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旱育秧田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11期(下半月)
农民致富之友NongMinZhiFuZhiYou
员到各机防区抽查防治效果。
防治前、防治中、防治后把各成员
社和机防队的统防统治的具体情况做详实记录,并保存在案,做为年终考核各分社和机防队的一个重要指标。
3.4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之间的关系,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行,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活力。
合作社联社与该社的成员单位、机防队员、社员之间通过合作社章程、制度和协议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据各成员单位、机防队员的交易量和服务量进行分红和返利,各成员单位的植保机械和机防专队员可以有偿调配,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降低成本,提高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使合作社的发展更具活力。
3.5强强联合,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可持续性。
与一些高校、科研机构、植保产品供应单位联合发展、联合建设,通过强强联
合,不断提高合作社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升质量品质,增强了合作社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要求:“在改革中,市县一级要注意配足力量,创新工作方法,把精力集中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
要总结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F县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情况可以看出,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树立诚信,强化品牌意识,加速打造品牌战略,让植保植保统防统治走进千家万户,打通推进农业现代化、践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最后一公里”。
论旱育秧田管理
刘
平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
152000)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1-0084-01
加强秧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调温控水,控制地上部促进地
下部生长,使秧苗按照旱育壮苗模式健壮生长。
因此切实做好旱育秧田规范划建设和加强秧田管理两项重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把旱育秧田规范划建设这项工作按标准落实到位,从根本上解决旱育不旱,秧田分散,管理不便,秧苗不壮的问题,只有二者有机的融合才能培育出标准旱育壮苗。
1旱育秧田规范划建设包括秧田地选择,秧田标准划建设,两秋三常年等工作
1.1秧田地选择
靠近主干路,循环路,交通方便的地号,秧田以地号为单位的方式集中,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
远离循环路的偏远地号,秧田以户集中,在本田地势较高的一侧挖排水沟建立高台,以保证秧田保持旱育状态。
1.2秧田建设标准旱育秧田的标准:大棚高台30㎝,台宽7m,两侧各留1m宽的马道,大棚两边排水沟宽2-3m,深0.6-0.8m,并于主排水沟相连,做到沟通沟顺无积水。
以的地号为单位集中的大型旱育基地,要交通便利,秧田布局合理,井、池(晒水、蓄水设施),苗床、道路、沟(引水、排水沟)、场(床土、有机肥堆放场)、防风林综合配套的规范划秧田。
以户集中的,截水、排水设施配套,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旱育。
1.3秧田集中规范建设划
通过几年生产实践总结出集中育秧大棚培育的秧苗在素质、插秧时间、产量、米质等方面显著好于分散大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集中旱育秧田由作业站统一管理,即统一供种、统一农
时(播种时间)
、统一技术措施标准,提高秧苗素质。
利于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提高技术措施的到位率、普及率和贡献率。
1.3.2旱育秧田集中利于种植户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高种植户的科技意识。
1.3.3集中旱育秧田为水稻秧苗提供一个良好的旱育环境,增加种子有氧呼吸和胚乳转化率,从本质上提升秧苗素质,利于秧苗旱生根系的生长、发育,充分发挥植株生长潜力。
1.3.4提高大棚综合利用率,达到大棚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的目的。
1.4坚持两秋三常年工作
即秧田秋整地、
秋做床,可以提高秧田的干土效应,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缓解春季农时紧张,提高旱育秧田质量保证旱育壮苗。
三常年,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培育床土、积造有机肥。
由于连年种植水稻,种植户已经认识到苗床土逐年馈乏的问题,开始自发地从本田秋季取苗床土备隔年使用。
2加强秧田管理
2.1稀播育壮秧,有效降低播量培育壮苗。
100%采用盐水比重精选稻种、集中催芽,每百平方厘米播芽种250粒,播量的降低使秧苗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空间得到明显
改善,秧苗扁蒲、
茎基部增宽、维管束增多,分蘖发育良好,在稀播条件下培育壮苗,光能利用率增加,本田返青快分蘖早、多,利于后期攻大穗夺高产,增加稻米品质。
2.2旱育壮苗在秧田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秧苗四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均衡发展,育出标准壮苗。
培育壮苗是水稻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关键措施,通过秧田规范划建设为培育壮秧提供良好的旱育环境,促进秧苗旱生根系的生长,加强秧田管理,采取调温控制秧苗地上部生长,控水促进秧苗地下部的发育的措施,使水稻秧苗按照旱育壮苗模式生长发育。
只有做好秧田规范划建设加强秧田管理,才能培育出标准的旱育壮苗,为水稻高产实现超高产奠定基础。
病害防治
2.3随时检查秧苗叶尖有无吐水情况,若叶尖不吐水,则是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征兆,应立即用敌克松喷雾防治,一般每亩用65%的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水稻稻瘟病主要以防治叶瘟和穗瘟为主,可选用施保克、三环唑、稻病宁、稻
瘟灵等进行防治。
喷药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3时后进行。
同一类杀菌剂如施用时间较长,容易修病菌产生抗药性。
因此,应及时更换药剂。
虫害防治
对蝼蛄、
蚯蚓造成死苗的,可在秧田撒3%的呋喃丹颗粒剂,每亩秧田撒1.5-2公斤。
秧田中如有稻蓟马、二化螟、灰飞虱、稻象甲等害虫,可选用杀虫双、叶蝉散、乐斯本浮油、吡虫啉、三环唑、菌毒杀星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科研◎农业科学
(上接第020页)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