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小学数学自主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小英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作业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很好的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自主作业设计的形式、评价与批改进行一些尝试与思考,希望能累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方法,对小学生自主作业的形式提出有关对策。

关键词:自主作业;作业设计;批改;评价
作业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作业一般具有作业多且重复、机械作业的特点,这种作业形式是非常枯燥的,这对于刚接触数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不仅无法通过完成此类数学作业,实现巩固课堂知识的预期目的,且其枯燥的形式也会逐渐打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同时在班级授课制下,由教师设定数学作业在作业标准和作业内容上具有统一性,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及新课标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相违背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自主型的数学作业系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作业的机会,要让小学生成为数学自主作业的主体。

本文根据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自主作业实践,并对近年来数学自主作业的文献进行梳理,从自主作业对象阶段性特征、自主作业形式的选择和比较、自主作业的批改评价等方面来探讨现阶段自主作业对教育学习活动的影响,提出有关对策。

一、小学生阶段性心理特征
小学时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遵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自主作业实践采用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是在4~6年级展开,该阶段学生年龄主要是9~12周岁。

其心理具有以下共性特征:注意力持续时间有所发展,自尊心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但不善于控制自己,意志尚薄弱;思维过渡阶段,有由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自我意识发展,对学校和社会的信息开始选择性接受,有自己的见解逐渐学会评判,但是认知水平尚低,易受同龄人的影响,集体主义感有所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学习兴趣广。

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开始独立思考、追求与探索。

二、自主作业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