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提倡的应试教育,使得高中生为了考试和升学而努力的学习。
这种学习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笔者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新课程改革;高中语;问题及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语文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内容,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学以致用,为将来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语文教學更好更快的发展。
1.1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存在误区
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推进,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改革的第一线,必须要理解新课改的理念。
而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新课改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动[1]。
这种错误的思想,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课改抱着消极的态度,这种思想认知对新课改目标的推进是非常不利的。
1.2高考试题的设置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方法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15%,还包含看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功能、管理以及与中学教育的衔接。
由于我国的高考是考生迈向高等教育的门槛,语文分值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语文也是我国的母语,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在某种程度上,高考的内容已经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容,这对高中语文体现出的人文性没有恰当的展现出来,对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不够重视。
虽然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中主观题分值加大,能够锻炼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仍然不能体现。
高中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几乎被限制在高考题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墨守陈规,学生的视野也被限制,影响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素质培养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
语文学习的空间很大,灵活性很强。
学生学习语文,培养文学情操,不是依照一些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课外阅读及写作能力方面,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升语文成绩需要学生在课内教学以及课外阅读中逐渐积累,这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成绩的提高速度很慢[2]。
这对于那些想急切提升成绩的学生而言,如果耐心不足,很容易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
另外一个方面,很多学生对语文成绩的提高还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语文学习只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就够了,可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钻研学习。
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去学习数学、英语这些学科,学生这种学习语文的态度,必将会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挫伤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4语文教师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
作文教学与语文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很重视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一般都会出现学生认为写作文没有素材、害怕写作文的情况,学生在作文方面缺少锻炼。
部分老师没有灵活的进行作文教学,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长期下去,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2全面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对策及建议
2.1教师改变观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
教师必须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理念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积极推进高考语文教学改革模式
高考语文不仅仅是考核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考察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工具性这一特征,但对人文性的关注程度依然不够。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要加强改革语文的步伐,与时代特征接轨[3]。
高考语文需要展现出这门学科独特的人文素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在需求与个人情感素养,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精神需求以及文化底蕴,从更深层面的角度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2.3教师注重渲染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颇为重要,教师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体验感悟作品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以自身较高的文学素养感化学生。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洁、
清晰、幽默的语言艺术对于课堂教学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2.4语文教师注重作文教学方法
语文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观察、思考,注重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高中语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3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大力倡导,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真正内涵,转变传统的思想,将新课程理念充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反思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保课堂效率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
[2]杨文刚.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
[3]郝春林.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