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我这样教学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我这样教学地理
镇巴县三元中学李继彦
好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帮助。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达到有兴趣地学习,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实施的:
一、营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珍贵且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身。
要增加一堂地理课的趣味色彩,就要在课堂中兼顾其它学科,把语文课中优美的诗词、音乐课中相关动听的歌曲、历史等学科中的史料以及一些奇闻轶事引入地理教学之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蒙古高原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诵读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由诗句结合教学中大屏幕投影出的鄂尔多斯草原景色图片,使学生置身于广袤无垠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这样浪漫的诗情画意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歌曲视频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台湾》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先听了《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澎湖湾》后,个个都跃跃欲试地急于要翻开地图册找到这两个地方,及时的我出示了两地的风光图片,由此导入,轻松地完成了那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讲亚洲区域时,课前我让学生首先听了《亚洲雄风》,再听了《长江之歌》,加深了学生对亚洲高山大河等地理元素的印象。
在讲乡土教材介绍本省、本市、本县情况时,以一曲陕南民歌《巴山顶上修堰塘》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乘势导入本土地理学习中,达到了预期学
习目的。
二、答疑解惑,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内容
答疑解惑,主要是在课的引入过程完成后学生情绪高涨时,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科书内容之后进行的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让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要优差搭配,学期初即组建),组成地理学习小组,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学习资料;2、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3、课堂上巡回检查,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个别问题小组讨论解决;4、请各学习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笔记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议修改;5、根据评议结果,学生对前面所作笔记进一步阅读教科书并修改笔记。
对上面的3、5两步,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多次反复,直到全体学生能整理出简练且条理性较强的笔记。
课堂上变老师的枯燥说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如何“读书”,这样即使他们以后离开学校,离开老师,仍然可以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学到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三、加强引导,拓宽学生思维
通过上面两个步骤的学习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的基本方法,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把在课堂所学与本乡土地理状况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见到的一些地理问题、现象。
在认识学习河流、湖泊、山脉、和丘陵等地理概念时就让学生观察当地的河流、湖泊、山脉,活学活用,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在教学有关气候部分时,我们所在地是陕南,就让学生先从视频上认识了解秦岭以北的气候状况,然后与本地情况进行对比,再合作探讨:为什么两地距离不远,可是气候和植物会有这么大差异的原因。
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经常主动去接触这些课外
的地理事物、现象、事件等,再与课本上所学到的有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些地理事物、现象、事件产生的原因,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地理这个较为抽象、枯燥的学科,完成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感到有趣到喜欢到爱听爱学的渐变。
四、小结反思,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钻研,与同学的探讨、交流,获得了自己以前所没有学过或没有理解、掌握的知识,他是会感到成功的、愉悦的、幸福的,这个时候他也是最兴奋的。
做为他们的学习引导者---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机会帮助他们将这种兴奋延续并转移到交流学习心得、整理学习笔记、归纳总结学习得失这一步骤上来,使学生既按老师预先的教学设计收获了“活”的牢固的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这样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劲头才会越来越大、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总之,地理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独特性。
教师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创建出教者自己所特有的地理教学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