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语文科试题
命题人吴秀贤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
现代文阅读(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鸟巢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这座建筑应该是一座和北京的景
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筑方案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②面对这个建筑,我们立刻会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

中国造型美术有两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

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

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

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③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且基本的运动线,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

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的外观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④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那么那些网格、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和丰富之间获得了最高状态的协调。

⑤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远古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纹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体现了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

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纹彩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

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向心运动的韵律。

在甘肃和青海一带出土过许多彩陶,在彩陶上绘制的几何纹样有着精确的定位,那些纯粹几何纹样的彩陶已经有着数学的萌芽,那些单一造型的彩陶,从纹样的绘制和器型都让人感觉是一个小容器和小社会。

那件“网形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

而那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性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以及民间缠线之美,手艺人手下的杰作篓筐,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和让全世界容易辨认的中国红等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

⑥中国文物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

那些赤裸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惑我们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

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混沌、最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1.下列对“鸟巢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让我们想起那些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

B.“鸟巢”在“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

C.我们在这座巨大的“鸟巢”体育建筑上,可以找到那些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彩陶文化、江南园林文化、中国红等。

D.“鸟巢”的设计证明,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贯穿到设计中去,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2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的创意取材于远古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

B.“鸟巢”外观上的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文身习俗的转移。

C.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关于“鸟巢”建筑的造型观念是非常原始的。

D.“鸟巢”的表层网形结构直接模仿了“网形彩纹陶钵”。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

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

B.在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外观造型、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上,我们都会发现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这条曲线,它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C.中国几千年的文物遗存中的网格、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和丰富之间获得最高形态的协调。

D.“网形彩纹陶钵”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

而“鸟巢”镂空通透的外壁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

4.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在设计这个建筑时充分考虑到了建筑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关联。

B.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体现了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从根本上说,他们的设计理念也是原始的。

C.中国彩陶文化中的“舞蹈纹彩陶”是中国造型美术的代表作,其精确定位的几何纹样证明四千年前中国的数学水平及其高超。

D.在不久的将来,建筑和文化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世界各地将产生一批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优秀建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
微。

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zhūnzhān处境困难)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
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致:达到,做到
B.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发:产生,发出
C.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居:居住,停留
D.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理:道理,规律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辅学术之精微/合流屈曲而南
B.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驾一叶之.扁舟
D.以.其公议之是非/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韵体祭文,但从议论入题,称赞欧阳修的生平为人,气势豪健,写作特色别具一格。

B. 本文着眼于文忠公的道德学业,盛赞其“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于文章成就及政治立场的不同,则避而不谈。

C.“浩如江河之停蓄”,喻道德学问之深厚沉稳;“烂如日星之光辉”,指文笔之光彩耀眼。

D. “屯邅困踬”“窜斥流离”“上下往复”都是在表达欧阳修颠簸不顺的仕途。

8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译文
(2)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秋海棠
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9)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5分)
(10)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6)
(三)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欧阳修《伶官传序》
(2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荀子<<劝学>>
(5)屈原《离骚》
(6 ) 由俭入奢易,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周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2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着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

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

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

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

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邂逅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
扫着烛油。

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

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

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

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

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

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我的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

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

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

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作者描绘的老妇人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试作概括分析。

(4分)
答:
(2).本文在构思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具体说明。

(4分)
答:
(3).文中划线的句子“它们(蜡烛)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有何深刻的含义?(6分)
答:
(4)结尾处作者“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这里所说的“永恒的光明”指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1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他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却苦口婆心
....地教了孩子们许多思考问题的方法。

B. 如今,学校、学校和社会各界给予了留守在家的外出务工子女无所不至
....的关爱,使他们更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C. 由于兴趣和爱好相同,这两个素不相识
....的人竟然一见如故。

D.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
....,丢失了原着的灵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今年恰逢中国话剧百年华诞,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一期工程4月竣工。

C、作为现代人,财富更深层的意义,并不是指你赚钱的多寡,而是指你生活品质的优劣。

D、如今,他已经回国,就职于北大医学部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喜爱的乒乓球事业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词语(词组)表达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6分)
生活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我们左右不了舞台,可我们能调整心态。

简化生活就是要心存简单,不要总幻想着别人拥有的自己也应该拥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应该拥有,终日惶惶地迷失在自己的需求中。

人生苦短,幸福很多时候与穷富无关,有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失去了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

16.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请你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要求: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和谐,句式大致相同。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个黑人小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

每天晚上,他都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摆放整齐。

令他生气的是,风常常把摆放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可以想办法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从井里挑来清水,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回家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匆匆爬起来,跑到放桶的地方,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

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

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2010—2011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13 C(A“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与句中教孩子学习方法语意不符;B“无所不至”凡能做的事都做到了,用于坏事;D“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言,与“生活画卷”不能搭配。


14 C(A“他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应改为“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B青年湖公园将开展话剧“五个一”后面应加上“的活动”, D“就职于……教授”是杂糅)
15调整(心态),简化(生活)。

16答案: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神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明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

译文:靠人的努力能够完成的事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何况天道不可揣测,谁又能够把它揣测到呢!
先生生时,已经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又有着作流传于后世。

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才气,高远的见识,来辅佐学问的精粹深邃,因此充实在文章里,表现于议论中,就能豪迈雄伟,精巧奇特。

蕴藏在心胸中的伟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

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

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着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来,一次次升官降职,调出调进,使人感到这世上道路的崎岖不平。

虽然举步惟艰,颠沛流离,但终究没有埋没无闻,其原因在于是非自有公论。

既使被压制了,但最后还会再起用,于是就名闻全国了。

先生果敢刚正的气节,一直到晚年也没有衰退。

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他考虑身后的大事时说,像先生这样的大才,可以把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相委托。

等到后来发出计谋,从容指挥,果断迎立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年难遇一回的关键时刻啊。

功成名就了,却不居有功而主动退隐,从出任官职,到归家隐居,可以说,这样高尚的品德决不会随着草木同朽,而一定长留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滨永不消散。

现在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都在痛哭流涕,更何况朝中的士大夫同僚,长期交游往来的像我这样的人,失去又是我一向衷心仰慕的师长呢!
啊!事物兴盛衰废的规律,从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伥想,往事不能忘怀,就是因为,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