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崔铣
主备人:王文平
一、教学目标
1、①掌握“内”、“而”、“贾”、“孰”、“识”等通假字;
②掌握“别”、“固”、“白”等多义词,以及虚词“某”的作用,掌握课文中的人称代词;
③掌握“迁”、“是非”、“心计”、“特”等古今异义词;
④正确翻译课文的重点句子
2、选取生活小事和白描写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感悟王翱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廉洁自守、忠于朋友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的学习掌握,尤其是文中的人称代词;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的梳理
学习难点:白描手法的运用。

三、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有疑难之处可用勾划圈点的方法标出。

2、精读课文,学习文中选取生活小事和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预习案
一、人物介绍
崔铣(1478~1541)明代学者。

字子钟,又字仲凫,号后渠,世称后渠先生。

安阳(今河南安阳县)市人。

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为人正直。

因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得罪宦官刘瑾,不受重用,后病归故里。

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洹词》、《政议》、《文苑春秋》、《彰德府志》、《读易余言》、《后渠庸言》等20余种。

二、题解
1、记,记载、记述。

与后面的“事”字搭配。

2、王翱(1384——1467)字九皋,明朝盐山(现在河北省盐山县)人。

曾任吏部尚书(尚书是部的长官)等官,为人刚正廉洁,是明朝的名臣。

3、忠肃,王翱的谥号——忠肃,忠诚严正。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称“谥”或“谥号”(可以说,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4、公,尊称。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下列文言基础知识(结合注释和工具书)
(一)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
崔铣()王翱()洹词()恚而语女()长铨()
贿赂()畿辅()予佐尔贾()屋券()纫之()
封识宛然()
(二)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婿固.不遣恚.而语女而翁长铨
..
迁.我京职跪白.公特.示故人意耳
与公甚相得
..
..也皆阳.应曰得二从子
若辈
..得无苦贫乎
(三)文言现象归纳总结
1、通假字
①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内,纳
②而翁长铨--而,尔
③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贾,价
④封识宛然--识,志
2、一词多义
固:
①公固知某不贪也--本来
②婿固不遣--坚决.
③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巩固
别:
①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告别
②某得八焉,以半别公--赠别
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另外
④内外有别--区别
白:
①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告诉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白色
③真相大白于天下--清楚明白
课中研习案
一、导入新课
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古往今来,这种对职责的坚守和执着,这份对名利的淡泊和从容,叩击过多少人的心扉。

有人说古人之风已渐行渐远,而实际上,他们的身影并未走远,今天我们就来感受王翱这种“不跪”的品格,想想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文学常识、文言字词句的掌握。

(一)检查课前文学常识掌握情况。

(二)就文章的文言字词句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三)学生交流课前文言字词整理情况,师生共同更正、补充。

三、人物形象刻画方法(主要是白描手法)的分析。

(一)本文写了王翱几件事?简单口头复述故事。

你认为王翱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A.第一则故事是怎样突出表现王翱的高贵品质的?可从情节安排、描写角度、描写方法等方面加以分析。

提示: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安排是怎样突出表现王翱的高贵品质的?
思考问题参考如下:
1、女婿想调进京城为官,为何不直接向其岳丈提出?他是采用什么方法达到其请求的?
2、“女寄言于母”说明了什么?
3、夫人为何要“置酒”“跪白公”?
4、王翱对此事的反应如何?
B.课文第2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刻画王翱的个性品格的?
思考问题参考如下: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太监某与王翱两人相处“甚相得”?
2、“二从子”凭什么断定王翱“无从办”?
3、“封识宛然”进一步说明了王翱是一个怎样的人?
C.学生小结文章写作中心,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D.寓德于教:王翱的言行举止对我们有何启发?
四、固定结构和基本用法的总结
1、固定结构:
“得无……乎”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见的的固定结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意思是“恐怕……吧?”“莫非……吧”
2、“某”的用法,一般是虚指代词,可代人、时间、事物、处所等,也可以作称代词,代替称名。

例如:(1)公一女,嫁为辅某官某妻。

第一个“某”指代王翱女婿的官名,第二个“某”指代其女婿的名。

(2)公为都督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代太监姓名。

(3)某得八焉。

代我,太监自称.
(4)某启,昨日蒙教。

代王安石的名字。

(5)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前指写作日期,后指王安石的名字。

五、再读课文,请学生翻译课文。

难句翻译:
(1)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译:忠肃公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逢接女儿,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还)怨怒地对忠肃公女儿说:“你父亲执掌铨选官吏的工作,(如果)调我担任京城的官职,就象摇动树让枯叶落下来一样容易,可是(你父亲却)坚决不肯出力,为什么呢?”
(2)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子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译:太监抽泣着说:“这不是受贿得来的东西,当初先皇赏赐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给左右近臣,我得到了八颗,现在拿出一半给您送别,您本来知道我不会贪污啊。


(3)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译:忠肃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钱。

”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忠肃公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译文:
王翱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某官某人做妻子。

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逢去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并且)怨恨地对(王翱的)女儿说:“你父亲掌管吏部选拔官吏(的工作),(如果)调我担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早晚侍候(你的)母亲了。

况且调动我(的官职)像摇动树让枯叶落下来(那样方便)罢了,可是(你的父亲却)固执吝啬(不肯出力),为什么呢?”女儿(托人)传话给母亲,夫人在一天晚上摆上酒席,跪着(把话)告诉王翱。

王翱(听了)非常愤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夫人,出门,坐车住在朝房(里去了),十天(后)才回到家。

女婿终于没有调到(京城)。

王翱做都御史(的时候),跟太监某人(一起)镇守东辽。

某(太监)也(很)守法,同王翱相处非常融洽,后来王翱调任两广,太监挥泪送别,赠送(王翱)大珠四粒。

王翱坚决推辞。

太监抽泣着说:“这不是受贿赂得来的东西。

当初先皇赏赐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给左右近臣,我得到了八枚。

现在用一半赠别您,您本来(应该)知道我不贪污啊!”王翱接受了珍珠,放入穿的披袄中,把它缝好。

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两个侄子。

王翱慰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要)苦于穷困吧?”(两个侄子)都说:“是的。

”王翱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钱财。

”两个侄子心理盘算,王翱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情意罢了。

都假装答应说:“是!”王翱一再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两个侄子)于是假造了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给)王翱。

王翱拆开上衣,取出宝珠交给他们,封好的记号还象当初一样。

五、分析结构内容
本文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翱断然拒绝夫人请求,不调女婿任京职轶事,表现了他严格刚正、不徇私情的美德.第二件事写王翱代友藏珠,最后还珠于朋友的轶事,表现了他不贪非分之财,廉洁和忠实于朋友的美德。

六、请学生课后归纳本文艺术特色
①选取生活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以小见大
②采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课后复习案
1、下列各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明代学者崔铣的《洹词》,课题中“忠肃”是王翱的谥号。

B.本文写了王翱断然拒绝夫人的请求、不帮助女婿调任京职和妥善处理故友馈赠的礼物、不贪非分之财的轶事。

C.本文通过两件日常生活琐事,分别从用人不徇私情和不贪财两个不同侧面,集中地表现了王翱严格刚正、廉洁奉公、忠于朝廷的可贵品质。

D.本文在写法上善于以小见大,又采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公甚相得也某得八焉
B.公拆袄,出珠授之出,驾而宿于朝房
C.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为都御使
D.旬乃还第后还朝
3、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是()
A.则汝朝夕侍母
B.某亦守法
C.是非贿得之
D.公夫人甚爱女
4、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翁长铨
B.如有营,予佐尔价。

C.内所著披袄中
D.乃伪为屋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为都督史,与.太监某守辽东与.公甚相得也
B.某.得八焉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C.婿固.不遣公固.知某不贪也
D.旬乃.还换第乃.伪为屋券
6、对“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老翁清廉,你恐怕苦于贫困吧?
B.如果老人清廉,你们恐怕被贫穷所困吧?
C.你们的老人清廉,你们恐怕苦于贫穷吧?
D.你们的老人清廉,你恐怕苦于贫困吧?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2)驾而宿于朝房
(3)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4)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5)如有营,予佐尔贾
(6)封识宛然
五、熟读全文,梳理结构,尝试完成下面空格部分。

第一件事:拒女求迁人物性格:严格刚正,不徇私情
开端婿固不遣
发展寄言与母
高潮王公大怒
结局婿竟不调
第二件事:受珠还珠人物性格:清正廉洁,不为苟得,忠于朋友开端赠珠
发展受珠
高潮寻后
结局还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