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10: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 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 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 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 这是哲学的悟性在心中觉醒的时刻。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悟性,可是并非每个 人都能够把它保持住的。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日益忙碌于世间的事务,上学啦, 做功课啦,考试啦,毕业后更不得了,要养家糊口,发财致富,扬名天下,哪里 还有闲工夫去看天空,去想那些“无用”的问题?所以,生活越来越繁忙,世界 越来越喧闹,而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
结论二: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 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 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 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 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 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1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中国的哲学 《易经》 孔子——中庸之道(唯物主义) 老子——无为而治(唯心主义) 庄子——宿命论(唯心主义) 荀子——人定胜天(唯物主义) 董仲舒——天道不变(形而上学) 王守仁——心外无物(唯心主义) 严复——物竞天择(唯物主义)
古代希腊哲学 早期(公元前七—六世纪):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始基(唯物论)。 我们不能两次走下同一条河(辩证法) 人能够认识世界(可知论)。 中期(公元前五—四世纪):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苏格拉底:宣扬有神论和“美德即知识”伦理观。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与德谟克利特对立。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晚期(公元前334年—前146年):伊壁鸠鲁
意义3: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 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 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智慧=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结论: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
(2)哲学的意义 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 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 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意义1: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哲学来源之一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能自发地 产生哲学吗?
柏拉图:“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 情绪。除此之处,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 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 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 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起源)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意义)
生活处处有哲学 “攻”与“守”——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生活处处有哲学
成语典故中的哲学寓意
“煲汤下盐”—— 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度” “拔苗助长” —— 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 —— 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 —— 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意义2: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吸毒、自杀、暴力……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 要到哪里去?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 善?世间是光明还是黑暗?真善美在哪里?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法家韩非子说: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 儒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的。 ……
探究: 阅读教材P4探究材料并思考问题 (1)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 “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 答曰:孔子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之度,这是 一种很高的哲学智慧。 (2)孔子之“道”是怎样形成的?
答曰:孔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
结论一: 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