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鉴赏论文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电影《第五元素》音乐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
电影《第五元素》音乐赏析【摘要】影片《:第五元素》融合了古典交响乐和现代电子音乐,配乐和影片内容紧密结合,堪称经典之作。
其中外星歌唱家DIVA 在失乐园的歌剧院里演唱的歌曲,具有着极大的魅力.折服了观众,成为整部影片的点睛之作,而影片结束时的((Little Light Of Love))(一点爱的光芒)的主题和整部影片主题思想混然一体。
透过这些音乐.观众品味全新视听感受的同时,也更深入的理解了影片的主题。
【关键词】《第五元素》音乐;古典;现代。
主题
伴着轻音乐那段优美的旋律去体会着课程给我的感受,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难以言述的美妙和魅力。
以往看电影都只是看情节,但是上了这个课以后,我开始感受到音乐在这个环境里渲染的气氛,就像我之前上过的一个课程,音乐给绘画带来的美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之后用快速的手绘能力描绘成音乐带来的感受,上完这个电影与音乐的课程后,让我的对音乐的有了一种审美的愉悦。
使我对音乐欣赏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让我分几方面谈谈我对电影与音乐的认识及感受,以及音乐对我的影响。
影片《第五元素》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代表作之一。
吕克·贝松是法国电影界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作欧洲的斯皮尔伯格,他的电影节奏明快,富于时尚前沿,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使人过目不忘,回味良久。
这部《第五元素))是欧洲有史以来第一部成
本高达近一亿美元的英语对白影片,显示了法国电影人复兴本国和欧洲电影业的决心和勇气,影片获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大奖。
影片有许多亮点,不像一般有激烈战斗的电影,这部电影其实很轻松,既有可笑的黑人电台DJ鲁比,也有美丽、楚楚动人的地球救星丽露;既衣着邋遢不修边幅的男主人公科本,还有外星歌手,高超的歌剧名角狄娃及头型搞笑、性格古怪残忍的左格等等。
该片的背景音乐风格多样,时而采用阿拉伯音乐素材,时而是拉丁的风格,时而是管弦乐队和流行乐队组合的效果,很有味道。
其中DJ鲁比的两次“闪亮”登场所配合的音乐,嘻哈,幽默,搞笑,加之鲁比夸张的面部表情及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得整个情节妙趣横生,对整个影片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
要说这部影片最经典的音乐,就要数外星歌唱家DIVA在失乐园的歌剧院里演唱的歌曲了,导演在电影里复制了欧洲最豪华的歌剧院的场景和布局,就连不同人物的座次都安排得天衣无缝;而舞台的背景则是通体的玻璃墙,人们可以透过舞台背景看到浩瀚宇宙瑰丽的景色。
歌曲在寂静的气氛中展开,让人们仿佛回到中世纪的歌剧院,女高音柔和、舒展的音质更是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歌曲前半段的旋律深远悠长,给人以空灵之感。
狄娃好似用声音来叙述自己的苦难和不幸,然而,随着一声枪响,歌曲速度逐渐加快,节奏也更加紧张,配合着孟加罗人入侵、洗劫等场景,狄娃也用她的歌声向人类发出了最后求救的信号。
随着“咚”的一声巨响,人类的救星第五元素丽露破
门而入,与孟加罗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随即这首歌曲也进入了它的后半段,即高潮部分.音乐伴奏由交响乐变成了电声乐,狄娃柔美的嗓音骤然间变得紧张而高亢,抒情性的女高音一下子变成了戏剧的华彩唱腔,节奏明显变快,音域也越来越宽,出现多次令人窒息的,难以置信的高音。
作曲家在处理这部分唱段时,为了配合情节发展的需要,不惜在人声中加入电子合成音效,以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听者如果不留意,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激昂的旋律加上幽默戏剧的武打动作,把整个的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而这段音乐也成为整部影片的点睛之作。
相信所有看过((第五元素》的人,都会被狄娃(DⅣA)的演唱折服,这个唱段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原来此曲的前半段取材于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唐尼采蒂(GaetanoDonizetti)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咏叹调((香烛已燃起》。
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荡人心脾,作曲家唐尼采蒂也由此而一夜成名。
而歌曲后半部选用了节奏明快的《:女神之舞》的配乐,导演把这段配乐和花腔女高音的炫技演唱巧妙的结合到一起,从而造就了这部影片最为华丽动听的场景片段。
这段歌曲的演唱技巧是模仿巴洛克(Baroque)时期的阉人歌手的演唱特点制作而成的,在17、18世纪的欧洲,阉人歌手曾红极一时。
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生理结构,一方面,他们可以唱出类似女高音音色特点的,具有广阔的音域和灵巧性的声音;另一方面,他们又可以发出类似男高音的强大音量的声音并在演唱时保持持续、充沛的体力。
所以阉人歌手能够演唱一般歌唱家难以胜任的高难度的曲调,特别是一些花腔
的华彩乐句,这正是他们的特长。
他们的演唱在17、18世纪红极一时,称霸欧洲乐坛300年之久。
歌曲((The DIVA Dance))再现了阉人歌手当年的辉煌。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这首作品难度太大,所以我们发现在一些快速的华彩乐段中,作者不得不运用一定的电子音乐手段对花腔唱段进行合成,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毕竟现在的花腔女高音很难达到当时阉人歌手的演唱技巧。
最后,我们看看影片结束时的主题曲((Little Light Of love))(一点爱的光芒),这首歌初听起来是地地道道的流行音乐,和影片中的插曲好像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
这首歌的主题和整部影片主题思想浑然一体:当狄娃发出最后的呐喊的时候,这个世界即将灭亡,她用歌声呼唤拯救人类的救星的到来,这首片尾曲就描绘了世界行将灭亡时的情景。
这首歌在音乐风格上大体上属于后现代风格,在曲风上和周杰伦的《世界末日》颇为相近,不同的是,《世界末日》运用了大量离调和不和谐音程,使得调式感非常模糊,人们几乎找不到主旋律,这恰恰表现了世界末日来临之际人类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的心情。
这些技术手段增强了音乐的渲染效果。
((LittleLight Of Love))同样也表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的情景,也运用了大量的不和谐音程以及离调等技术手段,但这些技术手段在歌曲中并没有完全掩盖主调的地位,我们可以在惶恐的音乐中一直感受到它,这个主调就是这。
一点爱的光芒”,是他带给了人类希望。
正像整部影片所表现的主题一样,在世界将要灭亡的最后一刻,爱拯救了全人类。
这部影片的配乐有机地融合了古典交响乐和现代电子音乐,并把
配乐和影片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堪称经典之作。
我们透过了音乐更深入的理解了影片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全新视听感受,让我们期待大导演吕克·贝松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吧!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美】马克·伊万·邦兹.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筒史【M】.周映辰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
万方__。