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神奇的透镜第二节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
D. 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
返回
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点拨】
由图可知,蜡烛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
15 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2f>15 cm>f,30 cm>2f,所以15 cm
>f>7.5 cm。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9. [真实情境题][2023·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
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
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
沪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CONTENTS
目
录
01
基础题
02
综合应用题
03
创新拓展题
基础题
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 cm
物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要使近处的
物体也能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则小明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
应不超过 8 cm;若将凸透镜换为带小孔的不透明纸
板,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物体在半透明膜上成
像形状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根据题意知道,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此时物距远
的焦距f=5 cm;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把物
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0 cm处的过程中,物
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第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基础题
知识点2 照相机
4. [2023·信阳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
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
大于2倍焦距,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
以得到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最
小,像距最大,根据题意知道,外壳的长度为 16 cm,所以
最大像距为16 cm,且像距v满足f<v<2f,则16 cm≥2f,由
此可知f≤8 cm。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若将凸透
镜换为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则会发生小孔成像,物体在半
透明膜上成实像,形状不变。
1
2
3
4
5
返回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7. [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
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替代凸透镜
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
成的像是(
A
)
A. 缩小的实像
B. 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的虚像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
5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到
变小
3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
返回
(第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由图可知,物距与像距相等时u=v=10 cm,根据u=v
=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10 cm,因此该凸透镜
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
一些,则照相机应远离同学们,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
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所有同学完整的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6. [2024·连云港二模]小明用一个焦距不大的凸透镜自制了一
架外壳长度为16 cm的照相机。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
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
D. 正立的实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8. [2023·南京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
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
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 cm<f<15 cm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 cm
(第2题)
D.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故C正确。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3. [2024·哈尔滨南岗区校级三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
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作为传
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
)
B. 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
C. 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 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综合应用题
【点拨】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是障碍物
9
10
11
基础题
5. [2023·眉山]班主任用照相机拍摄初三毕业照,在相机底片
上成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
学的像出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要拍摄所有同学完整的
像,照相机应
远离
(填“远离”或“靠近”)同学们,
同时将镜头向后缩。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学的像出
处,可得到一个(
A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2. [2023·绥化]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观
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5 cm
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遇障碍物时,要
想生成更大的像,应减小物距,且像距增大,则将镜头向前
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
像,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ab为物
体)( A )
A
B
C
D
1
2
3
4
5
6
返回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2倍
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到清晰的像
D. 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
返回
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点拨】
由图可知,蜡烛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
15 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2f>15 cm>f,30 cm>2f,所以15 cm
>f>7.5 cm。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9. [真实情境题][2023·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
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
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
沪科版 八年级上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CONTENTS
目
录
01
基础题
02
综合应用题
03
创新拓展题
基础题
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运用
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 cm
物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若要使近处的
物体也能在半透明膜上成像,则小明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
应不超过 8 cm;若将凸透镜换为带小孔的不透明纸
板,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物体在半透明膜上成
像形状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根据题意知道,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此时物距远
的焦距f=5 cm;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把物
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0 cm处的过程中,物
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第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基础题
知识点2 照相机
4. [2023·信阳校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
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
大于2倍焦距,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
以得到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最
小,像距最大,根据题意知道,外壳的长度为 16 cm,所以
最大像距为16 cm,且像距v满足f<v<2f,则16 cm≥2f,由
此可知f≤8 cm。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若将凸透
镜换为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则会发生小孔成像,物体在半
透明膜上成实像,形状不变。
1
2
3
4
5
返回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7. [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
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替代凸透镜
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
成的像是(
A
)
A. 缩小的实像
B. 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的虚像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
5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到
变小
3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
返回
(第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由图可知,物距与像距相等时u=v=10 cm,根据u=v
=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10 cm,因此该凸透镜
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
一些,则照相机应远离同学们,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
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所有同学完整的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6. [2024·连云港二模]小明用一个焦距不大的凸透镜自制了一
架外壳长度为16 cm的照相机。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
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
D. 正立的实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综合应用题
8. [2023·南京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
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
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 cm<f<15 cm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 cm
(第2题)
D.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故C正确。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3. [2024·哈尔滨南岗区校级三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
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作为传
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
)
B. 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
C. 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 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返回
综合应用题
【点拨】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是障碍物
9
10
11
基础题
5. [2023·眉山]班主任用照相机拍摄初三毕业照,在相机底片
上成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
学的像出现在照相机取景框外,要拍摄所有同学完整的
像,照相机应
远离
(填“远离”或“靠近”)同学们,
同时将镜头向后缩。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两个同学的像出
处,可得到一个(
A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题
2. [2023·绥化]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观
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 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5 cm
位于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遇障碍物时,要
想生成更大的像,应减小物距,且像距增大,则将镜头向前
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
像,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ab为物
体)( A )
A
B
C
D
1
2
3
4
5
6
返回
7
8
9
10
11
基础题
【点拨】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2倍
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
返回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