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6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1.6《物质的分离》学案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6节物质的分离教案浙教版

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
比较结晶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2.学会用结晶方法制备硫酸铜晶体,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物质的分散状况以及初一的学习了解了晶体的特点,有了一定基础,这节课学习的物质结晶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性.3重点难点知道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并能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回忆(一)回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有,,而非晶体则没有。
2、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铁、食盐、松香B.铝、石蜡、玻璃C.冰、沥青、松香D.萘、水晶、食盐3、常见的晶体有食盐、 ,非晶体有塑料、。
(二)结晶概念:是指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如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当部分水被蒸发,部分氯化钠就会。
(三)结晶方法4.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两种:蒸发溶剂法,常用于的固体物质,如;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常用于的固体物质,如。
5、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所以可以用法制备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制备的实验器材:、、、、、、、。
活动2【导入】导学[课堂导学]1、仔细观察教师课件展示的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和实物,认真比较并思考: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观察教师演示蒸发食盐溶液得到食盐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晶方法。
3、观察教师演示课本P37页活动,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晶方法。
小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4、阅读课本P38页:结晶水的化合物.了解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等相关概念补充:硫酸铜晶体加热分解实验,体验结晶水。
5、尝试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注意实验成功的关键。
知识拓展:了解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和析出的平衡现象由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从宏观角度看,把硫酸铜晶体放入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不会继续溶解,但是从微观角度看,一块硫酸铜晶体上可能左边有一部分在溶解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析出,溶解和析出的质量是一样的。
1 6物质的分离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6物质的分离教案1、教学目标①科学观念目标:不同组成与结构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能从微观视角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②科学思维目标:针对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能基于事实与证据,利用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式构建模型,能运用简单模型解释常见现象,解决常见问题。
③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已经制订的探究计划,运用所学的基本器材,利用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获得数据,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愚弄所学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建构解释,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④态度责任目标:乐于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初步的理论兴趣。
⑤知识内容目标:了解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现象,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⑥具体学业目标:了解两种结晶的方法,并能根据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学会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获得硫酸铜晶体,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2、教材分析①教材从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问题出发,导入本节课程②教材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晶体,并提出晶体是怎么形成的?这一问题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进而介绍生活中最常见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引出了蒸发结晶的分离方法,从而定义了结晶的概念。
④再通过提问,除了蒸发结晶外,还有别的结晶方式吗?引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⑤用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放在玻片上,观察结晶现象,得出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也能得到晶体。
⑥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引发学生思考,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角度来得出结论。
⑦进而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用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结论。
⑧再介绍生产生活中实际上是两种方法一起使用的,用结晶法可以制备出晶体。
⑨最后通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的实验,让学生们动手制备硫酸铜晶体,并从中学会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1.6物质的分离(1)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重点
不同的晶体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因
教学难点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引入】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现在讲台上就放着一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如果现在我想把它变成饱和的氯化钠,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呢?(请同学回答)
【学生】(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
【教师】恩,好,因为溶剂中有溶质,而溶剂又比溶质更容易蒸发,所以在加热的情况下,溶剂先被蒸发,剩下的就是溶质晶体了。那现在大家在思考一下冷却热饱和溶液又为什么能析出晶体呢?
【学生】(因为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
【教师】恩,很好,因为用这种方法来得到晶体的物质都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所以降低温度会使溶质的溶解度大大的减少,从而得到晶体。那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结晶的方法是什么啊?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学生】(一粒一粒有规则的小颗粒)
二、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教师】恩,这就是氯化钠晶体,也叫食盐晶体。与之相对的叫什么?
【学生】非晶体
【教师】恩,很好。在初一上学期我们已经对晶体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晶体。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这些图片漂亮吧!对比一下我们刚才看到的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着重观察一下他们的外形,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教师】好,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由这杯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通过蒸发溶剂而得到的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如果我们把这杯饱和氯化钠溶液在继续蒸发溶剂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第一章第6节物质的分离》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物质的分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物质的分离”,属于初中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物质分离方法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常见物质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萃取等)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 能够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离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物质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2. 学生操作实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实验操作和同伴互评进行评价;3.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汇报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与盐的分离)引出物质分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和原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离实验演示,展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物质分离的重要性和常见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质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物质分离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度、实验指导的准确性等方面,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3. 改进建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可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加强概念讲解、增加实验操作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质分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2) 学案

编号:日期:主备人:姚均锋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
课题:1.6 物质的别离〔2〕课型:预习+展示+练习稳固
学习目标:①知道除结晶外,将物质从水中别离出来的方法还有很多。2能大致说出净化水的几种方法。3能熟练应用过滤方法.
重 难 点:① ② ③
【展示课导学】〔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励志语】勤奋的学生记知识,聪明的学生学方法,优秀的学生悟思想。
展示三:
设计一个简单的蒸馏水的装置。
思考:如何将酒酿中的酒别离出来,为了得到纯度更高的酒精,加热时要注意什么?
【查学】
1、你见过哪些净水的方法?
2、2关于过滤操作的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D漏斗下端置于烧杯中间
3以下净水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1、获得任务后迅速分配任务,进展板面规划。
2、有问题的继续寻求帮助
3、组织预展
竞评标准:
1、学生自研情况;
2、互动时的小组交流;
3、展示姿态;
4、板书面貌〔版面设计、书写质量、三色笔运用〕;
5、质疑评价
展示一:
说说沉淀法净化水的缺点。
加快水中杂质沉淀的可使用或
展示二:
展示过滤的一贴,二低,三靠
思考:为什么地下水总是很清澈?
〔3〕想想如何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过滤时引流棒应放在滤纸的哪一个位置?
〔4〕制作过滤器时应使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在过滤时,滤液能高于滤纸边缘吗
〔5〕为了不让滤液流到装置外,所以要做到“三靠〞
1:引流棒要与烧杯靠在一起
2:引流棒要与滤纸靠在一起。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教案:第一章 1.6 1.7 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五讲——物质的分离,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学校班级姓名 .一、考点梳理(我都会!)1.物质的分离(1)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会变成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同时有水生成。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
(3)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
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4)水的净化①沉淀法:1)自然沉淀法2)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②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1)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2)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二低:,三靠:;;③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5)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混合物。
2.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有、、(2)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是、、。
同时,保护水资源还要防止二、随堂快练(我能行!)1.析出晶体后的母液在温度不变时一定是()A.饱和溶液B.稀溶液C.浓溶液D.不饱和溶液2. 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3.天热时,将半杯糖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杯底出现部分晶体。
下列对于这一现象的,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糖水一定是饱和的B.降低温度可以从糖水中获取晶体C.放入冰箱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减小4.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经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A.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B.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C.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小D. 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时更大5.若要将一杯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能实现的方法是()A.增加溶剂B.降低温度C.增加溶质D.倒出部分溶液6.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无水晶体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B.溶质质量C.溶剂质量D.溶解度7.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有结晶水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8.在进行过滤操作时,除了使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的仪器是()A. 酒精灯B. 托盘天平C. 蒸发皿D. 漏斗9.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2016秋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学案浙教版

第6节物质的分离【学习目标】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1.常见的三种分离方法2.过滤实验注意事项:“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是指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倾倒液体,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1.(3分)粗盐提纯中,三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各不相同,下列不属于其作用的是( D ) A.加速溶解B.引流,防止液体溅出C.搅拌热的液体使其受热均匀D.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2.(3分)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顺序操作的是( D )A.硝酸钠中溶有氯化钠B.铜粉中混有铁粉C.酒精中混有水D.食盐中混有泥沙3.(3分)粗盐的精制实验中,一定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C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B.烧杯、坩埚、玻璃棒C.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D.铁架台、胶头滴管、酒精灯4.(3分)在含有少量泥浆的水中加入明矾,其主要作用是( C )A.明矾溶于水能去除水中的异味B.明矾能分解泥浆使之变成水C.明矾能使泥浆小颗粒凝聚并下沉D.明矾能使泥浆变为无色透明5.(3分)水的净化方法有很多,如把含有泥沙一类固体颗粒杂质的水静置一段时间,杂质便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做沉淀法;若想将悬浮在水中的更小的固体颗粒更快、更彻底地分离,可采用法;但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若要从溶解有固体溶质的溶液中分离出纯净的水,可采用蒸馏法。
八年级科学上册 1.6 物质的分离教案 浙教版

课题:物质的分离课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①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②了解结晶及结晶的几种方法。
③能对不同的物质选用正确的结晶方法。
④能分析生产生活中结晶的实例。
技能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②体验理论联系实际;③体验探究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美。
教学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教学难点: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硫酸铜晶体、食盐教学设计备注一、引言:拿出2个烧杯分别倒入10mL、20mL的热水,在分别放入硫食盐和酸铜晶体,充分搅拌溶解形成浓溶液。
再把食盐溶液分两杯;分别标上1、2、3号问:这是一个什么过程?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溶解在水中的这两种晶体重新取出来。
二、新课教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1号烧杯中已经溶解的食盐提取出来?如何实验?这样要将水蒸发完需要的时间很久,如何进行改进?我们来试一试那么就是要换仪器,使之能直接加热,使温度能快速上升而蒸发皿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直接进行溶液的蒸发拿出实验器材时要介绍他们各自的名称在等待的过程中问学生1、同学们而蒸发皿是直接加热的,为什么?(蒸发皿是瓷做的,耐热)2、我为什么一直不停得进行搅拌?(使受热均匀,散热快这样液体就不易)3分钟后有食盐晶体析出,讲述:结晶:溶质以一定几何外形的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问: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使食盐晶体从溶液中析出?追问:是从哪里析出来的?归纳: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蒸发溶剂过程中,溶液成分的变化:食盐溶液蒸发溶剂刚好饱和蒸发溶剂晶体(不饱和)溶剂质量()的溶液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学生观察答;溶解的过程学生回答:蒸发溶剂。
学生回答: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1、倒掉一部分,进行蒸发(师即使点评:隔了一层石棉网温度不能马上上升,用的时间还是较久)2、到进试管中直接加热,(水沸腾时不能即使散热,会溅出,危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讨论答:蒸发溶剂再答:溶剂中归纳:因为溶剂中溶有溶质,蒸发溶剂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那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物体结晶。
1.6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结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结晶技术在药物提纯、食品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当堂检测
-判断题:
1.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对/错)
2.蒸发结晶是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析出的过程。(对/错)
3.在结晶实验中,过度搅拌会影响晶体的形成和生长。(对/错)
3.说出至少两种结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题: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通过冷却结晶法提纯食盐。
2.根据实验观察,描述晶体的生长形态和速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解度超过饱和溶液的溶液,可导致结晶。
2.结晶的类型与过程
-蒸发结晶: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逐渐析出形成晶体。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形成晶体。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在讲解抽象概念时,结合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实验室规范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题型整理
-板书中央:展示知识点2,用流程图表示不同类型的结晶过程。
-板书右侧:强调知识点3,以清单形式列出实验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物质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总结: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精品导学案

八年级上科学导学案 主备人:林根松 审核人: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共第 课时新授课h ・6物质的分离 (第2课时)班级 __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学习目标】1. 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2. 能学会过滤的操作和粗盐的精制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过滤法学习难点:粗盐的提纯【课前预习】1、 在物质的分离中,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b5E2RGbCAP2、 在沉淀法中,常用的凝聚剂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3、 指出下列各仪器的名称: (1) ____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__ ⑷ ________ plEanqFDPw【课中交流】一、常用的分离方法(1) 沉淀法:[演示实验]在一两杯浑浊的泥浆水,一杯中加入明矶或活性炭(作凝聚剂),静置 5分钟,可以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过滤法:[ 演示实验] ①过滤器的制作;P36图1-52② 过滤泥浆水;③ 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滤纸紧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指:滤纸低于 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低于 ______________ 。
“三靠”指:漏斗下端紧靠 _______ ,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在有 层滤纸的一侧,漏斗紧靠接收液体的容器 ______________ 。
④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 。
(3) 蒸馏法:① 熟悉书p37蒸馏装置中的仪器;②说一说用蒸馏法制蒸馏水的原理。
[思考]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中,哪种方法净水的效果最好? ___________________3.纯净物的含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6 物质的分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6节《物质的分离》,教材将“水的净化”整合到此节。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三者的区别有了基础,本节的第一课时学习了物质分离的第一种方法——针对溶液使用的结晶法。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是在前面的基础上,针对悬浊液使用的沉淀法、过滤法,进一步让学生对不同的分离方法能系统化。
并使学生能掌握这两种基本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初步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能自行设计过滤器装置,从生活中的简易过滤器过滤转到实验室的规范过滤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能够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但对如何除去悬浊液中的杂质仍需要进一步学习。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器材,会进行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本节课以分析一杯“浑浊的水”中的物质为切入点,得出这杯水中有难溶物质和可溶物质,并以此思考如何将这杯水变为澄清的水,引出今天的内容——物质的分离。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设计过滤器,发挥团队的力量,并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完善设计方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采取预习实验室用滤纸过滤的操作,进行小组内合作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且利用“过滤得不干净”,“过滤的速度慢”,“过滤时有水溅出”三个现象总结出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以由本班部分学生参与制作的“自来水厂生产水的工艺流程”的视频作为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沉淀、过滤法的在生活中应用。
整个教学中还贯穿着过滤材料发展过程这一隐含的线索,从生活中的碎石、沙子等,到实验室的滤纸,再到膜过滤新材料的应用,体现出过滤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科技在不断进步,体现了STEM理念。
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2

浙教版八上科学§1.6物质的分离教学设计课题 1.6物质的分离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是浙教版八上第一章第6节的内容。
主要介绍结晶等几种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此前学生已了解了溶解、溶液及影响溶解度因素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反推如何从混合物中重新分离出物质,深化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温度等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同时还为后续学习水的净化等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
第1课时主要介绍结晶的方法来分离混合物,其中结晶包括两种常用方式,即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式;第2课时主要介绍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结晶;了解结晶的主要方式(蒸发结晶和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了解不同结晶方式的适用条件;科学思维:理解结晶的两种方法与溶解性随温度变化特点的关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探究实践:通过“硫酸铜晶体培养”等小组实验,了解结晶的两种主要方式,提升操作、观察、归纳的能力;态度责任: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重点结晶的方法难点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范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什么是饱和溶液?2、什么是溶解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哪些?过渡:不论是河水、井水,还是海水,自然界的水都是溶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如何将其他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呢?导入新课讲授新一、物质的结晶1、晶体: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有序的固体结构的物质,其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重复方式排列。
晶体都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固定的熔点。
2、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3、结晶:(1)结晶: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再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析出的固体称为晶体。
(2)结晶的方法:结晶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重结晶等。
晶体以前学习过,这里通过复习来导入晶体的形成过程:结晶课①蒸发结晶;②降温结晶;③重结晶:将物质溶于溶剂或熔融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融体中结晶的过程。
1.6物质的分离(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物质的分离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物质的分离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集蒸馏后的纯净液体,剩余的液体则留在蒸馏瓶中。
5.萃取的操作步骤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萃取。
-将溶剂与待萃取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使溶质从一种溶液转移到另一种溶液中。
-分离两种溶液,收集含有溶质的溶液。
-如果需要进一步纯化溶质,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结晶等方法实现。
典型例题讲解
(3)分离两种溶液,收集含有溶质的溶液。
(4)如果需要进一步纯化溶质,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或结晶等方法实现。
5.题目:请解释如何使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并描述实验操作步骤。
答案:纸层析法是利用不同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纸层析纸和溶剂,如甲苯、丙酮等。
(2)将纸层析纸放入玻璃容器中,倒入溶剂。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物质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物质的分离实验,增强对分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3)将色素溶液均匀地滴在纸层析纸的一端,使其扩散。
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6物质的分离教案浙教版1.6物质的分离教学目标:1.晶体和非晶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不同的晶体需要不同的提取方法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为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要用溶剂蒸发萃取教学课:2学时教学过程:[简介]溶液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中的河水、海水和泉水等都不是纯净物,都是溶有多种溶质的溶液。
那么,怎么将这些物质从水中提取出来,比如从海水提取食盐?一、晶体的形成1.晶态和非晶态的主要区别a.常见物质的晶体如,硫酸铜晶体、云母晶体、食盐晶体、明矾、水晶、金属等,观察。
b.常见的非晶体物质,如硫磺粉、红磷、蔗糖、玻璃、橡胶、塑料、蜡烛、松香等。
发现: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晶体的形成思考:我们吃的盐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的?解答:我们所吃的食盐大多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人们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水蒸发后,溶液变稠,最后盐会结晶出来。
方法1:蒸发溶剂-适用于所有饱和溶液。
比如提取盐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取到晶体呢?实验:p38-39实验:1)配制一杯70摄氏度的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利用吸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片上。
3)仔细观察(或用显微镜观察),有没晶体出现?4)静置、冷却和结晶总结出这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获得晶体?即:方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总结可得出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可以通过蒸发溶剂使溶液变浓,再继续蒸发溶剂而获得晶体;也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
事实上,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通常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即先加热溶液使其浓缩(减少溶剂),然后冷却溶液(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沉淀。
问1:为什么蒸发溶剂能析出晶体?问题2:为什么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获得晶体?问题3:这两种方法是否适用于获得所有物质的晶体?(前者是,后者不一定是。
)例: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6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下科学导学案 主备人:林根松 审核人: 使用日期: 年 月 日 共第 课时1.6 物质的分离(第1课时)班级 小组 姓名【学习目标】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说出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3、知道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条件【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晶体形成的两种方法学习难点: 不同结晶方法的适用条件【课前预习】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观察32页图硫酸铜、云母、食盐等晶体的外形。
得出结论:每种晶体都有规则的 。
回顾旧知识:晶体有 ,非晶体没有 。
【课中交流】1、晶体的形成(1)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不饱和溶液蒸发足够多的水分,变成 溶液,继续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便会发生 现象,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
具体方法是:海水−−−−−→−蒸发浓缩、蒸发结晶食盐晶体。
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适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大”或“不大”)的固体溶质,如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验] 先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冷的表面皿上,可以观察到有 。
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晶体,这种方法适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或“不大”)的固体物质。
如硫酸铜、 等物质。
(3)事实上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综合起来使用,即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再将溶液冷却,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4) 思考: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到晶体?2、对固体溶质而言,溶解是固体溶质进入溶液的过程;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出来形成固体溶质的过程。
可见,溶解和结晶是 的过程【当堂检测】1、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晶体有 ;二是晶体有 。
2、在玻璃、松香、食盐和石蜡中,属于晶体的是;属于非晶体的是。
3、从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 ;(2) 。
4、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应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D.升高温度的方法5、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 ( )A.水B.不饱和溶液C.仍是饱和溶液D.可能是饱和溶液6、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7、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不同温度下相关溶解度数据见下表)氯化钠和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个性化设计】【教学反思】。
八年级科学上册 1.6 物质的分离(2)教案 (新版)浙教版

小组合作:如何用下列材料制作一个砂石过滤器?画出来就可以,一学生上来画。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部分小组的设计和结论,交流结果。
观看水净化器视频。
3、为什么现在得到的水还不可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仍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溶解在滤液中)怎么办?
分离或提纯出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混合物?
净化方法比较(PPT)
2、应用
1、粗盐的提纯 带着问题看视频,然后回答问题。
粗盐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步骤?需要哪些器材?
2、你知道自来水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
阅读自来水净化过程,然后看视频,增强印象。
四、小结
根据PPT,完成小结
1、结论:静置,能分离出浮在水中的物质,加入明矾等物质能加快分离。
沉淀法:加入明矾、活性炭等凝聚剂,搅拌后静置.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凝聚剂能使水中悬浮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
现在烧杯中的水可以直接喝吗?
2、实验:
器材: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视频展示过滤器的制作、过滤装置的连接和
蒸馏法:利用液体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用于分离两种液体或液体提纯。
蒸馏装置: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和酒精灯
视频观看蒸馏水制取,注意操作要领。
其中,冷凝管中用以冷凝的水下进上出;为了防止暴沸,我们往往会在蒸馏烧瓶中加入一些小石块或碎瓷片。
蒸馏得到的水叫蒸馏水,现在制取的水可以直接喝了吗?
课题:§1.6 物质的分离 (2)
教学目标:
1、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节物质的分离
【学习目标】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
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
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
组成和状态。
除杂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
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
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
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1.常见的三种分离方法
2.过滤实验注意事项:“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是指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倾倒液体,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1.(3分)粗盐提纯中,三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各不相同,下列不属于其作用的是( D ) A.加速溶解
B.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C.搅拌热的液体使其受热均匀
D.增加氯化钠的溶解度
2.(3分)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顺序操作的是( D )
A.硝酸钠中溶有氯化钠
B.铜粉中混有铁粉
C.酒精中混有水
D.食盐中混有泥沙
3.(3分)粗盐的精制实验中,一定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C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坩埚、玻璃棒
C.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胶头滴管、酒精灯
4.(3分)在含有少量泥浆的水中加入明矾,其主要作用是( C )
A.明矾溶于水能去除水中的异味
B.明矾能分解泥浆使之变成水
C.明矾能使泥浆小颗粒凝聚并下沉
D.明矾能使泥浆变为无色透明
5.(3分)水的净化方法有很多,如把含有泥沙一类固体颗粒杂质的水静置一段时间,杂质便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做沉淀法;若想将悬浮在水中的更小的固体颗粒更快、更彻底地分离,可采用法;但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若要从溶解有固体溶质的溶液中分离出纯净的水,可采用蒸馏法。
7.(4分)请写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的方法。
(1)含有泥沙的自来水:过滤。
(2)氯化钾水溶液:蒸发。
(3)含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结晶。
(4)用自来水制纯水:蒸馏。
8.(4分)如图为某同学的过滤装置,如果在过滤操作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了或滤液高于滤纸,请指出如图所示过滤装置中的三处错误:
(1)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 滤纸高于漏斗边缘;
(3) 漏斗尖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9.(13分)在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蒸馏水。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蒸馏烧瓶;b. 冷凝管。
(2)得到的蒸馏水在锥形瓶中。
(3)仔细观察b仪器,它起到冷凝的作用。
冷水进入到b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行不行?
(4)水在蒸馏烧瓶中由液态变为气态,
在冷凝管中由气态变为液态。
(5)在a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6)先收集到的2~3毫升蒸馏水要弃去
的原因是什么?通常含有易挥发的杂质。
一、选择题(9×4分=36分)
10.如图所示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C )
11.水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净化这种水选用的方法是
A.过滤B.沉降C.结晶D.蒸馏
12.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
B.滤液液面与滤纸边缘相平
C.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D.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13.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14.下列仪器,在过滤时需要用到的是( D )
①试管②酒精灯③漏斗
④蒸发皿⑤烧杯⑥玻璃棒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
C.②④⑥D.③⑤⑥
15.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食盐,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
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甲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
液的质量不变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17.蒸馏水是( B )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可以通过过滤得到的水
④可以通过蒸馏得到的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8.自来水厂的过滤池的作用是( C )
A.除去矿物质B.杀菌消毒
C.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D.除去各种杂质
二、填空题(4×2分=8分)
19.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流程图为:
其中常用的凝聚剂是 C ,常用的除臭味的物质是 B 。
A.氯气 B.活性炭 C.明矾 D.漂白粉
−→
−
→
→
→
−
自来水
−
过滤
吸附
沉降
天然水加消毒剂−
−
20.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固体物质的一种方法。
(1)准备过滤器时,先取一张圆形滤纸 C (填字母代号)。
A.直接轻轻地压入漏斗内
B.对折一次后放入漏斗内
C.对折两次后放入漏斗内
(2)过滤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之一,在各操作步骤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玻璃棒
三、实验探究题(16分)
21.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A (填字母代号)。
A.研钵B.量筒C.烧杯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所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D (填字母代号)。
(3)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
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以采取
来回移动酒精灯(答案合理均可)等措施。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ABD(填字母代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就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