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200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试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200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试题
第I 卷(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凋敝调查啁啾未雨绸缪风流倜傥B.秕谷毗连纰漏如丧考妣蓬门筚户
C.寓所愚昧偶尔向隅而泣藕断丝连D.打靶疤痕芭蕉奇葩异草反弹琵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针砭鬼域伎俩毛骨悚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邦交座收渔利戮力同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C.熟谙因才施教金殴无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巨擘心无旁骛披沙沥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把幻灯打开——马上开会修改销售方案。
”总经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B.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荷塘的四周,长着许多树。
蓊蓊郁郁的。
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能牵连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是故作惊人之语吗?答曰:非也!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若再要点些________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②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忘记把水桶卸下肩来,就站在那儿________,这真是他从人民群众中获得的最崇高的奖赏了。
③苦瓜浑身是苦,只有鲜红成熟的瓤才是甜的,而且还真叫甜;成熟才甜,这话听起来是常识,却________有点哲学味道。
④小路引我走过一个小村庄,________绿雾似的小竹园,掩映着________白灰墙乌板门。
A.景致驻足欣赏仍一片一道 B.景色凝神欣赏还一片一堵
C.景致凝神欣赏颇一团一排 D.景致驻足欣赏似一团一条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
....的。
B.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我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
..
言顺
..。
C.刘慧卿因参与“台独”分子研讨会,并发表支持“台独”的言论,连日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口诛
..
笔伐
..。
D.张生听说老夫人正在拷问红娘,担心东窗事发
....,于是悄悄跑了出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办事、想问题都应从党和人民
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增长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成为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C.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郑平博士日前获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2003年度物理奖,以表彰他在辐射热气动力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D.从这次巴以局部冲突的种种迹象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家园所在。
但在全球化文明语境紧锣密鼓推进的21世纪,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
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防卫的底线。
在名流各派、多元汇聚的世界格局互渗进程中,一个民族既要有恢宏博大、兼容并蓄的气度,也要有一种由理性促成的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与权利。
这里有两个基本的含义:第一,世界语境中的的“自我”在“他者”比照下应更彰显突出;第二,世界化的语境,并不意味着泯灭“自我”,相反它意味着不同文化身份的交流。
我们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基本的立场。
汉语作家怀有忧思:20世纪以来,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有可能渐渐丧失。
著名诗人于坚说:“对汉语诗人来说,英语乃是一种网络语言,克隆世界的普通话,它引导的是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但诗歌需汉语来引领。
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使它成为诗性语言,它有效地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记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
”于坚进一步指出,如果对异族语言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的失真。
”
网络时代的汉语教育特征,还表现为汉语文本不断的卡通化、图像化,文字阅读大量地被图像阅读所代替。
图像以画面色彩的丰富、形象的逼真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字的想象,某种程度上会使阅读趣味盎然。
但必须指出,图像只是诠释文体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普及的幼稚方式。
一方面,图像以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想象,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另一方面,因为图像阅读轻松不费力,人们可能一旦把图像阅读当成主要阅读方式,就可能渐渐放弃对文字的阅读。
图像天生是为儿童和懒汉准备,图像阅读硬塞给读者一个定格的文本。
而文字阅读具有模糊性、丰富性与包容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字提供因人而异的有多种可能的个性化阐释,带给读者无边的想象及再创造的空间。
《三国演义》在没有图像文本前,曹操、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在我们想象的空间里,栩栩如生地浮现。
而自从《三国演义》有了图像文本,想象中的曹操便成了鲍国安的替身,想象中的诸葛亮也被定格为“唐国强”。
想象空间里落英缤纷的意象归于死寂,被一个强加于人的虚拟的替身所圈定锁死。
汉语经典文本的诗性特征与人文精神就这样逐渐消失。
“现代人的自我认识与现代中国人的民族自我认同的危机:不要现代性,殖民;要实现现代性,也‘殖民’——两难”(张志扬)。
在这个“两难”的语境里,我们该如何勘破这个秘密?如何面对这个挑战?
7.联系全文看,不属于作者所说的“汉语教育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的一项是
A.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渗透。
而语言是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防卫的底线。
B.汉语是诗性的语言,如果对异族语言表达一味盲从,结果只能导致民族“文化原质的失真。
”C.网络时代的汉语教育特征,还表现为汉语文本不断的卡通化、图像化。
在盛行读图的时代,文字的阅读大量地被图像的阅读所取代。
D.汉语现在正处于“两难”的境地:不参与到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中,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就会因为落后而被殖民;而参与进去,文化的自我个性也有可能被全球化语境所吞噬。
8.对汉语写作的“文化身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是一种非网络的语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化的推进,他成了抵御异族文化入侵的首当其冲的防线,也是最后的防卫的底线。
B.在全球化文明的语境中,汉语既具有恢弘博大、兼容世界的气度,也具有坚持自我、保留自我的能力和权利。
C.汉语具备历史意识和天然的诗性特征,是一种诗性语言,他有效保存着人们对大地的回忆,保存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联系,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家园所在。
D.汉语要融入世界的文明之中,第一要更加突出自己民族的语言特点,第二要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的语言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
9.对“想象空间里落英缤份的意象归于死寂,被一个强加于人的虚拟的替身所圈定锁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的阅读带给读者的无边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没有了,图像阅读则是硬塞给读者的一种定格了的文本。
B.图像只是诠释文本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普及的幼稚方式。
图像以一种画面的定格圈定凝固了读者的想象,这是对读者想象能力的限定和剥夺。
C.图像以其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和立体生动,在一定意义上虚拟还原了文体的想象,会使阅读趣味盎然。
D.自从有了图像文本的《三国演义》,想象中的曹操便成了鲍国安的替身,想象中的诸葛亮也被定格为“唐国强”。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于坚认为,在全球化语境紧锣密鼓推进的21世纪,只有保持汉语的历史意识和天然诗性特征,才能够成为克隆世界的普通话,进而引导我们时代的经济活动。
B.文字的阅读如果能够和图象的阅读完美的结合起来,就能够把无边的想象、创造和画面色彩的丰富、逼真、立体生动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好的阅读氛围。
C.人们一旦开始阅读图象,就会被图象画面色彩的丰富、形象的逼真生动所吸引,从而放弃文字书面的阅读。
D.“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阅读具有模糊性、丰富性和包容性,能够给读者无边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和爱好进行多种可能的个性化的阐释。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
服阕,改蒲州学正。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B.一切……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
C.年荒劝振劝振:鼓励振作精神D.霍人罢市巷哭罢市:市上停止买卖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以静存为要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①欣然从之②从良人之所之C.①为设里社、里谷坛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①廉则吏不敢欺②位卑则足羞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曹端至孝和清廉的一组是
A.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②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B.①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②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C.①遭艰归……服阕,改蒲州学正②诸生得人师矣
D.①既丧,庐墓六年②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4.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第II 卷(共108分)
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2)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3)阅读下面文段,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4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______________ ______。
(《师说》韩愈)(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儿童如诗赵思运
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的儿童的。
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
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它洞穿万物的神力,它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
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
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
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诗人牛汉进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是不‘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愣得哑口无言”。
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
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
当孩子们在灾害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
记不清是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锥心的疼痛,那种感觉决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
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到这首诗都会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
它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
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
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最沉静也最能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是格非某篇小说里写到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现在只
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你的桥不牢/ 它是给鸽子走的
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 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
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 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
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
的诗了。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
但在
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
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
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和形而上学的神性原则。
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
到一种神性的执著。
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意蕴足以令人深思。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视角,一
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
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
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
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
在上帝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18.第五段中说,“这个美好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第六段中说,作者把格非小说中的一段对话当作诗给学生讲过,作者认为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
(3分)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结尾说:“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这里的“迷茫”与“光明”
分别指什么?“诗歌”和“儿童”共同点是什么。
(8分)
迷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诗歌和儿童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多次提到神性,神性在文中的含义是“儿童里泛神论的,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有灵性的”,并非唯心主义。
B.文章内容写儿童的神性和诗性,文章其实是写给成人看的,是告诫成人不要失落美好的童心。
C.文章说“儿童的一质是诗的”,主要是指儿童的心灵是单纯的。
D.作者认为儿童的视角是最美好的、最理想的。
E.文中引用诗人牛汉的故事,意在表明我们需要用孩子的世界点燃成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
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六(12分)22、筛选主要信息,将下列文字整合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20字。
(4分)
盐城人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很深,请人吃饭不论是家宴、工作宴还是亲朋好友聚会都是很讲究规矩的,
谁是主宾,谁是副主宾,谁个主陪,谁个副主陪,谁个一陪二陪……座次井然;谁个先敬酒,谁个后
敬酒有条不紊,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答:□□□□□□□□□□□□□□□□□□□□
23、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4分)
提示语:(液化气站广告)到家服务,送气上门。
改写为:服务到家,运气上门。
(1)提示语:(宾馆招贴)衣冠不整,拒绝入内。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示语:(精品小店)赚钱不多,概不赊销。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的词语,应当删去的是哪四处?(4分)
煤气是煤燃烧时产生释放(a)的一种气体(b)。
它(c)包含着许多成分,包括有毒和无毒成分(d),其中主要的、占很大比重的(e)成分是一氧化碳。
它是煤燃烧时(f)氧气不足(g)而形成的。
人们通常所说的(h)煤气中毒,实际上(i)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因为(j)煤气中的(k)其他成分不会使人中毒。
应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七、(60分)任选下列一句古诗词句子为作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江清月近人
1、A
2、B
3、A
4、C
5、C
6、B
7、A这是说在全球经济化进程中“文化”与“语言”所处的地位的,不仅仅是说“汉语”。
8.C 9.C 10.D
11.C劝振:勉励救灾。
振,通“赈”
12.B第1句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第2句的“之”是动词,“往”、“去”的意思。
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白话的“就”
13.D“贫不能归葬”可见为官时的清廉)
14.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
附文言文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
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
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
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既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
”于是专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
他对父母极孝顺。
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
要义。
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
”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
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
安葬父母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曹端刚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极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道理都除去不用。
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
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
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遵循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
知府郭晟请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
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瞒了。
”郭晟拜谢欣然接受。
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教诲。
服丧期满,改任蒲州学正。
霍州、浦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
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
古语说:‘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
’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
”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
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辞世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
他的众多弟子服丧之年,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
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
四、15.(1)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
(2分,“化”“耻”等关键的词语,错一处扣1分)
(2)曹端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3分,“高”、“行谊”、“延致”等关键词语,错一处扣1分)
(3)赵孝成王感谢公子假托魏王令夺了晋鄙的兵权而保存了赵国,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封给了公子。
(3分,“德”“矫”“存”等关键词,错处扣1分)(本题译文不够通顺酌情扣1—2分。
)16.(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
(“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
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
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
(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不同意。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天际下中流”,“无心”的白云“相逐”,才表现了他的孤独无伴及对自然的热爱。
删去后影响孤独和热爱自然之情的表达。
(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