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考点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贴面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 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贴面”反映的是土地 有限而不是充足。因为经济发展快才导致房价高,造就了 “贴面楼”,此楼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 人居环境恶化。故选择 C 项。
答案:(1)D (2)C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 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 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答案:A
双项选择题 9.近 30 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主要表现在(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规模扩大
C.城镇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解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所以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加。而 D 选
(1)农民建“贴面楼”的直接目的是( ) A.满足流动人口定居 B.等待拆迁获取补偿
C.改善自家居住质量 D.出租“贴面楼”增加收入 (2) 农 民 建 “ 贴 面 楼 ” 的 事 实 反 映 这 一 城 市 城 区 () A.土地供给充足 B.经济发展缓慢 C.房屋租金较高 D.人居环境恶化
解析:(1)“贴面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 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 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 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等待拆迁获得补偿不是直接目 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选择 D 项。
解析:根据图中①②③④各个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发展的特点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①代表的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程度高, 投资环境好,易吸引众多外资。②代表的是浙江温州地区, 原因是温州企业多以个体私营为主,小商品销售发达。③ 代表的是苏南地区,原因是临近“长三角”,乡镇企业发 展快,因而城市化扩散迅速。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 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4 年 6 月·广东学考)下图为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 进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
1.由图可推断出该国(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均呈持续增长趋势 B.二战后,工业对城市化的促进日益加强 C.二十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水平日益下降 D.1970 年后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解析:从城市化水平可知这是某发达国家,20 世纪 70 年 代后城市化趋缓,工业化已经完成,发展也趋缓,A、C 错。
3.良好的区位。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其具有劳 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有 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三、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 (1979~1990 年)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产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
高新技术产业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② 问题
崇明县相对于上海其他地区来说,经济起步晚、金融 基础薄弱,B 错误;农贸批发业和房地产业的产业附加值, 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如休闲旅游业,C、D 错误。
答案:A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示意图”,完成 3~5 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 素有( )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B.先进的技术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期间,城市化在快速发 展,工业化却呈下降趋势,B 错。从城市化水平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后,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高级阶段。
答案:D
2.由图推断,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
() A.农业
B.服务业
C.矿业 答案:B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 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 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 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城市化主要包括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 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通过读图可知,崇明 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但产值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增 加,说明农村有剩余劳动力,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快速发 展,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故①②正确;
D.建筑业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 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 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 的前沿,国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2.地形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错因分析]西气东输管线的走向受地形、地质条件、 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 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3.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和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 原因相同。(×)
[错因分析]气候、地表物质组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和西北地区荒漠化共同的影响 因素,但前者是水蚀作用,后者是风蚀作用。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2021/8/12021/8/18/1/2021 3:35:51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12021/8/12021/8/1Aug-211-Aug-21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 重工业薄弱 ②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 对不足 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 断降低 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过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广佛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均落后于上海,产业体 系不够完善,经济腹地小也是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近年 来,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
②矿产资源贫乏 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优势 特点
①工业实力大为 增强;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 ②恰逢世界经济 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全球化、信息化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 蓬勃发展和发达 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国家与地区新一
轮的产业结构调 整时期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 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 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 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4.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肥沃。(×) [错因分析]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的土壤与沙漠地区 的土壤一样都非常贫瘠。雨林与沙漠一样,生态脆弱, 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5.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都是一年一熟。(×) [错因分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作物一年一熟,辽 河平原可种植冬小麦,农作物为两年三熟。
6.不同区域工业化的推动力相同。(×) [错因分析]不同区域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劳动力不同。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对外开 放,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大城市扩散。
解析:第 3 题,轻纺工业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随着 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其轻纺工业向劳动力更 廉价的地区转移。第 4 题,珠江三角洲由轻纺工业向高新 技术产业的升级受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影响不大。第 5 题,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珠江三角洲应该向级别更 高的新兴产业发展。
答案:3.A 4.B 5.C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12021/8/12021/8/12021/8/18/1/2021
7.广佛同城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 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广佛同城加强了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
答案:D
8.广佛同城后,其 GDP 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 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④代表的是东北地区,原因是东北地区森林、矿产资 源丰富,利于重工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建立。
答案:C
2009 年 3 月 19 日,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在佛 山签署了《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两地将 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 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据此完成 7~8 题。
C.接近棉花产地
D.接近能源基地
4.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因素的 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大力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 B.抑制重工业发展 C.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工业,以加强新兴产业的 带动作用 D.发展采矿业,加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 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 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单项选择题 (2018·潮州学考模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 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 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完成 1~2 题。
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只是经济整体发展导致产值比重 稳定,但产值是不断增加的,③错误;产业结构在图示时 间并非稳定(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总量也会增加,④错误。
答案:A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 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休闲旅游业污染小,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应优先发展,A 正确;
6.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 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 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 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 南地区
项,不属于城市的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和城市化进程相反, A 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BC 选项。
答案:BC
10.(2018·广州学考模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缺少国家政策支持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
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
B.②
C.③
产业增加值的增 长相对较快
四、问题与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例 8】 (2017 年 6 月·广东学考)珠江三角洲某中心 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贴面 楼”(楼房紧挨着楼房,几乎贴面而立)。据此并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1)~(2)题。
D.④
解析: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表现在:产业基
础薄弱;受山脉阻挡,经济腹地小;科技实力和人才队
伍相对薄弱。 答案:BC
1.产业转移只是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错因分析]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升级,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也利于发
达地区把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 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