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BEINONGJI
摘要:本文立足于医院传染病监测管理上报所存在的缺陷,结合医院的基础信息化平台,构建传染病监测系统,实现对患者数据的实时分析,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通过系统自动上报给医院传染病管理科室,最终提升传染病疫情管理水平O 关键字:传染病监测;智能预警;数据分析
传染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靖祎
1应用背景
1.1传染病监测上扌艮现状
在部分医院里,传染病上报还停留在手工报卡阶段,手工上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传染病报卡填写不完整:医生填写的报卡字迹潦草,项目填写不完整,填写的就诊日期、诊断日期以及入院日期不合逻辑等,甚至还会出现漏报的情况。
部分医院的传染病报卡只是单纯实现纸质表单的电子化,仅提供手工录入的功能,需要医生手动录入。
此阶段漏报率依然很高,最重要的是传染病监管工作效率依旧没有提高,更无法提供其他传染病学研究的相关资料。
1.2传染病监测系统应用条件
目前,我院传染病上报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纸质上报阶段,医生发现传染病后,填写传染病报卡,再交给医院的医保办,最后由医保办人员上报至国家疾控中心。
我院已经建设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而且输血系统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也已全面使用。
我院的各个系统均能无缝衔接。
从客观条件上,可以应用传染病监测上报系统,依托医院的基础信息化平台(如HIS、LIS、PACS和电子病历等日常业务数据),实现对患者数据的实时分析,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实现传染病的数据上报。
2方案设计
2.1实时监测
根据国家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制定专业的诊断策略,并建立传染病信息基础数据库。
患者的传染病相关的临床数据分布在医院的HIS'LIS和电子病历等多个系统中,系统通过视图的形式访问各个数据源调取患者的就诊数据进行传染病的分析。
由于我院的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存放在两张表中,因此需要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两套视图,US系统与PACS 等系统通过患者的唯一标识号进行关联,主要视图如表]所示。
表1主要视图信息
数据视图名称来源
门诊患者
基本信息
V_IDSO_BASICINFO_OUTPATIENT HIS
住院患者
基本信息
V_IDSO_BASICINFO_INHOS HIS 患者
检查报告
V_IDSO_RADIO PACS 患者
检■验结果
V_IDSO_LAB LIS
住院患者
诊断
V_IDSO_DIAGNOSIS_INHOS
EMR
(电子病历)门诊患者
诊断
V_IDSO_DIAGNOSIS_OUTPATIENT HIS
传染病监测系统会按一定频率加载、监测患者的检验检查数据,并且每天定时获取一次全部传染病相关数据,并通过专业的诊断策略和传染病诊断模型,识^敏感的诊断名称、ICD、检验项目和检查结果,发现其中的疑似传染病患者。
对于HIS等核信息会定时回溯f月的阳性结构。
传染病监测系统,同样可以加载指定患者信息,用户在系统的患者查询菜单中输入患者的标识号,系统会访问该患者的所有临床数据,作出传染病的疑似情况分析。
2.2预警和上扌艮
传染病监测系统的用户主要为临床医生和传染病防护专职人员。
当该系统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会主动弹出传染病报卡对话框,提醒医生及时上报。
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医生每一次录入传染病的诊断时,电子病历系统会主动弹出上报卡片。
当医生填写非传染病诊断时,若被系统主动捕捉到如HIV阳性,也会提醒辅助诊断供临床4步确认或排除。
在报卡页面打(下转84页)
多元化发展。
在技术发展之后,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将更加优化,通信设备的合理性也极大提升,进而使电气设备的需求得以最大化满足。
在规模较大的工业领域,电气设备的数量必然逐渐增加,PLC控制技术也将展现出其对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优化作用。
目前,DCS系统已启用PLC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后在电气设备自动化应用过程中,PLC技术的智能化与网络化还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齐艳春.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Q].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9):146.
[2]韩芝星,蔡晓龙.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4):152-453.
2020年第6期斫*衣如
69
|雹^H EBEINONGJI
目前中国社会实行的工时制度有两类:标准工时制度和特殊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严格规定了有关加班的周上限和月上限,但是参考国外有关规定,日本、美国对于加班时间并没有设定严格的上限,只规定了用工超过的月份和一年上限。
与我国立法对每日延长工作时间和每月延长工作时间总量的双重限制相比,一些域外立法实际上为用人单位在分配工作时间上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特殊工时制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但是由于互联网属于新兴行业,由此产生新的劳资关系,无法再严格按照当前的特殊工时制进行约束规范。
2.3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
关于加班补偿,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但是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企业以各种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逼迫劳动者自愿加班,把工资、职位与加班挂钩,拒绝加班的员工会遭遇被上级增加工作任务、绩效考核差评等不同形式的职场不公正待遇。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1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如果用人单位有逼迫加班的现象,劳动者需要证明加班属于变相强迫,但是由于劳动者出于“自愿”的承诺,企业因此能够躲避法律,并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在企业与员工的博弈中,员工处于弱势,弱势群体的权益需要政府和社会工作组织的保护,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强,维权途径艰难,劳动监察部门不能够主动作为,这就使得加班文化更加盛行。
3"996工作制"下保护劳动者权益对策建议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及劳动者本身出发,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功能,完善我国有关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
3.1建立弹性工时制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上升趋势,鼓励支持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是重要举措。
为了推动社会效能的加快产出,需要节约人力成本,因此加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需要在劳动者休息权和产能增加之间衡量,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把加班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工时制进行调整。
设立弹性工时制,确保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参照国际工时基准演化规律,设定每月的加班时间上限。
关于加班费率也要进行调整,建议将工作日、休息日、公休假日的加班费率统一调整为150%,鼓励劳动者利用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休息,提高工作日的工作效率。
3.2完善劳动立法工作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可见,企业做出违法用工行为时,只能受到行政处罚和部分民事惩罚,能够用少数金钱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企业有恃无恐,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建立以行政处罚为主,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为辅的责任体系。
企业侵占劳动者休息时间,违法延长工作时间,违反《劳动法》及相关条例规定的,进行行政处罚;造成劳动者损失的,予以民事赔偿;导致“过劳死”等严重人身伤害的,进行刑事处罚。
从法律层面对企业施压,促使企业认真思考和谐劳资关系如何建立和维持。
3.3加强劳动监察和舆论监督
劳动监察部门要主动出击,对于违法企业进行惩处,确保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向广大企业员工积极宣传劳动法基本知识,鼓励广大员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于投诉举报或者诉讼有困难的劳动者,及时给予帮助。
劳动监察部门主动作为,及时处置企业不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和谐的劳资双方关系。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社会舆论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劳动者如果遭受到企业的强迫加班,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劳动者处于弱势的情形下,调动一切能够发声的力量,从外部社会监督企业。
我们需要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耗尽人力的方式增加资本。
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和谐的劳资关系,双方才能就同V•发展目标共同努力,而不是制造矛盾和压榨员工。
对于行业中实行“996工作制”的企业要依法惩处,坚决遏制在违法的情形下损害劳动者的休息权和获得报酬权。
设立弹性工时制,并且完善相关劳动保障的立法,在法律的统一指挥下,发挥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督促企业调整工作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梁洪霞,王芳.从“996工作制”看我国休息权的国家保护义务[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9,21(06):60-74.
[2]魏咏梅,张硕.互联网行业"996”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06):70-77.
[3]班小辉.反思"996”工作制:我国工作时间基准的强制性与弹性化问题[J].时代法学,2019,17(06):27-33.
[4]郭毅玲.企业社会责任视阈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路径探讨Q].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9,34(03):55-60+27.
(上接69页)开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加载患者的所有临床数据,对所耗费的时间。
运用传染病上报系统可以使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效率该患者卿进行彻底分析。
得到极大的提高,与采用手工查阅病历获得的数据比较,传染病监通过以上各功能合理设计,减少各角色工作量,提高传染病测的敏感性大幅提高,传染病上报的实时性大幅提高。
报告率及各项疫情管理工作质量。
总之,在医院传染病管理中,通过传染病监测系统提供科学规3系统应用范的作业流程,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和传染病报卡的质量,传染病监测上报系统的运用,有效地缩短了医生报卡的时间。
使得临床医生参与感染防控意识得到加强,漏报率大大降低。
当系统根据传染病筛查模型判断出该患者为传染病患者时侧主动参考文献:
弹出传染病上报页面,避免传染病漏报情况发生。
传染病监测系统
会自动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极大地减少了医生手动录入患者信息
[1]郭宁.传染病预警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5(1):436.
84(不*衣祖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