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系鞋带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系鞋带评课
一、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5-6岁)
二、活动背景(设计意图):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长最关怀的事情,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幼儿衣服扣子、鞋带开了自己不能扣上、系上,如果这时候教师没有及时发觉,就可能会出现因没穿好衣服而感冒,自己脚踩着鞋带被自己绊倒,磕碰到身上的某一部位,坐在地上大哭,甚至会引来其他小朋友的围观、嘲笑,从而带来更多的麻烦。
由此可见,幼儿生活中不能自理,没有掌握好一些生活中的技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中指出:鼓舞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替代,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时机,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开展。
并明确指出5-6岁的孩子会自己系鞋带。
因此,我设计了(我会系鞋带啦)这一教学活动。
通过鼓舞、引导,让幼儿自己尝试系鞋带,从而掌握系鞋带这一生活小技巧,懂得自已应该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快。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掌握系鞋带的方法。
2、乐意动手试一试,体验自己系鞋带的愉快,提高自我效劳的能力。
3、了解系鞋带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四、活动打算:
穿鞋板、有鞋带的鞋子
五、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
通过幼儿熟悉的动画人物(光头强)导入主题。
2、提出问题。
教师:呀,光头强的鞋带散了!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走路鞋掉了!
幼儿:还会踩到鞋带!
幼儿:会摔跤的!
教师:是的!太危险了!大家来帮帮它吧。
3、学习如何系鞋带。
教师:我先来帮帮它吧
(老师在穿鞋板上示范: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
一个钻山洞,拉拉两边走。
两只兔耳朵,交叉握握手,
一只钻山洞,拉拉变蝴蝶。
)
幼儿:噢,我会了,我会了,让我来…
幼儿边念口诀边尝试操作穿鞋板(失败)。
幼儿:好难啊!我又不会了
教师:这也是有小窍门的,你看…
4、出示图谱,讲述重难点。
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
一个钻山洞,拉拉两边走。
两只兔耳朵,交叉握握手,
一只钻山洞,拉拉变蝴蝶。
要注意:(耳朵长长要留尾,交叉握手捏捏牢,
一个手指当山洞,钻过拉紧才算好!)
教师:怎么样,你掌握以上4个窍门了吗再尝试一次吧!
幼儿:边念口诀边尝试穿鞋板。
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
一个钻山洞,拉拉两边走。
两只兔耳朵,交叉握握手,
一只钻山洞,拉拉变蝴蝶。
幼儿:耶,我学会了!
6、系鞋带比赛:
教师:真不错,那一起比赛系鞋带吧,看谁系的又快又好!
(播放幼儿真实系鞋带并成功的画面)
7、总结稳固小技巧。
六、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其实在生活中,系鞋带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呢。
比方,去海边度假的帽子、小熊的领结、女孩子的发带、还有裙子上美丽的蝴蝶结。
只要我们学会了系鞋带的方法,这些生活中的小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啦!)
七、前后故事照应结束
看看光头强学会系鞋带了吗
(我会系鞋带啦)微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中指出:鼓舞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替代,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时机,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开展。
并明确指出5-6岁的孩子会自己系鞋带。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不会系鞋带。
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我会系鞋带啦)这节微课。
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
我通过五个步骤来到达活动目的:
第—步: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活动设计从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入手。
动画人物光头强的鞋带散开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孩子们了解其中的危险,并产生学习系鞋带的心愿。
第二步:演示观察,实践操作。
教师在穿鞋板上边念儿歌边示范系鞋带的方法。
(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一个钻山洞,拉拉两边走;两只兔耳朵,交叉握握手,一只钻山洞,拉拉变蝴蝶。
)儿歌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述出来,而且念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
接着,有孩子情愿来尝试系鞋带,但遇到了困难。
此时,教师强调系鞋带的难点(窍门)。
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情愿学,也有兴趣学。
第三步:组织比赛,再度鼓舞。
通过比赛活动,在进一步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在速度、技巧、能力上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争取“第—〞成了孩子们积极尝试和练习的内在动力,孩子们都积极参与。
第四步:梳理总结,图文展示。
这是援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经验的过程。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系法步骤展示出来,发挥了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
让孩子直观的学习系鞋带的每一个步骤。
解决了难点问题。
第五步:迁移、延伸运用。
把系鞋带延伸到地域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累积系鞋带的经验根底上,学习自己系蝴蝶结(帽子、领结、发带、裙子等),使活动贯穿于一般生活中,因为系鞋带对孩子来说是经常重复的劳动,养成习惯需要孩子的一贯坚持。
活动的结束,大局部孩子都掌握了这一技能。
在孩子们积极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了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认识——“我能行!〞,这种自信的建立将援助孩子摆脱依赖,走向独立。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完成“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设计表达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
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美丽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
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情愿学,有兴趣学。
2、以言语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
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
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
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
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
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效劳,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到达的,必须在平常屡次练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