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三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三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缅怀不修边幅敦实穿流不息
B.告诫轻歌曼舞驰骋强词多理
C.演绎分崩离析绝择袖手旁观
D.震撼人情世故恬静销声匿迹
2.(2分)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助词。
B.“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 这个句子中“真挚而美好” 是并列短语。
C.“空气干燥地势平坦风力很强” 都是主谓短语。
D.“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一列树是忧愁而.快乐的。
”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连词。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潮汐佁然自乐人情事故
B.辐射晦暗海枯石烂大彻大悟
C.蛮横诬蔑阳奉阳违风口浪尖
D.襁褓绌劣暴风骤雨怒不可遏
4.(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一直_____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云,能够帮助我们_____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4)你把我的______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A.烘托沉迷识别思念
B.衬托沉醉辨别思绪
C.烘托沉醉识别思绪
D.衬托沉迷辨别思念
5.(2分)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时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擦去泪水的一抹春风。
A.③①④⑤②B.②⑤③①④C.②⑤①④③D.③⑤②①④
6.(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凄.神寒骨凄,使……感到悲伤(《小石潭记》柳宗元)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桃花源记》陶渊明)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生气(《北冥有鱼》庄子)
D.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披上战甲。
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 ③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
(3)其真不知马也(_____)(4)故常奇之(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
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
8、(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能、脱俗的追求。
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一句话是孔子点评《关雎》的话。
其中的“不淫”是“有节制”的意思,“不伤”是“不至过于悲伤”的意思。
E.诗中“悠哉悠哉”表现了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9、(7分)古诗文默写。
人生的际遇往往身不由己,但人生的态度可以自主选择。
同样身处逆境,下列诗人的思想境界非常值得称颂。
杜甫流落成都时居无定所,他能够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吁。
刘禹锡被贬到巴山楚水,提出充满哲理的“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见解。
苏轼被贬密州,在中秋之夜思念亲人之际,能对天下人发出“但愿人长久,________”(《水调歌头》)的祝愿。
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之时,身为太守的他抱有“________,醒能述以文”(《醉翁亭记》)的胸怀。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解途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千古绝唱。
这些诗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诗词文化,更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精神丰碑。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闪烁,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是呀,你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
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
"她笑着。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
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
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
一天,台风将至,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
在一棵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
她跟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了人。
看到她身边的坪把扫帚和那辆垃圾车时。
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了啊,刚吃午饭?”
“是的。
”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
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的真容。
此时的她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长发,那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孔。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啊!”
“哄我开心哆!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大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
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
大树下好乘凉。
这棵树树龄已长,绿叶婆婆,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闹着,树下一群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
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一座偏僻的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
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
"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于吗?我就是。
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
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
她随手推开门,打开厅里的灯。
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
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
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
一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是另建的,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整屋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个青菜,一个煎蛋,一盘炒花生。
阿姨从房间里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
”“对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
”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得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
他们家在乡下,夫妻俩已年近五十了,都是高中毕业,他们一起做环卫工人是为了儿子读书。
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初中考上城里的一中。
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
还好孩子如愿以偿,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大人功夫没白费,好开心。
爱人负责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晚饭他就全包了。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吃完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
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点,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
”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下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夜鹤声声;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糅着,我的心也醉了。
我告辞。
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岔路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挥挥手告别。
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向街灯的深处。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6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按写作顺序把相关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公园散步,初识环卫阿姨(_________)(_________)街上分别,目送离开。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
..了。
(2)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
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3.文章以《木瓜树的主人》为题,有什么妙处?
4.读完本文,你觉得木瓜树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11、(15分)阅读《登勃朗峰》完成小题
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
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
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
天气灼热难挡,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
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
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
的旅行物有所值。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
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穹顶呈V字形,巍峨庄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
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
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皂泡。
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1.概括节选段落主要内容。
2.本文修辞运用恰如其分,试从修辞角度赏析“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
3.勃朗峰的绮丽光影是作者联想到肥皂泡,如果你登临勃朗峰,你会想到什么?请运用想象续写一两句。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题文)名著阅读。
下列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请写出此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及喜欢的理由。
武松猪八戒保尔祥子
(1)出自名著_________
(2)作者_____________
(3)一个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
(4)喜欢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2019年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此,学校开展了“松江非遗,可以这样玩”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如下:
1.请把上面表格中的内容填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2.非遗来源于民间,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变化。
要传承非遗技艺,需要让他们回归现代生活,保持生命活力。
请在上述内容中选择其中一项,就其今后该如何发展变化,说说你的设想和理由。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有就有幸福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D
【解题分析】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B.强词多理--强词夺理;
C.绝择--抉择;
故选D。
2、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句中加点词的词性是助词”语法知识判断有误。
“都”“才”都是副词。
3、B
【解题分析】
A.佁然自乐——怡然自乐,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 诬蔑——污蔑,阳奉阳违——阳奉阴违。
D. 绌劣——拙劣。
故选B。
4、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根据语境应用“烘托”。
沉醉:陶醉,沉浸在其中。
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
沉醉是说一种享受,沉迷有点贬义的味道,通常是说陷在不好的事物里。
所以根据语境应用“沉醉”。
识别:辨认,区分。
辨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这里强调归类和定性,说的是区分,所以应用“识别”。
思绪:思考的轨迹;念头。
思念:怀念;想念。
语境强调的是思考的轨迹,所以用“思绪”。
5、C
【解题分析】
阅读文本可知,此文段是对“友情”的阐述。
因此②句引出了阐述对象“友情”,应该是首句;⑤句“这储蓄”是关键信息,其紧跟②句中“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前后衔接连贯,故②⑤排序。
①句从正面阐述对“友情”的理解,①句中“不可以”与④句中“而是”具有内在关联,前后并列关系,故①④排列。
③句从反面论述“友情储蓄”,置于最后。
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⑤①④③。
故答案为C。
6、C
【解题分析】
C.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振奋,这里是指鼓起翅膀。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
2.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
【解题分析】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
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
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阅读答案附翻译__臣有二马,故常奇之阅读答案。
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
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注意通假字词,“食”同“饲”喂养;词类活用词,“奇”以……为奇。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且:犹,尚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的翻译。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忽略美”以及“遭受不应有的遭遇”这句话的理解来概括相应的语句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甲】文中“千里马的遭遇”以及【乙】文中“对马的赏识”来谈如何对待人才。
8、CE
【解题分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C.将“窈窕淑女”改为“男子”;
E.错在“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应该是:形容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求;
故选CE。
9、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沉舟侧畔千帆过千里共婵娟醉能同其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庇、畔、婵娟、汗青”的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工作检查,巧遇环卫阿姨寻找木瓜花,受到热情接待
2.(1)“习惯”一词说明这是环卫阿姨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环卫阿姨每天回家都很晚,可见她工作的辛苦,表现了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2)“躲”为“躲藏”之意,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木瓜花开得很美,却藏在深处不张扬的情态。
3.点明了本文的主人公;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隐喻环卫阿姨如木瓜花那样美丽,表现其无私尽职的品格。
4.示例:①工作上认真负责,每天尽心完成工作,经常很晚才回家;②待人热情,如邀请“我”到她家,并热情招待“我”;③生活乐观,如为了儿子,夫妻进城来打工陪读,虽然辛苦却毫无怨言。
【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
根据“我”九二环卫工阿姨的几次相遇的情景概括即可。
第一空结合“一天,台风将至,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
在一棵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
她跟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了人。
”得出:工作检查,巧遇环卫阿姨;第二空结合“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
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
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
”得出:寻找木瓜花,受到环卫工阿姨一家的热情接待。
2.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1)“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然后结合“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写出意思即可。
(2)写出“躲”的本义。
结合“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
躲在深处”,分析,采用拟人的修辞,把木瓜树人格化。
然后结合拟人修辞的作用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
3.要求学生牢记标题的一般作用: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
结合“木瓜树的主人”分析,可以从点明了写作对象;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隐喻环卫阿姨如木瓜花那样美丽;揭示文章主旨,表现其无私尽职的品格等角度分析即可。
4.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结合“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
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得出:工作上认真负责;结合“邀请‘我’到她家,并热情招待‘我’”得出:待人热情;结合“他们家在乡下,夫妻俩已年近五十了,都是高中毕业,他们一起做环卫工人是为了儿子读书。
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初中考上城里的一中。
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
还好孩子如愿以偿,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大人功夫没白费,好开心。
”得出:生活乐观;结合“每天早晨六点吃完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
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点,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得出:知足常乐。
【题目点拨】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11、1.登勃朗峰途中所见所闻。
2.比喻,突出光影变幻中薄云轻盈美丽。
表达喜爱。
3.注意想象与联想的区别。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文中“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等句子可知,本段内容主要写的是登勃朗峰时的见闻。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根据“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这句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写出了白云的轻盈,表达出作者对白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
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
这是两者的区别,需要考生注意。
想象的内容要与勃朗峰的绚丽景色有关,同时也要将登临勃朗峰之后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水浒传施耐庵醉打蒋门神合理就可以。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作答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注意人物与故事情节相对应,阐述理由时要结合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13、1.示例:顾绣动手练,传承松江非遗
2.示例:要把非遗保护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非遗在当代生活中仍具有日常需求的功能。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拥有具体的生产内容,贴近民众生活,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因此,对其保护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产中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并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使之在生活中持久传承”。
通过创意开发或技术革新等手段华丽转身,以适应新的日常生活;另一条道路就是艺术化,成为现代都市中上层人士追求生活品位的象征物,或者以传承人代表作身份进入博物馆、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和保存。
【解题分析】
1.“松江非遗”有松江皮影馆、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松江古代戏曲历史、叶榭软糕、松江根雕等。
任意写一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