低下了头。

好像在向人们暗示,该收获了。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他们打下葵花籽儿,选好的交给国家榨油,剩下的留给自己吃,还用葵花的叶、茎做饲料。

向日葵对人们的贡献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虽然结束了,但它留下的丰收果实,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由于向日葵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哺育,它的果实才格外饱满,格外香。

是的,我们少年儿童也正像葵花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1.选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四个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再写出你从课外想到的四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描写向日葵外形特点的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描写向日葵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点,写出了“果实格外饱满,格外香”并且产生了联想,这联想是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向日葵的?请选出的正确。

()
A.按时间顺序。

B.按事情的发展、变化顺序。

C.按事物的特点、类别顺序。

D.按空间顺序。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来时还可以做糕饼。

去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选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读句子,说说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下面两句话。

(1)“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3.文中画“”的句子不仅写出了桂花__________的特点,还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___________之情。

4.文中写到桂花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线句子,思考: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

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
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

”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

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

”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林冲看他气势汹汹,
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本文选自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______》。

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形象,如宋江、____、____等。

这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等。

3.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
林冲看他气势汹汹,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

A.因为……所以……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D.不是……就是……
4.“措手不及”的意思是( )。

A.手不知放哪里好B.临时来不及应付C.手够不着的地方D.比不上
5.下列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使”,一个“还”,写出了洪教头的步步紧逼和林冲的礼节性防守。

B.“把火烧天”写出了洪教头欲置人于死地,“拨草寻蛇”写出了林冲点到即止。

C.文中洪教头和林冲两人的动作形成对比,烘托出了洪教头的勇猛无敌。

D.洪教头的动机是恼恨林冲和赢得银子,而林冲是出于无奈、礼节性应对。

6.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1)林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的主人公是林冲,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洪教头,这样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乌声,到处都是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13.“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热闹的景象;②(景象)繁盛活跃;
③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文中“热闹”一词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在“他只顾着看热闹完全不理会我在说什么”一句中,“热闹”应选第_______种。

(填序号)
1.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鸟的天堂
________的景象。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____。

3.从画曲线句子中的“叫”“飞”“扑”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课内短文,以及下面两则资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嚎。

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

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
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资料一:
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青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

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

挺拔的大树,藏蕤的小草,芳香的泥上,美丽的田舍,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

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

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

也觉得有韵有意。

(《京郊日报》)
资料二: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

作者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

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

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

”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

在南国优美的田野中、明净清浅的小河边。

一种常见的水禽被人尊为水边隐士、江田长者的白鹭,出没其间,把乡居生活点缀得特别富有情趣。

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观察力,对白鹭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1.这个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第2、3、4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到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想一想,这些句子主要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白鹭的。

4.根据上面两则资料,完成下面练习。

(1)作者通过描写白鹭,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名的意象。

我能想到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句:“_________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鳜鱼肥。

”还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鹏鸣翠柳,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