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改革研究分析——以福建泉州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9月 中国林业经济 Sept .2018
第 5 期(总第 152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INA FORESTRY ECONOMIC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〇.5(T 〇tal 152)
研究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改革研究分析
----以福建泉州为例
施楷鑫
(泉州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福建泉州362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泉州历来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 业以爱拼敢臝的文化特质,走出一条“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资本化”的发展道路。
泉州做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 点城市,面临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泉州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方 面、提升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寻求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改革创新;泉州中图分类号:F 1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8)05-0117-04
DOI :10.13691/j . cnki . cn 23-1539/f . 2018.05.039
Research and Analy^s on the Comprehen^ve Reform of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Take Quanzhou of Fu^an as an example
SHI Kai-xin
(Indu^i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Quanzhou , Quanzhou , Fu^an 362000, China )
Abstract :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h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mst Party of China puts forward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various market entities ." Quanzhou has always aUached great impor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 and the cuhm'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win -win . It goes out of a development path of “clusterization ,scale , bmnding,marketization and capitalization ”. A _s a pilot city for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private economy , Quanzhou faces various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 Quanzhou has deepened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 expanded effective investment ,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aspects , and improved financial services guarantees , broke the institu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actively sought breakthroughs and achieved leapfrog development .Keywords : Private economy ; reform and innovahon ; Quanzhou
2 933.77亿元' 正是由于民营经济的高度发达,泉 州经济总量才能连续19年居福建首位,跃居全国 各大城市第21位,在福建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泉州民营企业法人单位数20.74万家,个 体工商户数47.66万家,工业总产值1.53万亿元, 约占福建28.6%,第三产业增加值2 952亿元,居福 建第2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4 %。
目前千亿 产业有5个,分别是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鞋业制 造、建材家居、机械装备,还有纸业印刷、食品、工艺
1泉州民营经济现状及发展模式
泉州作为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
民营经济是地方经济最大的特色,民营经济占经济 总量和税收贡献均超80%以上。
2017年,泉州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7 548亿元,增长8.4%,其中民营经 济增加值达6 183.51亿元,民营固定资产投资
收稿日期= 2018-04-10
作者简介:施楷鑫(1984-),男,福建晋江人,工程师。
研究方 向:民营经济。
制品等特色产业,上市企业104家、中国驰名商标 154枚,先后获得“中国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 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石 雕之都”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六大 阶段,成就了泉州“民办特区”、“民营经济集聚区” 的美誉,从各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泉州民营经济发 展的模式变迁:1978—1985年,通过发展乡镇企业, 率先从晋江、石狮等沿海地区兴起热潮,拉开乡村 工业化序幕;1986—1991年,采用大力引进侨资、创 办开发区的方式,引导民营经济由内向外、由散向 聚发展;1992—1997年,抓住国家体改委将泉州列 为首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通 过改革创新,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制度、经济基础; 1998—2003年,紧紧围绕质量和品牌,积极引导企 业走质量起步、ISO 上路、品牌开路的发展之路% 2004—2008年,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创新,不断加快 设备更新、自主研发、节能减排、管理变革、改制上 市等步伐;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机尤其2012年 后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本地企业通过推进“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模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行开拓创新。
2泉州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2017年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指 标,以及发展模式的变迁,可以看出泉州民营经济 近几年的发展稳中有进,可是受到国际、国内大环 境的多重影响,还是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 矛盾。
这些矛盾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
2.1
泉州民营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
一方面,泉州工业增速进一步提高难度较大, 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成果短期内难以显现,另一方 面,泉州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虽然有所提升, 但带动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而且,泉州投资经过多 年高速增长,已形成较高的基数,保持持续快速增 长的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泉州出口增长较为疲软,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出口商品竞争优势正在 减弱,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 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2.2泉州民营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调整艰难,高新技术产 业、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
目前,泉州新旧动能转换 动力不足,新兴产业虽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新一 代信息技术增速达到35%,但新兴产业体量目前仍研究报告-------------------------------------------------
难以弥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缺口。
而且泉州 产业结构同样存缺陷,近两年来,三产增速保持两 位数增长,但三产比重仍然太低,增加值仅占
GDP 39.2%,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3泉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泉州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单位数不多,50%以上 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研发机构,企业掌握的关键核心 技术少,关键技术、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同时公共 服务平台引进建设也难以跟上企业创新需求。
而且 泉州技术人才支撑不足,科技人才总量较少,质量 不高,从具体结构看,当前泉州正大力发展集成电 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育和引 进还需加大力度[3]。
2.4泉州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
中小企业和初创期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 在,科技金融服务网络覆盖面窄,缺乏多元化融资 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条件仍然较高。
泉州虽 然没有出现温州等城市因债务问题而出现的倒闭 潮,但企业融资问题普遍存在,融资成本过高。
虽然 国家赋予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但 如何惠及每个企业,既需要对政策落地细化,也需 要对其中原因进行深人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很多 企业经济繁荣时期乱投资、内部管理混乱、企业成 本上升的做法,都是企业破产风险所在。
2.5泉州民生短板仍然较多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均衡,比如农业农 村基础较为薄弱,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难度大。
基本 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如全市普惠性 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区域性学位缺口较大,优质教 育资源紧张,医疗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医技人才尤 其是妇产、儿科等学科人才紧缺。
还有,就是生态环 境仍存在突出问题,比如一些跨境流域、沿海地区 小流域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建筑施工及道路扬 尘、露天焚烧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固废处理能力 不足等。
泉州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匹配。
工业化体 现在工业发展,城镇化体现在服务业发展。
具体来 看,工业化方面,以晋江为例,作为泉州工业最为发 达的县,尽管晋江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全国县市第 一,但与其他发展较好城市,不论是产业结构分布, 还是上市企业规模和企业科技含量上都存在不少 差距,可以说泉州目前的工业化水平还处在中前期 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泉州
施楷鑫: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改革研究分析
研光报舌
配套能力较弱,反映于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 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吸引力不足。
3泉州改革道路的探索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泉州先知先觉,率先召 开了千人企业家大会,提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发 出提振信心、抱团取暖、危中寻机、转型升级的号召,此后几年,泉州每年定期召开千人企业家大会。
在企 业顺境时应该对企业提出理性建议,在企业逆境时 应该给企业鼓励和支持,多年来泉州在推进民营企 业发展中就是这样做的,不仅建立了政商的和谐关 系,同时还赢得了中央、省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2年泉州召开“二次创业”为主题的第五次千人 企业家大会,福建为支持泉州民营企业发展,批复泉 州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2年的争 取,泉州又获批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
除了民营经济综合改革和金融改革,泉州还不 断加大改革探索,经统计国家级、省级试点共200 多项,不仅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中国制造 2025”首个试点城市、国家生态市,泉州各县也不断 开展特色改革探索,晋江新型城镇化、石狮中小城 市综合改革、永春农村改革等获批成为全国试点,德化统筹城乡、南安沿海小城市试点列人省级试 点。
一批国家、省级试点也成效斐然,习近平总书记 就对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做出批示,这些改 革探索,为泉州民营经济舐砺前行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成为经济不断增长的动力。
4泉州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的对策
良好的营商、政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 保证,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泉州 民营经济发展也进人了瓶颈期,遇到了投资难、创 新难、用工难、用地难、转型难等困难和问题,民营 经济发展已到了一个“不转变、不提升”,路就会越 走越窄的关键时期,急需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途 径,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在支撑民营经济发展 的金融、土地、财政等方面寻求新机制。
在这个关键时期,泉州需要通过改革主动寻求 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创新体制机制来 破解阻碍泉州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强市场主体发展 的内生动力,快速走出“中等收人陷阱”。
可以说探 索永无止境,泉州民营经济发展要找到出路,针对 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下面几个改革着力点出 发。
4.1扩大有效投资方面
泉州要理清政府职能边界,破除民营企业约 束,探索建设适应新动能成长的生态环境,优化营 商环境,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求,着力提 升服务新兴领域市场主体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水平,加快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 能和创业创新服务效率,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 制度。
具体可以把电子政务作为重点突破口,建设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审批服务平台,通 过多渠道融合应用的便民服务“一张网”,整合政务 大厅、移动端、网上大厅、自助终端等,将这项改革做 成泉州标杆。
在引导企业创业投资上,要充分调动民 间投资积极性、扩大工业投资,优化投资布局、创新 投资手段、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动扩大投资和精准有 效投资的统一。
要重点鼓励民营企业结合互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更多新型业态与产品。
4.2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方面
泉州目前已经梳理了 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 图,应该加快开展实施,重点推动“数控一代”示范 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提质扩面。
在产业调新调重 和扩量提质方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 动传统重化工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板块 转型,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泉州是国家自主创新示 范区,要加快“泉州芯谷”等专业特色高新园区建 设,继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推进“人 才港湾”计划,着力突破技术、人才、平台等瓶颈,提 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探索构建产业园 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制度框架,引导产业形成集 群。
此外,还要注重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建 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开放 多元的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 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
4.3金融服务保障方面
泉州应该抓住国家赋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 革试点的机遇,争取早日获批成立民营银行、泉港 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加快推进金融供应链集中 区、金融服务中心等建设,着力打造泉州湾金融核 心区' 要注重引导各金融机构围绕传统产业技术 改造提升、“数控一代”、自主创新等环节,扩大知识 产权质押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等业务。
强 化金融支持民生补短板,引导民生基础设施项目通 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参 与民生补短板项目,拓宽民生项目融资渠道。
同时,泉州还要完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发展互联网
金融,运作发展好产业股权投资及子基金。
4.4发展民生事业方面
泉州要通过最大限度补齐教育事业、卫生与健 康事业、养老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来不断提 升城市吸引力。
通过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加 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城乡敬老院、老年文体活动 场所等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水 平。
同时,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人,建 设相对应的学科专业群,增强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 级能力。
应该充分发挥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 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扩大泉州“海 丝”文化节、闽南文化节、国际木偶节、国际南音节 等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4.5城镇化建设方面
泉州要继续推动环湾、向湾、同城化布局,结合 城市“双修”试点、古城提质和新城集聚等,推动城 市中心逐步东移,各个中心组团加快向环湾都市区 靠拢,各种要素加快向“两江一湾”集聚,推动环湾 区域城市能级提升,提高城市品位。
要加快公共文 体、商业服务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城市 管理提升,完善城市公共配套和服务水平。
要抓好 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的改 革,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深化国家生态文 明试验区建设,突出泉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 文明建设战略研究这项最具泉州特色的改革经验, 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做好空间规划,推进主体功研究报告-------------------------------------------------
能区建设。
总之,泉州要平稳渡过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 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破除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唯 有通过不断改革,从产业发展体制创新、民营企业 全方位创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金融服务实体 经济改革、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新型城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突破。
同时,要结 合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先行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改革、生态文明示范区建 设等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健全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机制,打造民 营企业成长的生态特区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泉州市统计局.2017年泉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EB /OL ] (2018—01—29) [2018—03—28].http ://w w w . qztj .gov .cn /tjzl /tjfk / 201801/t 201801 29_594357.htm
[2] 刘志阳、施祖留、程华.泉州模式的发展创新Q ].福建论坛(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2(1):132-137.
[3] 李冀平.泉州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路J ].福 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04-106.
[4] 吴争程,陈金龙,许伟灿.新结构经济学视阈下泉州金融改革与 产业升级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104-109.
[5] 李春鹏、王茵茵.泉州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制约因素及发 展策略〇].鸡西大学学报J ].2015(5):67-70.
[责任编辑:鹿鸣]
(上接72页)
汇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3.6持续加强工作能力建设
当前,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已经取 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本地专家团队和技术支撑机构 较少,仍有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的必要。
一
是加强
控排企业能力建设,针对控排企业开展碳交易制度 设计、碳排放盘查、碳排放配额分配、企业碳资产管 理、企业碳排放监测和报告等方面培训。
二是加强 碳交易管理和研究人员的能力建设,要组织大专院 校、科研单位、服务机构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提高研 究和工作能力,适应碳交易试点工作的需要。
三是 发展该省的碳认证、碳核查等应对气候变化服务 业,在从事气象、低碳、环保、节能、农林方面工作的 企事业单位中,积极构建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定 向培育和能力建设,使其尽快具备承担碳盘查、碳核查、碳审计等业务的工作能力,为碳交易提供技 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黑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U ]■奋斗,2〇io (i ):5i -52.
[2] 谢立红,倪红伟.黑龙江省能源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6):91-94.
[3] 张凤武,刘聪聪.黑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
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J ].生态经济,2012(1):79-82.
[4] 韩旭超,赵进,等.关于中国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若干思考J ].黑 龙江社会科学.2〇16(3):83_86.
[5] 王岩,王岳.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现状、 问题及对策J ].北方农业学报,2017(6):78-82.
[责任编辑: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