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与氯非金属行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与氯非金属行的比较
实验演示
操作方法
取一支洁净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约3mL氢硫酸,然后滴入氯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溶液变浑浊(或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实验结论:氯水中的单质氯置换出硫化氢中的硫,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几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为: Na Mg Al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从而可以推出第三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进一步得出在同一周期中,随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实验考点
1、非金属性判断方法;
2、S、Cl2的化学性质。

经典考题
1、不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事实是()
A、受热时,H2S易分解,HCl难分解
B、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溶于水时,氯化氢的水溶液是强酸,硫化氢的水溶液是弱酸
D、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的酸性
试题难度:易
2、处于同周期的相邻两种元素A和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 弱,A处于B的________边(左或右);B的原子半径比A_________;若B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A最外层有_________个电子。

试题难度:易
3、下列各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渐弱,酸性渐强的是()。

A、NaOH、Mg(OH)2、H2SO4、H3PO4
B、KOH、NaOH 、H2SO4、HClO4
C、Ca(OH)2、Al(OH)3、HBrO4、HClO4
D、Mg(OH)2、Ba(OH)2、H3PO4、H2SO4
试题难度:中
1 答案:C
2 答案:左小 3
3 答案:BC
解析: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几种常见过渡元素性质
【铁】元素符号Fe,原子序数26,原子量55.847,外围电子排布3d64s2,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原子半径124.1皮米,离子半径Fe2+74皮米,Fe3+64皮米,第一电离能764千焦/ 摩尔,电负性1.8。

银白色金属,密度7.86克/厘米3,熔点1535℃,沸点2750℃,常见化合价+2、+3。

有良好延展性和传热导电性,纯铁容易磁化,也容易去磁。

化学性质较活泼。

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在潮湿空气中易锈蚀。

高温时能跟卤素、氧、硫、硅、磷、碳等化合,红热时跟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溶于盐酸和稀硫酸生成亚铁盐和氢气。

常温下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主要用于炼钢,制造铸铁和锻铁。

还原铁粉用于冶金。

在古代被发现。

在地壳中丰度为 4.75%,主要铁矿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

工业用焦炭还原铁矿石制得。

【钴】元素符号Co,原子序数27,原子量58.93,外围电子排布3d74s2,位于第四周期Ⅷ族。

金属半径125.3皮米,第一电离能763千焦/摩尔,电负性1.8。

主要氧化数+1、+3、+4。

银白色金属,硬而有延展性,具有铁磁性,密度8.9克/厘米3,熔点1495℃,沸点2870℃。

常温下不跟空气,水反应。

白热时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钴,也能分解水蒸气。

能跟卤素直接化合。

能溶解于盐酸、硫酸和硝酸中。

能被氢氟酸,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缓慢侵蚀。

用于制超硬耐热合金、磁性合金和切削工具用合金。

同位素60Co是一种放射源,用于医疗、科研和生产中。

1735年瑞典人布朗特煅烧钴矿得到钴。

主要钴矿有辉钴矿、砷钴矿。

先将钴矿转化为氧化钴,然后用铝还原制取钴。

【镍】元素符号Ni,原子序数28,原子量58.71,外围电子排布3d84s2,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金属半径124.6皮米,第一电离能741.1千焦/摩尔,电负性1.8,主要氧化数+2、+3、+4。

银白色金属,有良好延展性,具有中等硬度,有铁磁性。

密度8.902克/厘米3,熔点1453℃,沸点2732℃。

化学性质较活泼。

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室温时在空气中难氧化,不易与浓硝酸反应,能耐碱腐蚀。

细镍丝可燃,加热时与卤素反应,在稀酸中缓慢溶解。

能吸收相当数量氢气。

用于制不锈钢,抗腐蚀合金、蓄电池、化学器皿、陶瓷制品,还用作催化剂。

1751年瑞典人克朗斯埃特首先从红砷镍矿制得镍。

主要矿物有红砷镍矿、针镍矿等。

矿石经煅烧成氧化物后,再用水煤气或炭还原得到镍。

【铜】元素符号Cu,原子序数29,原子量63.55,外围电子排布3d104s1,位于第四周期I B族。

原子半径127.8皮米,Cu2+半径72皮米,第一电离能为750千焦/摩尔,电负性 1.9,常见氧化数+1、+2。

紫红色有光泽的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和传热、导电性。

密度8.96克/厘米3,熔点1083.4±0.2℃,沸点2567℃。

化学性质不很活泼,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易生成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Cu2(OH)2CO3]。

加热时跟氧生成氧化铜,跟卤素反应生成卤化铜,加热时跟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

不与水反应。

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

可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

也能溶于浓盐酸生成H2CuCl3和H2。

缓慢溶于氨水。

容易被碱侵蚀。

主要用于电器工业,如制电线、电缆、各种电器设备。

也用于制各种合金,如黄铜、青铜、白铜等,也用于电镀。

古代就发现了铜,主要矿物有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赤铜矿(Cu2O)、孔雀石[Cu2(OH)2CO3]。

铜矿石经冶炼得粗铜,最后经电解精炼得纯铜。

【锌】元素符号Zn,原子序数30,原子量65.38,外围电子排布3d104s2,位于第四周期ⅡB族。

原子半径125皮米,第一电离能915千焦/摩尔,电负性1.6。

主要氧化数+2。

银白略带蓝色有光泽金属,硬度 2.5,有延展性,良好的传热、导电性,密度为7.14克/厘米3,熔点419.58℃,沸点907℃。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室温时在空气中较稳定。

在潮湿空气中生成一层灰色碱式碳酸锌,可作保护膜。

锌燃烧时有蓝绿色火焰。

高温时跟水蒸汽反应放出氢气。

加热时可跟卤素,硫等反应。

易与酸反应,但高纯锌反应慢,若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或跟铜、镍、铂等金属接触时,反应加快。

溶于强碱溶液,生成锌酸盐,如:Zn+2NaOH=Na2ZnO2+H2↑
溶于氨水和铵盐溶液中,如:
Zn+2NH4Cl=Zn(NH3)2Cl2+H2↑
主要用于制合金、金属表面镀锌,还用于制干电池、焰火、作催化剂和还原剂。

我国明代以前已发现并使用锌。

主要矿物有闪锌矿ZnS、菱锌矿ZnCO3等。

先将矿石煅烧变成氧化锌,再用焦炭还原氧化锌制得。

【镉】元素符号Cd,原子序数48,原子量112.4,外围电子排布4d105s2,位于第五周期ⅡB族,原子半径141皮米,第一电离能873千焦/摩尔,电负性1.69。

微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粉末状的呈灰白色。

较软,有延展性。

密度8.65克/厘米3,熔点320.9℃,沸点765℃,氧化数+2。

在空气中迅速生成一层氧化物薄膜并失去光泽,起保护作用。

能溶于大多数酸中生成镉盐。

用于电镀、轴承,制低熔合金、硬焊合金,制电池、磷光体等。

还用于原子反应堆的中子吸收棒。

1817年德国人斯特罗迈厄发现了镉。

在自然界常与锌伴生,主要矿石是硫镉矿CdS。

工业上主要从锌冶炼的副产物中提取。

【铱】元素符号Ir,原子序数77,原子量192.22,外围电子排布5d76s2,位于第六周期第Ⅷ族。

原子半径135.7皮米,第一电离能885千焦/摩尔,电负性2.2,主要氧化数+3、+4、+6。

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质脆,加热时有良好延展性。

密度22.42克/厘米3,熔点2410℃,沸点4130℃。

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耐腐蚀性很强。

不溶于酸、稍溶于王水和熔融碱。

1803年由英国人台奈特等发现。

纯铱用在飞机火花塞中,还用于制造科学仪器、热电偶、电阻丝、自来水笔尖、耐高温合金、催化剂。

国际标准米尺用铂铱合金制成。

主要存在于锇铱矿和铂矿中。

从分离矿石中制得。

【铂】元素符号Pt,原子序数78,原子量195.09,外围电子排布5d96s1,位于第六周期第Ⅷ族。

原子半径138皮米,第一电离能868.4千焦/摩尔,电负性2.2,主要氧化数+2、+4。

俗称白金,银白色金属,面心立方体晶体,质柔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21.45克/厘米3,熔点1772℃,沸点3827±100℃。

化学性质稳定。

常温下不锈蚀,不受一般酸碱侵蚀。

能溶于王水和熔融碱,还溶于盐酸和过氧化氢、盐酸和高氯酸的混合物中。

粉状铂能吸收氢气、氧气和一氧化碳。

用作催化剂、热电偶、电极、喷丝嘴、电阻温度计、化学仪器、首饰等。

西班牙人乌罗阿和武德分别于1935年和1941 年发现了铂主要以游离态和合金形式存在,主要矿物有铂矿和锇铱矿。

极分散。

由分离铂矿获得。

【钯】元素符号Pd,原子序数46,原子量106.4,外围电子排布4d105s0,位于第五周期第Ⅷ族。

原子半径137.6皮米,第一电离能809千焦/摩尔,电负性2.2,主要氧化数+2,+4。

银白色金属,柔软,有延展性,密度12.02克/厘米3,熔点1552℃,沸点3140℃。

化学性质不活泼。

常温下不跟盐酸、硫酸、氢氟酸反应,能被潮湿的氯、溴、碘侵蚀。

易与硝酸、王水、三氯化铁、次氯酸盐以及熔融碱反应。

容易吸收氢、氧等气体。

室温101.33帕(1大气压下),1体积海绵状钯可吸收800体积左右的氢气。

制成合金用于热电偶、电阻器、钟表零件、补牙,还用作加氢、脱氢、异构化和裂变反应的催化剂。

1803年英国人武拉斯顿分离粗铂时得到钯。

存在于铂矿中。

从分离铂矿中获得。

【银】元素符号Ag,原子序数47,原子量107.9,外围电子排布4d105s1,位于第五周期IB族。

原子半径144.4皮米,Ag半径126皮米,第一电离能735千焦/摩尔,电负性 1.9。

银白色有光泽金属,柔软,有良好延展性和传热导电性。

密度10.5克/厘米3,熔点961.93℃,沸点2213℃。

化学性质稳定,不跟氧气和水反应,不与盐酸、稀硫酸和强碱反应。

能溶于硝酸或热浓硫酸。

在有空气和氧存在时溶于氰化钾溶液,能跟硫或硫化氢反应。

在古代就发现了银。

银矿主要有辉银矿Ag2S、角银矿AgCl,有自然银。

用于制合金、银箔、电路上的接触点、银焊剂、蓄电池、科学仪器、银币、首饰以及用于电镀。

由银矿以氰化钠溶液浸
出,再加锌使银沉淀出来。

【金】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原子量197.0,外围电子排布5d106s1,位于第六周期I B族,原子半径144.2皮米,第一电离能895千焦/摩尔,电负性2.4。

金黄色有光泽金属,质柔软,富有延展性,1克金可拉成3000米金丝,可锤成只有0.00001毫米厚的半透明金箔。

有良好的传热、导电性。

密度 18.88克/厘米3,熔点1064.43℃,沸点为3080℃。

主要氧化数+1、+3。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在空气中不被氧化,不跟水、酸或强碱溶液反应。

能溶于王水生成氯金酸HAuCl4。

有氧存在时溶于氰化钾或氰化钠溶液,如:
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OH
跟溴在常温下反应,与氟、氯、碘和碲在高温下反应。

古代已发现并应用金。

用作晶体管的部件、电接触合金、医药、装饰合金,大部用于货币和工艺品。

在地球上分布广而稀少,多以游离态自然金形式存在,也有化合态的如碲金矿AuTe2。

主要从岩脉金和冲积金矿提取。

【汞】元素符号Hg,原子序数80,原子量200.59,外围电子排布5d106s2,位于第六周期ⅡB族。

原子半径144皮米,第一电离能1013千焦/摩尔,电负性1.9。

俗名水银。

常温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银白色,熔点-38.87℃,沸点356.6℃,密度13.59克/厘米3,内聚力很强,在0~200℃间体积膨胀系数很均匀。

蒸气有剧毒。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氧化物膜。

不溶于盐酸、稀硫酸和碱溶液,溶于硝酸和浓硫酸及王水中。

能与卤素和硫直接化合。

不与水反应。

能溶解金、银、铂、铜、铅、钾、钠,所形成溶液称为汞齐。

用于制温度计、气压计、催化剂、电极、汞蒸气灯、整流器、药物、雷汞等。

古代已经发现。

主要矿物有辰砂HgS,也有少量自然汞。

将辰砂在空气中焙烧或与生石灰共热得到。

【钛】元素符号Ti,原子序数22,原子量47.90,外围电子排布3d24s2,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原子半径144.8皮米,第一电离能 662千焦/摩尔,电负性1.5,主要氧化数+2、+3、+4。

银白色有光泽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 4.54克/厘米3,熔点1660±10℃,沸点3287℃。

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物保护层,使化学性质变得不活动。

加热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TiO2。

室温时不与水、稀盐酸、稀硫酸和硝酸反应。

但能被氢氟酸,熔融碱侵蚀。

也能跟热浓盐酸和王水反应。

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钛和钛的合金广泛用于制造飞机、火箭、卫星、宇宙飞船、舰艇、汽轮机、化工设备、电讯器材、人造骨骼等。

1791年英国人格列高尔发现钛。

在地壳中丰度为0.42%,主要矿物有金红石TiO,钛铁矿FeTiO3等。

用镁、钠还原四氯化钛制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