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温州茶山镇的“丁岙杨梅”果大味甜,为使当地周边的一些果实品质差,但根茎良好的杨梅植株具有“丁岙杨梅”的优良性状,可采用最佳的繁殖方式是()
A.嫁接B.种子繁殖C.扦插D.压条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3.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B.用纸槽取用粉末C.倾倒液体D.取用块状固体
4.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30°,界面左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 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 60°,界面右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 45°,界面左侧是玻璃
5.在一张纸片上剪出一个方形孔,将纸片置于足够的高度,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片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照出的光斑形状()
A.一定是方形的B.一定是圆形的
C.可能是方形的,也可能是圆形的D.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
6.小明在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
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
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小明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猜想是()
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7.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
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D.跳远时,运动员会助跑以提高成绩
8.生活处处是科学,下图中与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弯折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的倒影B.彩虹
C.手影D.小孔成像
9.根据图回答:经过数个小时,U 形管 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 处上升,B 处下降B.A、B 两处都下降
C.A 处下降,B 处上升D.A、B 两处都不变
10.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介质空气
(15℃)
空气
(25℃)
煤油
(25℃)
软木钢铁
声速m/s340346132450037505200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11.小明在电视上观察到雌雄牛蛙以“抱对”形式进行繁殖,牛蛙的受精和发育方式是() A.体内受精、体外发育B.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体外受精、体外发育D.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12.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A.瞳孔B.视网膜C.晶状体D.大脑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就越大
14.下列是生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示意图,其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与图丁所示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都是进行体内受精
B.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可以引进优良品种,缩短繁育周期
C.图中的胎儿所需的营养直接由a提供
D.图中四类生物的生殖都是有性生殖
15.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
16.“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生活食品急剧的价格上涨在民众和媒体中引起的情绪。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豆、大蒜、生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B.该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的一个果实
C.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
D.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味觉是在人的大脑形成的
1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A.生态关系B.能量关系C.物质关系D.食物关系
18.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种群数量如图所示,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19.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0.如图所示将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其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A.B.
C.D.
二、填空题
21.《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解释造成“看不见”的原因是光的________。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22.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树叶_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辨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美丽的小鸟,是因为太阳光在小鸟身上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
23.据悉科学已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形物质,在空气中沿________传播的光,射到该物质表面上时会顺着衣服“流走”,从而无法让光在其表面发生________,让旁人看不到它。
2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___;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25.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____。
26.夜晚,我们在池边可看到岸边路灯倒映在水中,这是光的___________造成的,若池水深2m,路灯到水面的距离为8m,则灯在水中的像到灯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_m。
27.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选填图中“a”“b”“c”或“d”)。
28.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白色条纹能够_____(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
29.(1)请在下图方框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____)
(2)重为19.6牛的小球如下图所示放置,试作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____)
30.如上图所示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__________,(填数字)其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__和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和卵结合一般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
(3)胚胎的发育主要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和名称)
三、探究题
31.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__________。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
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
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__________。
32.如下图甲所示,此装置叫压强计,其用途是可以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它的构造主要包括U型玻璃管、金属盒、橡胶管和支架等部分。
甲图中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如图乙所示,若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U型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序号液
体
深度
/cm
橡皮膜方
向
压强计
左液面
/mm
右液面
/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3朝上18621428
23朝下18621428 33朝侧面18621428 46朝侧面17122958 59朝侧面15824284
6盐
水
9朝侧面15424692
(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比较序号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____有关系。
33.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清楚其萌发与光照是否有关。
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放在温度、空气状况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对照实验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一项实验条件不同,其余均相同。
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
(2)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
(3)若实验前该同学提出了“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假设,则根据假设预期的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
(4)上述实验的实际结果是:有光照组种子萌发,无光照组种子也萌发,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__。
(5)若两组实验中各有一粒种子没有萌发,请你说出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4.(1)如图1所示是一架老式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简图。
取景时,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后,再由平面镜OM反射进入人眼;按下快门时,平面镜OM首先绕支点O迅速向上翻起,接着快门开启,胶片曝光,请你画出取景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射入人眼的光路。
________。
(2)如图2所示某发光点S所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恰好经过A点。
________。
3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3)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
(4)小科在平面镜的后面放了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这是为了______,他透过玻璃板看见未点燃的蜡烛,实际上是光的_______(反射或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5)实验中,小科看到了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两个像,其中距离小科较远的像较_______(亮或暗)。
远处的像是来自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36.小明同学对种子的萌发非常好奇,于是动手做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2个广口瓶,将脱脂棉花塞入瓶内
②将10粒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浸泡一夜后,各取1粒放入培养瓶中,然后小心地往里加水至刚好覆盖绿豆种子,分别在瓶外壁做上记号A、B
③将A培养瓶放在温暖有光处,B培养瓶放在相同温度的黑暗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小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存在不足,请指出一处不足,并改正________。
(3)小明改进实验后,每天记录观察,发现光照处和黑暗处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如下图
通过实验:小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光。
小明还观察到,放在黑暗中的培养瓶萌发出来的幼苗和我们平时吃的绿豆芽比较相似,颜色较浅,阳光下萌发的绿豆芽颜色较绿较深,说明幼苗的健康生长________(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光。
(4)在土壤处发芽的绿豆胚芽是钩状,这种形状有什么意义?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嫁接是直接把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可用温州茶山镇的“丁岙杨梅”作接穗嫁接到当地的果树上,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睛】
确嫁接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是解题的关键。
2.D
解析:D
【解析】
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可以得到氧气、氮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空气中几乎不含氢气,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
3.D
解析:D
【详解】
A、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A正确;
B、用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B正确;
C、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C正确;
D、块状固体取用: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故D错。
故选D。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如图,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反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入射角也为30°;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5°,则折射角为45°;由图中看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说明光是从玻璃进入空气,即界面左侧为玻璃,右侧为空气。
故D正确。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该现象为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地面上形成的光斑为太阳的实像,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故B正确。
6.C
解析:C
【分析】
分析时主要抓住:“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为什么门不打开?玻璃板和足球、人有什么不同?
【详解】
A、玻璃板滑向门时,也会有声音的发生,但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声控装置。
B、玻璃板也会辐射出红外线,但门没有打开说明不是探测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C、若是自动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玻璃会穿透过去,反射回来的是非常少的,但足球和人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是比较多的,因为红外线是不能穿透足球和人.自动门就可以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开闭。
D、玻璃板也可以通过空气给自动门一个压力,但玻璃板滑向自动门时,自动门并没有打开说明不是利用空气压力来实现自动开闭的。
故选C。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扩散现象,由分子运动形成,故A与惯性无关;
B. 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故B与惯性有关;
C. 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故C与惯性有关;
D. 跳远时,运动员助跑以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故D与惯性有关;
故选A。
【点睛】
注意对惯性的理解,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是物
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注意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铅笔在水中弯折的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
C.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9.C
解析:C
【解析】
此题是一道与物理学科相结合的题目.在第一个瓶中的小白鼠要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瓶中的氧气被消耗,逐渐被二氧化碳所取代.而放在第二个瓶中的NaOH 溶液是碱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这使得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U形管的B处与外界大气相连,在瓶中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B处会下降,A处会上升.
10.C
解析:C
【详解】
A.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不符题意;
B.由表格中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可知;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故B不符题意;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是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如表格中的软木和煤油;故C符合题意;
D.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故D不符题意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2)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详解】
牛蛙是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
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可见牛蛙是体外受
精、体外发育。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2.D
解析:D
【分析】
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A 瞳孔通过调节大小来控制光线的多少从而控制像的明暗,故A错误。
B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B错误。
C 晶状体是双凸透镜,可以折射光线,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故C错误。
D 大脑皮层上有视觉中枢,能够形成视觉,故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13.C
解析:C
【详解】
A.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并非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任何光都有汇聚作用,故A项错误;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B项错误;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项正确;D.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因此人离平面镜越近时,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大小不变,故D项错误;
14.B
解析:B
【分析】
图甲是昆虫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乙图是嫁接的生殖方式,丙中a羊水,b是胎盘,c子宫内壁,丁是青蛙的发育过程。
【详解】
A、图甲所示生物与图丁的发育过程相同,都是变态发育,丁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错误。
B、图乙所示的繁殖方式是嫁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缩短繁育周期,正确。
C、丙图中的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错误。
D、甲、丙、丁都属于有性生殖,乙属于无性生殖,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15.C
解析:C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3)图中,A幼虫、B蛹、C成虫、D受精卵。
【详解】
A.蜻蜓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C而不是
D→A→B→C,A错误。
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而不是幼虫期,B错误。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则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
D.蚕在A幼虫末期吐丝,因此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A期能提商蚕丝产量而不是C期,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6.B
解析:B
【分析】
根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人体对外界的感知等方面分析解答。
【详解】
A.大豆、大蒜、生姜都属于植物,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 正确。
B.如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是发育成果实,B错误。
C、苹果树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完整的植物体,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C正确。
D.人的舌上有味蕾,位于舌的背面、舌根和两侧的粘膜,能够接受到酸甜苦咸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辣的味觉,D正确。
故选:B。
【点睛】
关键是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生活中。
17.D
解析:D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